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詠春拳學是一項專門的技擊武學。如水,遇什麼容器便成什麼形狀,遇什麼河道就隨地勢順流。斬不斷,攔不住。當中手法及理論是詠春拳歷代前輩經不斷實踐套用及印證而採納的大量技擊科技數據。當中包含物理學、力學、數學等配合人體架構、時間、動力、距離等套用發展出來的專門學術。每位受訓學員必須經過長期與對手近距離的對抗性訓練,經常反覆練習一些歷代代前輩實戰印證、精密計算之聰明動作,所練過的聰明動作久而久之便成為一種本能反應、一種條件反射作用,就像眼睛受到攻擊便本能的眨眼一樣。
詠春拳學是一份最高技擊學要求、概念及訓練系統。
詠春拳學要求以最簡單、直接的方式,最小的動力資源,最短的時間去達成最理想效果。不論任何形式的技擊方式,只要能成功達成目標的都是好的套用方法。
詠春拳學理論亦沒有絕對正確或絕對錯誤之觀念。一切視乎在什麼情況之下能否作適當之決定.詠春拳學套用是無固定形態,無招無式,亦即以無法為有法。
詠春拳學並不是要求盲目公式地做一堆老套動作,她是要求我們領略所有動作背後之動機及明確技擊學之科學理論根據。她帶領著我們怎去做技擊學的主人,而不是去做技擊的奴隸。
詠春拳學並不是一個限制,一個枷鎖,相反,它是解開枷鎖的鑰匙,令我們在枷鎖、限制中得到解脫。練至一定程度,詠春拳學便是要求我們將所學過的一切全部忘掉,完全自我的自由發揮。亦視乎每人不同的性格,身形,專長等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個人之技擊風格、技術。這份技術世上沒有兩套,只有一套。因為世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
詠春拳學的套用是無固定形態。但訓練過程是必須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程式有先有後,明確分明。是一個極為完善的技擊學訓練系統。
主要特點
(三)對打時雙手可以同時一守一攻,也可以最短時間連環進攻同一目標。
利用相輔相成的辯證法思想去設計雙手互為兼顧,是近戰體系的特點之三。
(四)身體和馬步姿勢要便於運用雙手朝向對方重要目標———全身的
重心線(一般以外形的中心線代替),不但較易擊中要害而且受力也較重,雙手連中時尤甚。因此,正身朝敵的“中線理念”和“朝面追形”戰術,就成為雙手可及距離的近戰技術體系特點之四。
(五)近代立體戰爭,最後勝負仍要取決於陸軍的近戰攻取。同樣實戰格鬥最後勝負也往往取決於近體戰。
詠春拳強調以近打為主,以雙手為主,以快攻為主。近體攻取的成功要決,就是時間第一,一切技術動作均從屬於節省時間,作為衡量其實用何時何地的標準。
詠春拳強調短距理念,例如要拳搶中線以達最短距離和最快時間的猛攻。在技法上強調精簡理念,要用最簡潔動作完成最直接的進攻。因此,精簡實用直截了當的快攻動作,是近戰技術體系特點之五。
(六)近體戰時,如果敵我之間迅速互攻,無暇思考怎樣出招,拳來拳往互有擊中。但也可應敵來勢而變化,造成對手教你如何出招的局面。詠春拳就有訓練貼上控制對手來勢的技術,因此這種稱為“黐手”的技術,是近戰技術體系特點之六。
總之,“詠春拳學”是根據整體的人體動態規律建立實戰格鬥的基本技術體系。
第二方面:近體實戰的理論核心
要使近體實戰打得好,其奧秘在於使對方失去平衡。例如扭斗時視覺難以發揮,全憑肢體觸覺的
條件反射,立即感知對手的重心變動而迅速反應,使其失穩而被打倒或摔倒。又例如格雷斯柔術關於猛撲的抱腰摔,利用兩例的對手,亦全憑條件反射迅速作出反扭打或反抓抱,例如以撞拳迎擊術前的頭部去抗衡失穩,又或降低重心和加大支撐而去抗衡失穩等。
詠春拳的雙黐手就是鍛鍊兩手的
觸覺反應,可以按照設計的幾種基本動作反覆練習。當中樞神經系統建立複雜的條件反射時,兩手可以達到反應零敏和隨機應變,在迅速千變萬化的實戰中能夠應付自如。因此,可以認為它是詠春拳根據基本技術體系總結出“無招勝有招”思想的主要依據。
“詠春拳學”則發展了這個思想,強調“無招勝有招”是近體實戰的理論核心,在任何形式的近戰中均可運用。因此,也可稱為“實戰拳學”等等,用不用詠春名稱並不重要。
用“詠春拳學”觀點去認識雙黐手,其特點有四:
(一)雙黐手鍛鍊是由雙方的四條臂膀在內外門範圍運用幾種
動作循環反覆地相互貼上翻滾,如在一個無形的圓弧和直線之中,形成活的勁力流動和前推的力度。它錘鍊雙手左右兼顧,可以最快而流暢地打圈卸除對方之力,也可以最快而流暢地轉化為直線攻擊對方之力。不但鍛鍊與對方搭橋之手接觸的感覺和反應,而且鍛鍊製造和尋找對手之空隙漏洞,達到“來留去送”和“甩手直衝”等戰術的套用目的。
(二)雙黐手可以成為雙方近體實戰時的攻防拉鋸地帶。它既是直線進攻的橋樑通道,也是內門防禦的緩衝區域。
(三)雙黐手可以成為踢打摔拿四擊之間最快接軌和轉換的編組地帶。因此,它填補了近戰領域一向存在著的空白。
(四)雙黐手是“無招勝有招”理論的主要依據。但在實戰時,誰都不會主動採取黐手形式,首要是簡單直接攻擊對手。當出手受險,湎要變化來達至目的時,才發揮平時練習雙黐手那種反應純熟練快捷機巧的零敏性,去應付千變萬化的局勢。不論對手會不會黐手都一樣對付,全憑自己的反應零敏,伺敵先機去戰勝。
總之,“詠春拳學”的近體實戰理論核心是“無招勝有招”,而雙黐手則是此辯證理論的主要依據和入門鎖匙。
第三方面:直線攻擊的最佳動作
西洋拳擊的直拳,是帶拳套直線攻擊的主要拳法。四、五十年前西洋拳很側身,到了祖路易時身已站正,上身略傾前,到阿里時上身很平正,但仍有跳步,到泰森時已壓前,兩手保持均勢,無跳動。可見不斷改變不斷變化。詠春拳的日字沖拳則是不帶拳套直線攻擊的主要拳法,後者的特點有五:
(一) 按照中線理念和短距理念快速反應,拳肘沿自己中線發出,打向對手中線。
(二)利用地面反力,通過肢、腰、肩、肘、腕、拳的整體性攻擊,有時甚至加上全身射入的
衝力,最大限度增加打擊速度和力量。例如近戰出拳接觸敵體的瞬間,利用腕關節的抖動加速,突然產生的爆發力,加重了出拳的力度。
(三)出拳時肘不擺幅,具有突發性和隱蔽性,近戰時對手難以預防。
(四)辯證的雙手兼顧,連環進擊,要比西洋拳擊更快捷、更頻密和更具威力,例如用兩手組成動態的三角形
剛性結構,可從內門中線硬壓楔入,不論對手如何抵擋,仍然輪番強行尖劈直貫。
(五)詠春拳講究經濟原則,既然拳打出去,就在外變化,假如一擊不中,就改變方向再擊,這就是長橋發力之意(西洋拳擊不中就將拳收回再出擊),李小龍則稱之為“寸勁”。
總之,詠春拳的日字沖拳(也可用直掌標指)是近體實戰最主要的各最佳的直線攻擊技術。
從以上三個主要方面淺析,可以認為黃淳梁提出的構想,是現代近體實戰最完整的科學體系。
今日詠春拳術已傳遍五大洲,它的影響早已在世界各地確立。因此,深入研究“詠春拳學”已具備了廣泛的民眾基礎
實戰構想
詠春拳學是一種思想,一切外在動作變化均系其自我表達,且原本存在,只是你未能對其有深入體認。如果你能象新生嬰兒那樣,不受任何形式束縛,那么你本身就代表著自由,一種生命的超脫。
我們要討論的實戰,只不過是詠春拳這一博大思想的表現形式之一。在很遙遠的古代社會,當我們大腦思維尚未象現代人之成熟之前,我們人與人之間,人與獸之間的搏鬥(即實戰)是一純本能行為,為了生存全力以赴,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物質生活的迅速發展,我們人類的諸多原始的精華本能都在無奈中日趨衰退,甚而達到認識方面的衰退。
實戰構想是我們對
可能發生的實際搏鬥提前所做的一種假設。我們根據自身經驗認識,把即將發生或最終要發生的一場實際搏鬥,在時間、對象、地點、環境條件等等方面予以結合併周密考慮,爾後做出一個人工化,較為全面系統的階段性結論,時刻保持冷靜與自信,指導我們選擇修鍊形式和表達方式,在做過大量的準備工作之後,去面對隨時隨地均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
在我們的思想之中,對實際搏鬥的認識分類,不外乎以下幾種情況:
1、有計畫有準備的主動攻擊,我們有準備或者我意思的主動攻擊對方,只要求我們搶前對方動作,而不去考慮具體攻擊動機或隱蔽動作等等。
2、遭受攻擊時的防禦性撤離或反攻。有的時候不論我們有無準備,搏鬥一開始,我們就已處於極為不利的狀態,此時,有兩條路可供選擇,一條是主動撤離現場;另一條是以最快速度擺脫威脅而向對方予以反攻。當然,還有最為不利的一種情況——慘遭重創。
有經驗的搏鬥者不難從實踐中發現,除非搏鬥雙方實力懸殊,否則,想在很短時間內徹底擊垮對方是很困難的一件事。然而,我們的目標是戰勝對方獲得最終勝利。如果是這樣,我們就必須面對現實。
在你掌握詠春拳的理論心法及表達方式(即攻防技法)之後,當你面對一個對手時,依照訓練而形成的習慣,你會時刻保持警覺,預先發現將會來來臨的危險而提早準備應付,在對方有意圖攻擊你時你會搶先攻擊對方。由於長期訓練的原因,你大腦之中有著強烈的攻擊欲望,神經與肌肉的高度協調及大腦皮層建立的動作定型,使你習慣性的遵守“攻守中線”、“朝面追形”、“短距精簡”等理論,向對方身體發出準確、高速的攻擊動作;如果我們假設此攻擊動作為沖拳,那么你應該注意:對方未及閃躲或用防禦動作破壞攻擊,沖拳直接擊中目標,攻擊成功;對方反應迅疾,出手攔截,雙方橋手相接,或其它情況。
從上述可以總結出我們認為在近體被占中,你出手攻擊對方時,若對方未及時抓則一擊即中,可抓住戰機,連擊直到獲勝;若對方動作攔截,則借橋手相接瞬間施用黏手迅速致勝;叵對方搶先攻擊,則一肢緊守中線予以消勢,另一肢同時攻擊對方,成“一心二用、左右兼顧、守攻同期”之勢,從而制勝敵而不受制於敵。
需要注意,凡對方出手不守中線,而你出手緊守中線,會盡占最短拳軌之優勢,無論對方單手出擊或雙方連擊,你均可搶前命中,且依“打手即消手”之理念,同時將對方攻擊化解於無形之中,倘若,對方亦為攻守中線,則雙方必定會形成橋手相接之勢。此時雙方均依據“規則”完成黏手動作,一定會有人先犯錯,如果你犯錯早,則會受擊,若對方犯錯,你會且個攻擊機會。
依照詠春拳的實戰構想,可怕的對方並非身體強壯、力大無比之人,雖然這些人搏鬥有些特殊的條件。一個可怕的對手,是一個行動突然,動作奇快,攻擊極具破壞性的人,對於他的攻擊,我們尚未反應已受重擊,遭其一擊,我們即失去戰鬥之勇氣與繼續戰鬥之能力。也許,他根本不堪我們一拳一腳,但可怕的是每一次搏鬥中,他能在我們瓜動作之前就將我們猛擊重創,我們幾乎沒有機會去尋求一個緩衝或反抗。
當然,並不是每一個對手均會是上述一般人物,故詠春拳將致勝分為體勝、技勝、心勝。初習者必先強健體魄,超出常人,面臨搏鬥之際,以身體之優而獲取勝利。修習有日,漸入正途,雖體矮力弱卻也能屢敗強敵,此為以技勝之優敗體勝之劣。然步入神話之境者勝人一念間,即心念動而體已動,瞬間致勝,又以渾然不覺,此為武學實戰之最高境界一心勝。
對於一場真正的搏鬥來說,對方動作到你眼前,大腦判斷、身體動作系列過程,則太慢太慢;如果要實戰獲勝,必首要重視如何簡化步驟,加快自身動作,使你習慣與對方同時動作。
刻苦的訓練要同反覆的嘗試結合起來。苦練是“蓄”,勤試是尋找“途徑”,只練不試就是有積蓄也沒有出路,一經臨戰,必真相大白。
總的來說,詠春拳之實戰構想是對實際搏鬥中,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假設分析,將總結出的結論用做指導訓練,如此是為陰陽合一,大道坦途。
詠春拳不能保證你逢戰必勝,卻能告訴你如何少犯錯誤,實踐詠春拳具備一種思想,用獨特的眼光讓我們去看待任何事物,去觀察、剖析、實踐,去完成一次次的自我超越與勝利獲取。
理論心法
詠春拳學理論心法堪稱詠春體系之基石,研究實踐之中倍受重視。現將詠春之理論心法簡述如下:
一、詠春拳之理論
(一)本能動作
攻防完成於特定時空(即有條件的瞬間)。因此對你來說,瞬間呈現於你體前的攻擊目標或攻擊動作,根本不容你去觀察、思考、判斷後動作,而要求你幾乎在同時出正確的相應動作。如同一位考官,在嚴肅的測試你
反應速度與動作的準確性及速度。毫不誇張的計,詠春拳學要求每位練習者必須通過鍛鍊達到視覺或觸覺(亦包括
空間感覺能力)反應瞬間身體亦能高速動作,即無意識的純本能的動作。
(二)全力攻擊
從理論研究到攻防實踐,直到面臨真正的戰鬥,全力攻擊都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所謂全力攻擊是指全力以赴,不遺餘力的發起最猛烈、高速、強勁的連續攻擊。全力攻擊能有效消除你的懶散與恐懼,並能夠讓你在真實戰鬥中超本能發揮。同時全力攻擊不會讓對方有喘息之機,你能在最小消耗獲勝,同時使你得到了安全。
(三)打手為消
打手為消是指以積極進攻來實現防禦的,亦稱“打手即消手”。我們認為,防禦無法讓你獲得勝利,並讓你時刻籠罩在危險之下。面臨一個進攻的對手時,只有一個最佳選擇,那就是打倒他,他不會擊你的身體,你才會安全與勝利。
(四)中線攻防
我們從人體頭機垂直地面虛設中線,要求你無論攻擊或防禦必須緊守中線。
人體要艷史我中線附近,其次攻擊對方中線其消力甚難,中線防禦對方攻擊符名“短距精簡”理論。
(五)短距精簡
短距精簡是指無論攻擊對方或防禦對方攻擊,均應按照最短距離,最簡單動作之要求完成。如中線沖拳直擊對方面部,較從己方肩外弧線發拳攻擊對方面部,會更高速度與準確。
(六)朝面追形
同對方面對相搏(即正身相對搏鬥)即為“朝面”。如果對方面向其他方向,不能相朝面時,則攻擊指向對方身體中線,此為“追形”。
朝面追形攻防機動,能便利左右兼顧與守中用中。
二、詠春拳之心
(一)神形合一
“神”即意識,“形”指身體運作 “神形合一”意即意識與身體動作之高度協調一致。如詠春拳“截神截形要求”指出,發現對方有攻擊意識瞬間予以攻擊為“截神”;對方攻擊動作完成前瞬間予以“截形”。“截神截形要求”必須在具備“神形合一”基礎上方有可能完成。牢記“神形合一”心法,於鍛鍊之際多多用心體會,實為捷徑之一。
(二)來留去送
實際搏鬥中,對方攻擊動作被我防禦同時予以控制即為“來留”。“去送”指利用防禦運輸方攻擊動作方向,並同施力對方肢體使對方動作向改變後方向運動,以期使對方失勢。
(三)甩手直衝
對方與你在搏鬥中橋手相接時,無論對手相接之橋手向任何方向運動,你只要感覺到對方撒手,用的最快的方式攻擊對手,此稱“甩手直衝”。
“甩手直衝”系黏用手鍛鍊而成。
(四)守攻同期
“守攻同期是指幾乎在破壞對方攻擊同一瞬間內攻擊對方。多與“左右兼顧”配合施用。
(五)“左右兼顧”是指雙手一守一攻、相輔相承,實為“一心二用”之功效。
如對方沖拳擊來,你“一心二用”,“左右兼顧”以左手拍手消勢同時右手沖拳攻擊對方。
(六)寸勁攻防
在詠春中,“寸勁”含意有二,其一指在短距離內爆發的攻擊勁力;其二是指發勁時間極短,具備瞬間完成爆炸性效果。可謂“寸勁攻防”意即攻擊動作或防禦動作均系寸勁完成。
“寸勁攻防”極具優勢。動作前肢體蓄力並不緊張,發勁後迅速放鬆蓄力以備再次動作;且寸勁攻擊對方身體效果顯著,防禦施用精簡高效。
(七)“三不”要求
詠春拳要求你牢記:一不“顯意露形”,二不“追手”,三不“惜敵”。
一不“顯意露形”是隱蔽動作的意思,攻擊前要防止暴露攻擊意圖不要有多餘動作。
二不“追手”是指力求主動攻擊,不做無效防禦。如對方將動時,你有機會即可出手直接擊打,不要等對方出手後消手再動作或對方不在你防禦要求之內,這與對方手橋相接等等。
三不“惜敵”指實戰搏鬥之時,要敢拼敢打,一旦獲得主動要乘勢猛擊,切忌心慈手軟。
詠春拳之理論心法需要練習者結合實踐研究。“滴水穿石”若能持之以恆,武技必將達神化之境。
注意事項
一、練功時間:腎氣歸元功法練習時間宜是申時至亥時(即下午5時至晚上11時)。這段時間練習可以活躍腎納內氣,促進心腎相交,滋養五臟六腑,起到練氣化精、練精化氣、益補精腎的作用。當然,在早晨或其餘時間練功亦可以,無任何負作用,不會走火入魔。
二、練功環境:最宜空氣清新、人少寂靜的地方,避免日照射和冷風吹襲。
三、在此功鍛鍊中要節制性生活。
四、飲酒不要過量,要少飲,酒醉可使氣亂,少飲也能助氣。
五、不要動怒,怒火傷肝,發生氣逆,有害身體。
六、在練功中不要講話。
七、一般三個月內腰後命門有溫熱感覺,由點及面遍及全身,但切不可盲目追求、要聽其自然,聽之任之。此快感屬練功入門之啟示,但不要刻意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