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試考族
- 指的是:多種途徑去參加各種考試
- 概述:越來越龐大
- 存在現象:2008年年底參加了國家公務員筆試
- 存在百分比:70.2%
概述,存在現象,各方觀點,存在弊端,解決途徑,
概述
試考族,如今不僅僅是“試考族”越來越龐大,還有不少非應屆生提前參與企業應聘。還有人最終獲得了錄用通知。不過在企業得知學生並非應屆畢業生後,很多企業並沒有表示反感,相反他們鼓勵學生大四時繼續應聘該企業,個別企業還會邀請學生去實習。被稱為“國考”的公務員考試在全國44個城市同時舉行,超過100萬人參加了考試,再次刷新了上一年的紀錄。像這樣的“試考一族”並不鮮見。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新浪網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2158人參與),70.2%的人表示身邊存在“試考族”。
存在現象
北京大學學生小華2008年年底參加了國家公務員筆試,結果在上百名考生中脫穎而出,獲得第一名。但她卻不得不與面試無緣。因為她當時還有一年才畢業,不具備國考資格。讓人疑惑的是,小華是怎么通過報名資格審查這一關的呢?小華坦言,在填報過程中,她謊稱自己“已經畢業”,並在基層工作經驗一欄填寫了“2年”,由此得以通過資格審查。對自己的不誠實,小華認為情有可原高考還有模擬考試,競爭猛於高考的‘國考’,就不能讓人練練兵?再說,我也不會擠占別人的名額。我退出後,下一名會自動補上來。
84.2%的人認為“試考”對求職會有幫助,本次調查中48.5%的人贊同“試考”行為,50.1%的人認為,大學生就應先知先覺、未雨綢繆。華中科技大學大四學生張琳(化名)曾於2009年參加“試考”。在他看來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比起一些臨時抱佛腳的學生,“試考族’的努力奮鬥精神值得提倡。
各方觀點
1、“試考”、“試應聘”除了讓學生得到鍛鍊的機會,還可能賜予學生一次人生的轉折機會,值得一搏。哪怕是獲得渺茫的實習機會,也彌足珍貴。調查中,84.2%的人認為“試考”對求職會有幫助。其中,19.5%的人覺得“幫助很大”。僅9.1%的人覺得這樣做“沒什麼幫助”。
2、39.5%的人認為“試考族”對真正找工作的人不公平,從本次調查結果看,受訪者對“試考”行為的態度,並沒有形成“一邊倒”的局面,僅有21.1%的人明確反對“試考”行為。但有39.5%的人擔心“試考”會擠占應屆畢業生的機會,對真正找工作的人不公平;38.9%的人認為,“試考族”提供虛假信息有違誠信,不值得提倡。
3、北京某會展公司職員光光認為,“試考”行為有違誠信,誠信又是公務員很重要的素質。一個不講誠信的人,如何成為真正的公務員?這樣的人將來會不會也造假?
4、調查中,有網友乾脆建議,“鑒於‘試考’者眾多,國家可以考慮設立‘試考專場’,供大學生練兵。”但這個提議馬上遭到不少網友反對,有網友反駁:當考公務員也成了一種“應試教育”,這些人即使考上了,會不會也是“高分低能”的官?在這個競爭的社會,“試考”無可厚非。“對學生來說,找工作是頭等大事,只要不損害別人利益,其他原則都可以推後。這實在是求職壓力下的無奈之舉。”
存在弊端
1、“試考”、“試應聘”很可能損害他人利益。非應屆生在參加公務員考試或招聘的時候,通常不計較得失,這樣往往還能發揮出水平,而應屆生迫於就業壓力,很容易患得患失,發揮失常。非應屆生通過試應聘,最終被企業錄用或‘延期錄取’,這對應屆生非常不公平。
2、企業千里迢迢來學校招聘,是有成本的。如果試應聘的學生越來越多,企業將來只能做兩種選擇:要么增加面試入圍人數,增加時間成本;要么乾脆取消今後來該校的招聘計畫,畢竟很多企業非常看重員工的誠信問題。健全社會誠信體系,將“試考”、“試應聘”等行為計入“誠信檔案”,並給予當事人相應的懲罰。
3、從事多年人力資源工作的魏秋實,則提醒一些希望通過“試考”實現“曲線就業”的學生:這種學生被用人單位錄用的幾率非常低。他還指出,提前求職遭拒的可能性非常大,這對大學生的心理會產生消極影響。學生不要輕易‘試考’。非應屆生應更多專注於學業,做一些適合非應屆生的社會實踐活動。調查顯示41.4%的人覺得,大學生還不如參加實習等社會實踐,對就業更有用。
4、不少參加過“試考”或“試應聘”的人在談及原因時,都不約而同地指出“迫於就業壓力”。本次調查中也有73.2%的受訪者將“試考族”視為大學生就業壓力過大的產物。
解決途徑
1、在就業形勢嚴峻在這種壓力下,在校大學生會處於一種茫然的心理狀態。加上學校、社會各方都將一次性就業率看得非常重要。大學生如果不能在畢業時找個好工作,就會成為“弱勢群體”。這種找工作“一錘定音”的現狀,促使非應屆生也直接感受到就業壓力。
2、中國教育體制除了培養學生專業知識技能外,對社會經驗、責任感、處世之道的培養還不夠。大學生在經歷多年考試競爭後回頭看看,會發現自己並沒有準備好接受社會上的競爭,找工作時只能靠‘臨門一腳’的能力和運氣。
3、對於“試考族”來說,他們本身積極應對就業的態度沒有問題,問題在於相關用人單位在審查應聘者資格的過程中,應該採取更合理的規則,保證招聘程式的公平、誠信。學校也應為非應屆生提供“試水”找工作的更恰當的機會和渠道,讓找工作不要成為一次“點球大戰”,不要讓學生在茫然狀態下“一考定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