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兆恆

詹兆恆(公元1613年—公元1646年),字月如(《南疆繹史》勘本卷二十九為詹兆恆字仲常,號月如),江西永豐(今上饒廣豐)人。明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進士,南京御史。南明福王立,擢大理寺丞、少卿。唐王朱聿鍵立,拜為兵部左侍郎,協助黃道周防守廣信。廣信府失守,詹兆恆率部據守懷玉山(在今江西玉山縣北)抗清,後又出兵進攻衢州的開化縣,兵敗陣亡。清朝廷有感於他的忠義,特賜諡號“忠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詹兆恆
  • 別名:字月如
  • 國籍:中國(明朝)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上饒廣豐
  • 出生日期:公元1613年
  • 逝世日期:公元1646年
  • 職業:文臣,政治家
  • 主要成就:舉兵反清
  • 官職:大理寺少卿、兵部尚書
  • 諡號:忠烈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為民請命,臨危不亂,上疏極諫,兵敗陣亡,軼事典故,歷史評價,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詹兆恆(《明史》卷二百七十八 列傳第一百六十六,在前面的名字中是“詹兆恆”,而正文卻是“詹光恆,字月如”,應是筆誤),字月如(《南疆繹史》勘本卷二十九為詹兆恆字仲常,號月如),江西永豐(今上饒廣豐)人。出身仕宦家庭,父親詹士龍曾為順天府尹。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詹兆恆考中辛末科進士。授官福建甄寧(治今福建建甌縣)知縣,後升為南京廣西道御史。在職期間,勤政為民,曾上疏陳說民間私自盜鑄錢幣的弊端,崇禎皇帝於是下令有關部門進行核查。

為民請命

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夏,詹兆恆又上書崇禎皇帝,奏摺中說燕、齊二千里之間,寇盜縱橫,以至於商貿往來,百姓出行都被阻斷,四方貿易物流資金被阻滯在半路的,竟達到數百萬之多,請求朝廷立刻調撥京軍前往剿滅。又建言說楚、豫之地儘是橫屍白骨,兩地已經多年沒有收到征糧了,民生凋敝,請求朝廷多方籌措,給予免除租稅,借放錢糧。崇禎帝都一併予以採納。

臨危不亂

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起義軍攻陷含山(今安徽境內),進犯無為(今蕪湖市無為縣),詹兆恆於是上疏參劾總督高斗光督軍不力。
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秋,起義軍又攻陷廬州(治今合肥市),想要臨江渡河,詹兆恆上書獻內外合防策。並再次彈劾高斗光,請求以史可法來取代高斗光,高斗光因而收到朝廷的譴責。當時江北的民眾為了避亂,都跑到南京去。詹兆恆擔心有賊人間諜攙雜進去,處之城外,又嚴格管理軍隊,防範意外的變故,.違法作亂之人於是無處藏身。

上疏極諫

崇禎十七年(1644年)五月,福王朱由崧被擁立於南京,建立弘光政權。擢詹兆恆為大理寺丞。當時以馬士英為首的貴族宦黨官僚,爭權奪利,排斥異己,馬士英竟公然將阮大鋮推薦給福王,還詔令冠帶進見。詹兆恆憤然上疏極諫:“先皇曾親手以附逆罪將阮大鋮罷官為民,並肅清群凶,那是當時的第一美政啊。現在國家滅亡的大仇未報,陛下您卻突然召見阮大鋮,還詔令冠帶進見,這豈不上傷先皇英靈,下短忠臣義氣嗎!陛下您試取案卷看看,應該也會後悔左右誤國的!”詹兆恆上疏奏畢,弘光帝命取阮大鋮附逆一案進覽,詹兆恆於是趕忙呈上。而馬士英也在同一天向弘光帝朱由崧進獻《三朝要典》,就這樣阮大鋮竟被起用。當年秋,詹兆恆奉命祭告,不久進大理寺少卿。在完成朝廷派給的出使的使命後,詹兆恆就立馬請辭還鄉了。

兵敗陣亡

不久,福王兵敗被俘,南京淪陷,唐王朱聿鍵被擁立於福州,是為隆武帝。詹兆恆於是散盡家財起兵反清,投奔隆武帝,拜為兵部左侍郎,不久進官尚書,協助黃道周防守廣信,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黃道周兵敗被俘,廣信府失守,詹兆恆率部據守懷玉山(在今江西玉山縣北)抗清,後又出兵進攻衢州的開化縣,明朝叛將李榮迎戰,戰於馬嶺,詹兆恆兵敗陣亡。後清朝賜謚“忠烈”。

軼事典故

詹兆恆兩度出山
清兵人關攻陷北京後,明朝還有江南半壁河山。在南京的福王得知詹兆恆回到家鄉,就帶領隨從趕到廣豐卅八都,請詹兆恆出山。
詹兆恆的老母想預卜一下福王的“國運”,在接待之時,先給福王送上一碗圓圓的、白白的蒸雞蛋,看他怎么吃:要是把整個雞蛋放進口中是“一統江山”,要是把雞蛋夾碎就是“山河破碎”。只見福王拿起筷子,把雞蛋夾成粒粒碎塊。詹母見了,搖頭嘆息,悶悶不樂。老夫人把兒子喚進後堂,悄悄地勸他“不要出山,在家侍奉為娘”。但詹兆恆去意已決,跪下說:“兒子盡忠不能盡孝,請母親恕罪!”老夫人深知無可挽回,長嘆一聲,說:“你去吧”。
福王回南京登上皇位,稱弘光帝,封詹兆恆為大理寺少卿,當時,朝中大權掌握在馬士英、阮大鋮等奸黨手中。他們不顧民族危亡,爭權奪利,排斥異己。詹兆恆一到南京,便上疏建議革新政治,起兵抗清。昏庸的福王,貪圖享樂,對詹兆恆的建議毫不採納,詹兆恆深感憂慮。正在此時,得知老母亡故,便請辭還鄉奔喪。不久,清帥多鐸率兵10萬,破揚州,渡長江,取南京,福王敗俘被殺。訊息傳到卅八都,詹兆恆悲憤填膺,痛念壯志未酬身先還,未與福王共存亡,一直耿耿於懷。
就在這一年的閏六月,明朝的唐王在福州即位,稱隆武帝。他得知詹兆恆賦閒鄉里,便派一位王妃為特使,到卅八都請詹兆恆出山。王妃見了詹兆恆,傳達了聖旨:封詹兆恆為兵部左侍郎,協助黃道周守廣信府(今上饒)。卅八都有一條山坡小路叫“娘娘嶺”,就是當年這位王妃曾經走過的道路。
詹兆恆受命以後,傾盡家財,招募鄉里子弟三千人,操練成軍,準備開赴廣信。臨行時,留下頭髮及衣冠,以表誓為抗清捐軀的決心。
詹兆恆二度出山,來到廣信與黃道周會合後,兩人徹夜研究部署,收編各州府縣地方武裝,招募民壯,訓練成一支抗清勁旅,然後兵分三路:一路出撫州、一路出婺源、一路出休寧,抗擊清軍。但因清軍兵精馬強,明軍多被分割瓦解,婺源、撫州相繼敗退,廣信失守。詹兆恆採取避實擊虛戰法,率軍退守懷玉山。休整了幾天,即進攻浙江常山、開化縣,抄襲清軍後方。在開化靈頭山,不料清軍後續部隊趕到,詹兆恆陷入重圍。清軍派員勸他投誠,許封官爵。詹兆恆正氣凜然說“誓死不做番官”。雙方鏖戰,屍橫遍野,終因寡不敵眾,全軍慘敗,詹兆恆陣亡,首級被清軍割去示眾。他所率領的鄉里子弟兵3000人,只剩下18人生還。開化人民欽佩詹兆恆的忠勇,將他屍體人殮運送到卅八都。

歷史評價

(清)張廷玉明史》:自南都失守,列郡風靡。而贛以彈丸,獨憑孤城,誓死拒命。豈其兵力果足恃哉,激於義而眾心固也。
(清)溫睿臨、李瑤撰《南疆繹史》:為縣令,有能名。
詹兆恆死後,清朝廷有感於他的忠義,特賜諡號“忠烈”。這兩個字足以總吉他忠於明朝的一生。

後世紀念

家鄉的鄉親們對詹兆恆及三千抗清英烈的殉難深表哀痛,在卅八都壘起三座大墳,葬以頭髮衣冠,號“千人墳”,表達對他們的崇敬與懷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