詹姆斯·莫里斯(James Mirrlees,1936年7月-2018年8月29日),出生於蘇格蘭的明尼加夫,與亞當·斯密是同鄉,激勵理論的奠基者,在信息經濟學理論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1996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曾任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兼晨興書院院長。
1957年在愛丁堡大學獲得數學碩士學位,1963年取得英國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此後曾任教於劍橋大學,也曾擔任麻省理工學院客席教授。1969年,年僅33歲就被正式聘為牛津大學的教授。1969年至1995年一直從教於牛津,任該校埃奇沃思講座經濟學教授、Nuffield學院院士。2002年起出任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2006年獲委任為香港中文大學晨興書院院長。他還曾擔任過世界計量經濟學會會長、英國皇家經濟學會會長、中國政府經濟顧問等職,是英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1997年被英國女王授予“爵士”爵位。
2018年8月29日在英國劍橋辭世,享年82歲。
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成就貢獻,諾貝爾獎,
人物生平
生於蘇格蘭的明尼加夫,與亞當·斯密是同鄉。
1957年,獲得愛丁堡大學數學碩士學位。
1960年,以碩士學歷申請劍橋大學本科數學專業成功。隨後轉學經濟學。
1963年,獲劍橋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1963-1968年,莫里斯任劍橋大學經濟學助理講師、講師、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研究員,此期間曾任喀拉蚩巴基斯坦經濟開發研究所顧問。
1969年,被正式聘為牛津大學教授。
1969年-1996年,莫里斯教授一直從教於牛津,任該校埃奇沃思講座經濟學教授、Nuffield學院院士。
1968、1970、1976年出任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客座教授。
1976-1978年,任英國財政部政策最最佳化委員會成員。
1980年,出任世界計量經濟學會副會長。
1998年,被授予爵士稱號。
2001年,與Patricia結婚,她有很豐富的中國經驗,負責組織中國項目。
2002年起,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
2010年起,擔任新設立的香港中文大學晨興書院院長。
2018年8月29日在英國劍橋辭世,享年82歲。
成就貢獻
莫里斯分別於1974、1975、1976年發表的三篇論文,即《關於福利經濟學、信息和不確定性的筆記》《道德風險理論與不可觀測行為》《組織內激勵和權威的最優結構》,奠定了委託——代理的基本的模型框架。莫里斯教授開創的分析框架後來又由霍姆斯特姆(Holmstrom)等人進一步發展,在委託——代理文獻中,被稱為莫里斯-霍姆斯特姆模型方法(Mirrlees-Holmstrom Approach)。莫里斯教授所寫的與委託——代理理論有關的論文還有:《最優所得稅理論探討》《論責任分配:行為人相同的情形》《最優稅收理論》《動態的不可替代性原理》《論生產者稅收》《激勵理論》《兩階級經濟中的最優稅收》《私人不變利潤與公共影子價格》《稅收理論與累進稅制》《勞動供給對最優稅收的影響:最新理論思想指南》《社會收益—成本分析與收入分配》《功利主義的經濟學分析》《道德風險對最優保險的意義》《發明的福利經濟學》《消費者不確定性與最優收入稅》。
除對委託——代理理論的貢獻外,莫里斯還在研究最優稅制結構、非對稱信息結構下的最優契約設計、公共財政理論、不確定性下的福利經濟理論等方面造詣精深,成為這些領域的代表人物。有關論文有:《不確定下的最優積累》《最優稅制和公營生產:1、生產效率和2、稅收條例》《具有消費外部性的聚集生產》《人口政策和家庭規模的稅制》《不確定性下的最優積累:投資不變利潤的案例》《稅率的意義》《對公共支出的討論》《退休年齡不確定時的最優社會保障模型》《養老金的保險特性》《隨機經濟中的最優稅制》《最優國外收入稅制》《社會保險與不合理行為》《對不確定收入的徵稅》《市場不完全時對相同消費者的最優稅收》《最優稅制與政府財政》《福利經濟學和規模經濟》《私人風險和公共行為:福利國的經濟》《退休年齡不確定時的社會保險和私人儲蓄》。
莫里斯在經濟成長與發展等方面也成就非凡,曾與斯特恩(Stern)合編《經濟成長模型》一書,與利特爾(Little)合著《開發中國家的項目簽訂和計畫》一書,並於1975年發表《關於利用消費和生產率之間關係的欠發達經濟的純理論》一文,對經濟政策、尤其是增長理論進行了功利主義分析,探討了不確定性對適度增長的影響、非再生資源理論、不可分割的增長理論、以及耐用品的不可替代性定理等。在發展經濟不領域,莫里斯提出了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建立了低收入經濟的發展模型,研究了國際援助政策的效用與結果。1998年莫里斯曾訪問中國。
諾貝爾獎
詹姆斯表示,他正準備對中國經濟問題進行專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