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體概說

詩自古時起,歷經年代變遷,朝代更迭,在千年華夏地歷史進程中,詩詞也隨之不斷地變化,總體來說,從古至今出現的詩詞體裁有:

二言體、四言體、騷體詩、樂府詩、古體詩、近體詩、俗體詩、詞、散曲以及白話新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詩體概說
  • 體裁分類:楚辭、樂府、唐詩、宋詞、元曲等
  • 內容分類:抒情詩、敘事詩、說理詩
  • 形式分類:中華傳統詩、外式詩
二言體:,四言體:,騷體詩:,樂府詩:,古體詩:,近體詩:,漢魏六朝詩:,詞:,曲:,俗體詩:,

二言體:

詩歌初創時期的二言體,其句式一般為一句,節秦短促,鮮明。

四言體:

繼二言體和少量的三言體後,出現了四言體,其中《詩經》是集四言大成,所以也稱詩經體,句式為兩句二言,運用大量的疊音詞、聯綿詞以及疊字。
用韻自由,一般為首、次、四句押韻,也可句句用韻和雙句用韻。

騷體詩:

也稱楚辭體,以屈原的《離騷》為代表。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語氣助詞“兮”字的運用。
用韻分兩種:規則韻式與不規則韻式。
規則用韻四句一節,偶句用韻,每節換韻;不規則的可奇可偶,韻部更換也更為隨意。

樂府詩:

也稱樂歌,可配合樂曲演唱。
由於配樂的特性,其句式以雜言為主,五言、七言為多,重聲而不重辭,其歌辭多變,亦隨朝代不同其唱辭也隨之變化。

古體詩:

古體詩分為五言、七言與歌行體。
其中五言、七言,又有古體詩與絕句之別,古體詩八句絕句四句。有別於近體詩的嚴謹,古體詩句式更為靈活,不講求對仗、平仄,在用韻上也押仄聲韻。
歌行體的特點是篇幅長,句式應以五言、七言、雜言體為主,偶有以散文句式、語氣詞入詩;押韻轉韻自由多變,不拘一格。

近體詩:

近體詩又稱新體詩,律詩,在格律上要求十分的嚴格,以八句為主稱律詩,四句亦為絕句,十句以上者為排律,排律無上限,須成雙。
三韻律詩則每首六句,首句不入韻 ,共有三韻,故稱三韻律詩。
近體詩亦有五言、七言、六言之分,不可雜言。
近體詩的用韻嚴格,只可用平聲韻,不可用仄聲韻,句與句之間亦要求平仄相對,要求粘對,要求對仗,要求一韻到底等等。

漢魏六朝詩:

漢魏六朝詩,一般稱為古詩,其中包括漢魏樂府古辭、南北朝樂府民歌,以及這個時期的文人詩。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樂府歌辭是由樂府機關採集,並為它配上樂譜,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龍·樂府》篇說:"凡樂辭曰詩,詩聲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詩、歌、樂府這三個概念之間的關係:詩指的是詩人所作的歌辭,歌指的是和詩相配合的樂曲,樂府則兼指二者而言。後來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體裁寫的作品,雖然沒有配樂,也稱為樂府。
中唐時白居易等掀起一個新樂府運動,創新題,寫時事,因而叫作新樂府。
唐以後的詩體,從格律上看,大致可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兩類。近體詩又叫今體詩,它有一定的格律。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
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詩簡稱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詩簡稱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過八句的叫長律,又叫排律。長律一般都是五言詩。只有四句的叫絕句;五絕共二十個字,七絕共二十八個字。絕句可分為律絕和古絕兩種。律絕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一般只限於五絕。

詞:

興於宋,亦稱宋詞。
詞分小令、中調、長調,其特點是有特定的詞調,句式參差不齊,在平仄格律上有嚴格的規定,只能照填,不可更改;押韻方式一般遵循《詞林正韻》,詞韻比詩韻在選擇上更為寬鬆。

曲:

曲興於元,亦分散曲和劇曲,曲有曲牌、曲譜。
其特點是:每句押韻,韻字可重複;平仄由曲譜規定;字數富於變化,對仗靈活,每首曲均有一定的曲牌。

俗體詩:

包括白話體,說唱體和民歌體,其基本特點:句試自由靈活,可三、五、七言,也可用雜言;用韻以雙句韻腳為主,篇幅可長可短,語言通俗易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