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安茶藝

詔安茶藝

詔安式茶藝是福建閩南一帶居民所特有的泡茶方式。它較為講求泡茶的技術,因此皆以宜興式標準單口茶壺,配上蛋殼杯來泡茶。適合中焙火的茶,特色在於以紙方巾分出茶形,以及洗杯的講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詔安茶藝
  • 外文名:Zhaoan tea
  • 所屬地區:福建閩南一帶
  • 特色:以紙方巾分出茶形
沖泡茶藝,形式一,形式二,泡養,飲茶文化,

沖泡茶藝

形式一

1.備具:壺放45度角的位置,布巾摺疊整齊,紙巾放在泡者習慣位置,茶盤放在的正前方。
茶葉茶葉
2.整茶形:因用的皆為陳年茶,碎渣多,所以要整形,將茶置於紙方中上,折合輕抖,粗細自然分開。整理完茶形,將茶葉置於桌上,請客人鑑賞
3.燙壺:燙壺時,蓋斜置壺口,連蓋一起燙。
4.置茶:燙壺水倒掉後,蓋放杯上,等壺身水氣一乾,即可置茶 ;置茶時,流高耳低,細末倒在低處,粗形倒近流口,避免阻塞。
5.沖水:泡沫滿溢壺口為止。
6.洗杯:詔安式所用茶杯為蛋殼杯,及薄及輕,洗杯時排放小盤中央,每杯注水1/3 ,洗杯時雙手迅速將前面兩杯水倒入後兩杯,中指托杯底,拇指撥動,食指控制平衡,在杯上洗杯,動作必須俐落靈巧、運用自如,泡茶道行如何,從洗杯動作來斷定。詔安式以洗杯來記量茶湯濃度,第一泡以雙手洗一遍,第二泡以雙手洗一來回,第三泡則以單手洗一循環,主人喝的留在最後,水溢杯後,用中指擦掉一小部分水,食指、拇指捏拿倒掉。
7.倒茶:特別注意要輕斟慢倒,不緩不急,以巡戈式倒法,第一杯留給自己(因為含渣機會可能比較多),茶流成滴即應停止。以三巡為止,焙火較重的茶,三巡後,香味盡去,皆不取 。
8.清潔茶具:以備後用

形式二

詔安式茶藝是福建閩南一帶居民所特有的泡茶方式。它較為講求泡茶的技術,因此皆以宜興式標準單口茶壺,配上蛋殼杯來泡茶。通常所使用的茶葉均為重焙火茶,例如安溪鐵觀音水仙武夷山大紅袍等。
正統的詔安式茶藝,大致依循下述的十餘項程式操作﹕
(1)備茶﹕壺把方向與主泡者約呈45度角,將欲用之茶葉置於紙中,摺疊包起後,以手壓碎約一一三次,並依茶形整理出──碎、斷、條三類,置於一側備用。
(2)燙壺﹕詔安式泡茶法是不綁壺蓋的。先將壺蓋斜置於壺身上,以熱水一併燙過。燙壺最應注意的是其時效性的掌握,一般若控制恰當,壺壁剛好熱透後,緊接著置茶,應可隨即聞到被蒸散出來的茶香。
(3)置茶﹕將適才在紙張上壓碎的茶倒入壺中,需依﹕碎→斷→條,由後下至前上,逐層置入。
(4)時聞﹕由於是以燙杯時間的長短來掌握,所以每泡的燙杯方式稍有不同。
(5)第一泡﹕沖水時,需將熱水沿著壺口,以一半在內,一半在外的方式沖入壺內。切勿直衝,以免水流過強破壞茶形而阻塞了流口的順暢。
(6)燙杯﹕杯內注入三分之一的熱水,雙手各拿一個茶杯,以對杯方式將水倒入另兩杯且旋轉一兩圈,從聲音的清脆程度,可以立即分辨出杯子的造工精製與否,而燙杯動作之俐落靈巧更可表現出泡茶的手藝。
(7)乾壺:將壺底在茶巾上沾過,使不滴水以保持清淨。
(8)倒茶﹕在杯子之間,緩緩的輪流來回倒出,以使茶湯均勻,至茶流成滴即停。
(9)奉茶﹕將茶送至桌中,請客人取其近者品茗。詔安式泡茶通常擺置四個杯子,若品茗者只有三人,便將第四杯倒與在座的長者或尊者。
(10)第二泡﹕燙杯方式與第一泡略有不同的是,需將杯內注入熱水至杯麵呈表面張力,即將溢出為止,再以雙手中指各輕撥杯子使其略傾,倒掉少許水,再以食、拇指拿起杯子,倒掉剩餘的水。
(11)第三泡﹕燙杯方式與第二泡不同的是,此泡以單手單杯輪流操作。三泡茶是詔安式所推薦的,因為第三泡以後的茶味不純,且破壞味餘韻故不取。
(12)去渣﹕將壺底朝上,手執壺把,輕搖令茶渣自然倒出,最後,再沖入少許開水,搖晃壺身,將茶渣清出。
(13)還原:清潔茶具,並歸位還原。

泡養

值得一提的是,詔安茶藝較注重壺身與茶澤的泡養,所以除非是預期數日內不再泡茶,否則通常泡茶完畢後,並不立即將茶渣去淨,而是任其保存原狀,直到下次泡茶前再行去渣。且去渣過程不可使用茶匙,以免刮壞茶壺內壁的茶山,而破壞了泡茶的原味。
在茶壺的選擇上,較講究者必然只選用單口的宜興水平壺,這是因為單口壺雖然較易阻塞,但正可由此顯露執壺者的泡茶技術。在前述的(1)備茶(3)置茶(5)第一泡沖水時,所掌握的技術,在在影響倒茶時的出水順暢度。正因為這是泡茶技術高低的展現,所以有網巢的壺或是在流口加濾網、牙籤者,都是正統詔安泡所不取的。

飲茶文化

通常福建、閩南的居民,在冬天多以宜興壺泡茶,但在夏天則換用蓋碗。在沖泡程式上與壺泡法差不多,仍特重置茶時細碎在下,粗條在上的原則。沖水時需將水注沖於碗壁,不可直於沖茶葉上,以免茶渣漫出,影響啜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