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是南北朝陶弘景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是陶弘景隱居之後回答皇帝詔書所問而寫的一首詩。該詩通過回答天子的問題來說明詩人所喜愛的東西超塵脫俗,以示自己的志向。全詩意境深廣,蘊含無盡。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 創作年代:南北朝
  • 作品出處:《陶隱居集》
  •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 作者:陶弘景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
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詔:皇帝所頒發的文書命令。
②怡悅:取悅,喜悅。
③不堪:不能勝任。

白話譯文

你問我山中有什麼,那我就告訴你,這個山中只有白雲,我擁有白雲。
只有在山中,我才擁有它,只要看到它,我才會有好的心情。所以我不會也不可能把它贈送給您。

創作背景

陶弘景才華出眾,梁武帝早年即與其相識,稱帝之後他屢次希望隱居華陽洞的陶弘景能夠出仕,但陶不為所動。梁武帝蕭衍曾下詔問他:“‘山中有何物’,以至於不願出山為官。”他就創作此詩回答梁武帝,同時表明自己的志向。
另一說該詩是陶弘景隱居之後回答齊高帝蕭道成詔書所問而寫。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五言四句的小詩,是齊梁間隱士陶弘景所作。弘景不以詩名,但此詩以極簡練的詞句表現了作者高遠出世的情懷和敝屣富貴的依然之態。
首句“山中何所有”。起句借梁武帝詔書中的問語,引出下文自己的回答。這一句看似平平,若不經意,但隱士不事王侯、高尚其志、對“聖旨”絕無半分誠惶誠恐之感的風範,已約略可體味。次句“嶺上多白雲”,正面回答詔問。山中之物多矣,作者獨獨拈出“白雲”,自然,山中多雲,這是事實,《禮記》所謂“天降時雨,山川出雲”,謝靈運詩亦有“白雲抱幽石”、“岩高白雲屯”之句。作者將眼前景隨口道來,毫不費力,而青山白雲,相映成趣,非但當時作者注目,亦使今之讀者神往。此其一。其二,這與晉宋以來隱逸之士所賦予白雲的特殊意義有關。雲之為物,行蹤飄忽,去來無跡,自由自在,無佳無礙,這正是隱士們寄託幽懷的對象,也可用作他們的自我象徵。陶淵明《和郭主簿》云:“遙遙望白雲,懷古一何深”,其《歸去來辭》云:“雲無心以出岫”,即是明證。後來的唐釋皎然說得更明白:“有形不累物,無跡去從風。莫怪長相逐,飄然與我同。”陶弘景詩中的“白雲”,正有這樣的含義在內。台中雖然沒有“我”字,卻已畫出了“我”仰首觀雲、悠然自得的神態。梁武帝問山中何所有,實是說山中無所有,不如出山入朝,則無所不有矣。弘景這樣巧作回答,也暗示了拒絕應徵出山的態度。若不經意之中,實有深意在內。
但這一句畢竟過於含蓄,意思不夠醒豁,接下來“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二句就索性點明了這層含義。表面看來,這兩句是說白雲在天,飄忽無定,只可讓山人游目,無法寄陛下同觀,言下似乎還有遺憾之意。但“怡悅”一詞,明確表示了自己對青山白雲,也就是對隱居生活的喜愛。“只”、“自”二字,更將對蒼山白雲的欣賞看做是隱士的專利。萬丈紅塵中人怎能耐得住山居的寂寞,舒捲無方的白雲怎能得到金粉叢中帝王的心賞,所謂“只可”、所謂“不堪”,其實已經毫不客氣地將對方排斥於自己的同道之外。意思雖略嫌直露,而拒聘的態度卻也因此顯得更加堅決。

名家點評

清代詩人沈德潛《古詩源》:“即獨寐寤宿,詠矢勿告意。”

作者簡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南朝齊梁時期的道教思想家、醫藥家、煉丹家、文學家,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生於江東名門,宋末,曾為諸王侍讀。因看透了混濁的人世,“雖在朱門,閉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閱為務”(《南史》)。齊武帝永明十年(492),隱居於句容茅山,自號“華陽隱居”。梁武帝蕭衍早年曾與他交遊。梁武帝即位,屢征不出,國家每有吉凶徵討大事,無不前以諮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為“山中宰相”。卒謚貞白先生。撰有道教經典《真誥》、醫學著作《本草經集注》等。原有文集已佚,今存明人所輯《陶隱居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