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簡體中文版AutoCAD 2014為軟體平台,介紹了AutoCAD在建築設計和建築規劃設計專業領域中繪製建築的總平面圖、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詳圖及施工圖等圖紙的高級使用技能,全面介紹了建築CAD設計方法。本書所述的知識和案例內容既翔實、細緻,又豐富、典型,所述內容主要包括建築設計基本理論與製圖基本知識、AutoCAD 2014入門、基本繪圖工具、編輯命令、基本建築單元的繪製、建築總平面圖的繪製、建築平面圖的繪製、建築立面圖的繪製、建築剖面圖的繪製、建築詳圖的繪製和辦公樓建築施工圖設計綜合案例等,重點介紹繪製技法與高級操作技巧。 隨書配送的多媒體光碟包含本書所有實例的源檔案和演示效果圖,以及典型實例操作過程AVI檔案,可以幫助讀者更加形象直觀、輕鬆自如地學習本書。
基本介紹
- 書名:詳解AutoCAD 2014建築設計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頁數:356頁
- 開本:16
- 作者:張日晶 劉昌麗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品牌:電子工業出版社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2)不拘泥於AutoCAD知識講解,而是注重繪圖與設計的完美結合。
(3)介紹軟體操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從而使讀者掌握建築設計的思路和方法。
(4)作者具有該領域非常豐富的寫作經驗,是Autodesk中國認證考試中心的首席專家。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 建築設計基本理論與製圖基本知識
1.1 建築設計基本理論
1.1.1 建築設計概述
1.1.2 建築設計特點
1.2 建築製圖基本知識
1.2.1 建築製圖概述
1.2.2 建築製圖的要求及規範
1.2.3 建築製圖的內容及編排順序
第2章 AutoCAD 2014入門
2.1 操作界面
2.2 設定繪圖環境
2.2.1 設定圖形單位
2.2.2 設定圖形界限
2.3 配置繪圖系統
2.4 檔案管理
2.5 基本輸入操作
2.5.1 命令輸入方式
5.5.2 命令的重複、撤銷、重做
2.5.3 透明命令
2.5.4 按鍵定義
2.5.5 命令執行方式
2.5.6 坐標系統與數據輸入法
2.6 圖層操作
2.6.1 建立新圖層
2.6.2 設定圖層
2.7 精確定位工具
2.7.1 正交模式
2.7.2 柵格顯示
2.7.3 捕捉模式
2.8 圖塊操作
2.8.1 定義圖塊
2.8.2 圖塊的存檔
2.8.3 圖塊的插入
2.9 設計中心
2.9.1 啟動設計中心
2.9.2 插入圖塊
2.9.3 圖形複製
2.1 工具選項板
2.10.1 打開工具選項板
2.10.2 新建工具選項板
2.10.3 向工具選項板中添加內容
第3章 二維繪圖命令
3.1 直線類命令
3.1.1 直線段
3.1.2 實例——標高符號
3.1.3 構造線
3.2 圓類命令
3.2.1 圓
3.2.2 圓弧
3.2.3 圓環
3.2.4 橢圓與橢圓弧
3.3 平面圖形
3.3.1 矩形
3.3.2 實例——台階三視圖
3.3.3 多邊形
3.4 點
3.4.1 點命令
3.4.2 等分點
3.4.3 測量點
3.4.4 實例——樓梯
3.5 多段線
3.5.1 繪製多段線
3.5.2 編輯多段線
3.5.3 實例——八仙桌
3.6 樣條曲線
3.6.1 繪製樣條曲線
3.6.2 編輯樣條曲線
3.7 多線
3.7.1 繪製多線
3.7.2 定義多線樣式
3.7.3 編輯多線
3.8 圖案填充
3.8.1 基本概念
3.8.2 圖案填充的操作
3.8.3 編輯填充的圖案
3.8.4 實例——剪力牆
第4章 編輯命令
4.1 選擇對象
4.2 複製類命令
4.2.1 複製命令
4.2.2 鏡像命令
4.2.3 實例——門平面圖
4.2.4 偏移命令
4.2.5 實例——石欄桿
4.2.6 陣列命令
4.2.7 實例——小房子
4.3 改變位置類命令
4.3.1 移動命令
4.3.2 旋轉命令
4.3.3 實例——雙層鋼筋配置圖
4.3.4 縮放命令
4.4 刪除及恢復類命令
4.4.1 刪除命令
4.4.2 恢復命令
4.4.3 清除命令
4.5 改變幾何特性類命令
4.5.1 修剪命令
4.5.2 延伸命令
4.5.3 拉伸命令
4.5.4 實例——箍筋
4.5.5 拉長命令
4.5.6 圓角命令
4.5.7 實例——橋墩
4.5.8 倒角命令
4.5.9 打斷命令
4.5.10 打斷於點命令
4.5.11 分解命令
4.5.12 合併命令
4.5.13 光順曲線命令
4.6 對象編輯命令
4.6.1 鉗夾功能
4.6.2 修改對象屬性
第5章 文字與表格
5.1 文本標註
5.1.1 文本樣式
5.1.2 單行文本標註
5.1.3 多行文本標註
5.1.4 實例——索引符號
5.2 表格
5.2.1 定義表格樣式
5.2.2 創建表格
5.2.3 實例——建築製圖A樣板圖
5.3 尺寸標註
5.3.1 尺寸樣式
5.3.2 標註尺寸
5.4 綜合實例——玻璃構件側面圖
第2篇 建築圖形設計篇
第6章 建築總平面圖
6.1 總平面圖繪製概述
6.1.1 總平面圖內容概括
6.1.2 規劃設計的基本知識
6.1.3 總平面圖繪製步驟
6.2 商住樓總平面布置
6.2.1 設定繪圖參數
6.2.2 建築物布置
6.2.3 場地道路、綠地等布置
6.2.4 沿街面空地與河道之間設定為街頭花園
6.2.5 各種標註
第7章 建築平面圖
7.1 建築平面圖繪製概述
7.1.1 建築平面圖內容
7.1.2 建築平面圖繪製的一般步驟
7.2 繪製一層平面圖
7.2.1 設定繪圖環境
7.2.2 繪製軸線網
7.2.3 繪製柱
7.2.4 繪製牆線
7.2.5 繪製門窗
7.2.6 繪製樓梯
7.2.7 繪製散水
7.2.8 尺寸標註和文字說明
7.3 繪製二層平面圖
7.3.1 設定繪圖環境
7.3.2 複製並整理一層平面圖
7.3.3 繪製窗
7.3.4 繪製雨篷
7.3.5 繪製樓梯
7.3.6 尺寸標註和文字說明
7.4 繪製標準層平面圖
7.4.1 設定繪圖環境
7.4.2 複製並整理一層平面圖
7.4.3 繪製牆線
7.4.4 繪製門窗
7.4.5 繪製樓梯
7.4.6 尺寸標註和文字說明
7.5 繪製隔熱層平面圖
7.5.1 設定繪圖環境
7.5.2 複製並整理標準層平面圖
7.5.3 繪製牆線
7.5.4 繪製門窗
7.5.5 繪製泛水
7.5.6 繪製上入孔
7.5.7 尺寸標註和文字說明
7.6 繪製屋頂平面圖
7.6.1 設定繪圖環境
7.6.2 繪製軸線網
7.6.3 繪製屋頂線
7.6.4 繪製泛水
7.6.5 繪製老虎窗
7.6.6 繪製屋脊線
7.6.7 尺寸標註和文字說明
第8章 建築立面圖
8.1 建築立面圖繪製概述
8.1.1 建築立面圖的概念及圖示內容
8.1.2 建築立面圖的命名方式
8.1.3 建築立面圖繪製的一般步驟
8.2 南立面圖繪製
8.2.1 繪製定位輔助線
8.2.2 繪製一層立面圖
8.2.3 繪製二層立面圖
8.2.4 繪製三層立面圖
8.2.5 繪製四~六層立面圖
8.2.6 繪製隔熱層和屋頂
8.2.7 文字說明和標註
8.3 北立面圖繪製
8.3.1 繪製定位輔助線
8.3.2 繪製一層立面圖
8.3.3 繪製二層立面圖
8.3.4 繪製三層立面圖
8.3.5 繪製四~六層立面圖
8.3.6 繪製隔熱層和屋頂
8.3.7 文字說明和標註
8.4 西立面圖繪製
8.4.1 繪製定位輔助線
8.4.2 繪製一層立面圖
8.4.3 繪製二層立面圖
8.4.4 繪製三~六層立面圖
8.4.5 繪製隔熱層和屋頂
8.4.6 文字說明和標註
8.5 東立面圖繪製
第9章 建築剖面圖和詳圖
9.1 建築剖面圖繪製概述
9.1.1 建築剖面圖的概念及圖示內容
9.1.2 剖切位置及投射方向的選擇
9.1.3 建築剖面圖繪製的一般步驟
9.2 建築詳圖繪製概述
9.31—1剖面圖繪製
9.3.1 繪製牆體
9.3.2 繪製一二層
9.3.3 繪製三層
9.3.4 繪製四~六層
9.3.5 繪製隔熱層和屋頂
9.3.6 文字說明和標註
9.42—2剖面圖繪製
9.4.1 繪製牆體
9.4.2 繪製一層
9.4.3 繪製二層樓板
9.4.4 繪製樓梯
9.4.5 文字說明和標註
第三篇 綜合實例篇
第10章 辦公大樓總平面圖
10.1 設定繪圖參數
10.2 繪製主要輪廓
10.3 繪製入口
10.4 繪製場地道路
10.5 布置辦公大樓設施
10.6 布置綠地設施
10.7 各種標註
第11章 辦公大樓平面圖
11.1 一層平面圖繪製
11.1.1 設定繪圖環境
11.1.2 繪製建築軸線
11.1.3 繪製柱子
11.1.4 繪製牆體
11.1.5 繪製門窗
11.1.6 繪製建築設施
11.1.7 繪製坡道
11.1.8 平面標註
11.1.9 繪製指北針和剖切符號
11.2 標準層平面圖的繪製
11.2.1 設定繪圖環境
11.2.2 修改牆體和門窗
11.2.3 繪製建築設施
11.2.4 平面標註
第12章 辦公大樓立面圖
12.1 ⑧~①軸立面圖的繪製
12.1.1 設定繪圖環境
12.1.2 繪製地坪線與定位線
12.1.3 繪製立柱
12.1.4 繪製立面門窗
12.1.5 繪製防護欄桿
12.1.6 繪製頂層
12.1.7 立面標註
12.1.8 清理多餘圖形元素
12.2 E~A軸立面圖的繪製
12.2.1 設定繪圖環境
12.2.2 繪製地坪線與定位線
12.2.3 繪製立柱
12.2.4 繪製立面門窗
12.2.5 繪製防護欄桿
12.2.6 繪製頂層
12.2.7 立面標註
第13章 辦公大樓剖面圖和詳圖
13.1 辦公大樓剖面圖1—1的繪製
13.1.1 設定繪圖環境
13.1.2 繪製輔助線
13.1.3 繪製牆體
13.1.4 繪製樓板
13.1.5 繪製門窗和電梯
13.1.6 繪製剩餘圖形
13.1.7 剖面標註
13.2 辦公大樓部分建築詳圖的繪製
13.2.1 牆身大樣圖
13.2.2 樓梯大樣圖
13.2.3 裙房局部立面大樣圖
序言
AutoCAD是美國Autodesk公司開發研製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軟體,在世界工程設計行業使用相當廣泛,如建築、機械、電子、服裝、氣象、地理等領域,自1982年推出第一個版本以來,目前已升級至第23個版本,最新版本為AutoCAD 2014。隨著推陳出新,其功能逐漸變得強大而豐富,越來越容易與各個行業的實際情況相適應。
建築設計是指建築物在建造之前,設計者按照建設任務,把施工過程和使用過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發生的問題,事先做好通盤的構想,擬定好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方案,用圖紙和檔案表達出來。建築設計是為人類建立生活環境的綜合藝術和科學,是一門涵蓋極廣的專業。建築設計從總體來說一般由三大階段構成,即方案設計、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方案設計主要是構思建築的總體布局,包括各個功能空間的設計、高度、層高、外觀造型等內容;初步設計是對方案設計的進一步細化,確定建築的具體尺度和大小,包括建築平面圖、建築剖面圖和建築立面圖等;施工圖設計則是將建築構思變成圖紙的重要階段,是建造建築物的主要依據,除包括建築平面圖、建築剖面圖和建築立面圖以外,還包括各個建築大樣圖、建築構造節點圖及其他專業設計圖紙。總的來說,建築施工圖越詳細越好,要準確無誤。
一、本書特色
本書具有以下5大特色。
由淺入深
本書是編者總結多年的設計經驗及教學的心得體會精心編著而成的,由淺入深、全面細緻地介紹了AutoCAD 2014在建築設計套用領域的各種套用。
實例專業
本書中引用的實例都來自建築設計工程實踐,結構典型,真實實用。這些實例經過編者精心提煉和改編,不僅保證了讀者能夠學好知識點,更重要的是能幫助讀者掌握實際的操作技能。
提升技能
本書從全面提升建築設計與AutoCAD套用能力的角度出發,結合具體的案例來講解如何利用AutoCAD 2014進行建築工程設計,真正讓讀者掌握計算機輔助建築設計的方法,從而獨立地完成各種建築工程設計。
內容全面
本書在有限的篇幅內,包羅了AutoCAD常用的功能及常見的行業套用建築設計講解,涵蓋了AutoCAD繪圖基礎知識、建築設計基礎技能、行業建築設計等知識。“秀才不出屋,能知天下事”。讀者只要有本書在手,AutoCAD建築設計知識全精通。本書不僅有透徹的講解,還有非常典型的工程實例。通過實例的演練,能夠幫助讀者找到一條學習AutoCAD建築設計的終南捷徑。
知行合一
本書結合典型的建築設計實例詳細講解AutoCAD 2014建築設計知識要點,讓讀者在學習案例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掌握AutoCAD 2014軟體操作技巧,同時培養工程設計實踐能力。
二、本書組織結構和主要內容
本書是以最新的AutoCAD 2014版本為演示平台,全面介紹AutoCAD軟體從基礎到實例的全部知識,幫助讀者從入門走向精通,全書分為3篇共13章。
1.基礎知識篇——介紹必要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第1章 建築設計基本理論與製圖基本知識 第2章 AutoCAD 2014入門
第3章 二維繪圖命令 第4章 編輯命令
第5章 文字與表格
2.建築圖形設計篇——圍繞建築設計實例講解建築設計方法與思路
第6章 建築總平面圖 第7章 建築平面圖
第8章 建築立面圖 第9章 建築剖面圖和詳圖
3.綜合實例篇——圍繞某辦公大樓建築設計實例講解建築設計方法與思路
第10章 辦公大樓總平面圖 第11章 辦公大樓平面圖
第12章 辦公大樓立面圖 第13章 辦公大樓剖面圖和詳圖
三、本書源檔案
本書所有實例操作需要的原始檔案和結果檔案,都在隨書光碟的“源檔案”目錄下,讀者可以複製到計算機硬碟下參考和使用。
四、光碟使用說明
本書除利用傳統的紙面講解外,還隨書配送了多媒體學習光碟。光碟中包含所有實例的素材源檔案,並製作了全程實例動畫AVI檔案。為了增強教學的效果,更進一步方便讀者的學習,編者親自對實例動畫進行了配音講解。利用編者精心設計的多媒體界面,讀者可以隨心所欲地像看電影一樣輕鬆愉悅地學習本書。
光碟中有兩個重要的目錄希望讀者關註:“源檔案”目錄下是本書所有實例操作需要的原始檔案和結果檔案;“動畫演示”目錄下是本書所有實例的操作過程視頻AVI檔案,總共時長6小時30分鐘左右。
提示:由於本書多媒體光碟插入光碟機後自動播放,有些讀者不知道怎樣查看檔案光碟目錄。具體的方法是退出本光碟自動播放模式,然後再雙擊計算機桌面上的“我的電腦”圖示,打開檔案根目錄,在光碟所在盤符上右擊,在彈出的快捷選單中選擇“打開”命令,即可查看光碟檔案目錄。
五、致謝
本書由張日晶和劉昌麗主編。康士廷、楊雪靜、盧園、萬金環、閆聰聰、孟培、王敏、王瑋、王培合、王艷池、王義發、王玉秋、胡仁喜等也參與了部分章節的編寫。由於編者水平有限,雖然經過再三勘誤,但仍難免有紕漏之處,歡迎廣大讀者傳送郵件予以指正。
編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