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籍

診籍

診籍,即醫案,現在叫病歷。記病歷在今天的醫療中是為平常的事,是對一個合格醫生的起碼要求,但診籍的初創卻非易事。齊王詔問淳于意:“你給人治病,療效很好。你的病人都是哪裡人?得的什麼病?施藥之後。病情如何?”淳于意遵旨回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診籍
  • 別名:病歷
  • 始祖淳于意
  • 創始人簡介:西漢臨淄人
  • 包含:病名,病因,病性等
  • 好處:對病症實施有個文字記載
始祖簡介,生平經歷,發展醫學,人生態度,

始祖簡介

診籍始祖淳于意
淳于意,西漢臨淄人,約生於公元前205年,卒年不詳。因做過主掌租稅及俸祿的太倉長,故尊稱他為“太倉公”,簡稱“倉公”。

生平經歷

淳于意家境貧寒,少時就喜讀醫書,可為人治病,卻沒有療效。於是拜淄川的名醫公孫光為師,公孫光非常喜歡淳于意的謙虛好學,很器重他,就把自己的精方、妙方全部傳授給他。不久,公孫光發現他已沒什麼可教淳于意的了,並預言淳于意將來一定是國醫。為了能讓他繼續深造,又推薦他去拜自己的胞兄公乘陽慶為師。70餘歲的公乘陽慶也非常欣賞淳于意的質樸上進,便將自己所藏的所有秘籍、古方一一講解給他。出師後的第二年,淳于意開始掛牌行醫,三年後,成為著名的醫生。淳于意苦讀經典醫書,可以隨意背誦,但診病時,則視病人的實際情況,不盲目地死搬硬套,斷章取義。齊王身邊一名叫遂的保健醫生,得病後服用自煉的五石散,病情加重了,於是請來淳于意。淳于意仔細審察他的脈象,說:“你得的是內熱,藥石是藥中剛猛之品,服後會導致小便不通而加重病情,千萬不要再服。”遂不以為然,並舉例反駁說:“扁鵲曾言,‘陰石以治陽病,陽石以治陰病。’”淳于意菀爾一笑:“你說的話,不無道理,扁鵲雖這樣說過,但治病必須詳細診察病情,醫理醫法,參考患者的體質、嗜好、病情用藥,才能藥到病除。”並預言,照此下去,不久就會發癰。果然,百餘天后,遂乳上發癰,不治而死。這充分表現了淳于意讀書要活讀,臨症要變通的作風。

發展醫學

診籍初創
他記下了已愈患者的籍貫、姓名、職業、病名、病因、病性、診斷、治療和愈後,形成了最初的醫案,為我們留下了研究漢代醫學的寶貴史料。淳于意的醫案中既有王公貴族,也有平民百姓。《史記倉公傳》記載了25例病例。治癒15例,不治10例,涉及現代醫學的消化、泌尿、呼吸、心血管、內分泌、腦血管、傳染病、外科、中毒以及婦產科、兒科。
實例檔案
病案中曾記載:齊國的黃長卿大宴賓客,淳于意也在座。他望見王后的弟弟宋健,急忙告訴他說:“你已病了四五天了,腰部疼痛不能俯仰,小便亦難。應趁其未傳人五臟,抓緊治療。這叫做‘腎’。”宋健說:“是這樣。”他服用淳于意給他調製的“柔湯”,18天后病就痊癒了。此病類似現代的急性腰組織損傷。另有一例:齊王請淳于意為侍女們診病。輪到一個叫豎的,豎說沒有病。淳于意悄悄地告訴隊長說:“豎的毛髮色澤、脈象都無衰減,但病已傷及脾胃,不要讓她過度勞累。到了春天,她會吐血而亡。”及至春天,果真豎摔倒在廁所里,吐血而死。這大概相當於現代血液病。淳于意的診籍既反映了他醫技的高超全面,又給我們留下了各科早期病例,有著重要的研究意義。
物理與藥物相輔相成
淳于意針對病人的病情,不僅僅採用藥物治療,還廣泛運用各物理療法及針灸術。淄川王病了,淳于意前去診視。原來是因為洗頭髮未乾,即入睡受風而引起的頭痛、身熱、肢痛、煩悶,相當於今天的風寒感冒。淳于意立即用冰水敷淄川王的額頭,幫助降溫,並針刺足陽明經的厲兌、陷谷、豐隆三穴,以散肌表之熱。病立刻就好了。物理降溫,用冰袋或冷毛巾敷額或用酒精擦浴,是現代高熱病人常用的降溫方法,但在二千年前的漢朝,不啻是一發明創造。
日常養生
淳于意更注重日常的養生,主張生命在於運動,要多活動以保持血脈、筋骨、肌肉的協調。當文帝詢問為什麼齊文王得病不起時,淳于意回答:“我沒有見到文王,不好下結論。聽說文王得的是喘、頭痛、視物不清病。分析這些症狀,文王雖不滿20歲,可是身肥胖,骨軟筋乏,精力不支,不喜運動,所以出現稍活動則喘,稍用腦則頭痛、視物不清。這不是真的什麼病。對這樣病人的治療,應使其保持心情舒暢,節制飲食,少食肥甘厚味,多活動,單用藥物針灸治療是沒有效的。他的醫生忽視了這一點,以致病情危重,終至不救。”這觀點在今天依然有用,病人在得病之初即應配合適當的養生活動及康復手段,調節功能,以幫助健康的恢復。

人生態度

傲視權貴 實事求是
淳于意因為醫術高明而名聞全國,趙王、吳王、濟南王先後召請他為侍醫,淳于意都堅決地拒絕了。遊行鄉里,訪名家,求大醫,他不辭辛勞地為老百姓解除疾苦。當時恰逢齊王生病,請淳于意診治,淳于意未至。齊王因別的醫生誤治而死,加上他對權勢人家態度冷淡,不是有求必應,由此積下了權貴對他的抱怨。後來,又有人上書控告他四處出遊不為人看病,病人多抱怨。文帝十三年,他以刑罪被傳到長安。淳于意有五個女兒,因為父親被抓而哭泣,淳于意大怒,訓斥說:“生了這么多女兒,關鍵的時刻都沒有用!”小女兒緹縈感傷父親的訓話,隨父親來到長安上書文帝:“我的父親為官清廉公正,現在犯法當受懲罰。我認為死的人不能生,受過刑的人不能再原,即使想改過自新也不可能了。我願意獻身為官婢,來贖我父親的罪過,使他有機會悔過。”文帝讀了以後,為緹縈所感動、釋放了淳于意。這一年也因此廢除了肉刑。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緹縈救父”。淳于意被釋之後,閒居在家,文帝召見他,問道:“診斷病情,判斷病人的死生,能萬無一失嗎?”他回答說:“診病以察脈為準,有的時候脈象表現和病情不一樣。而且即使診斷為可治療的病,往往也可能治不好,只能盡心救治,不能保證治好每一位病人。”身為名醫的淳于意,不以名醫自居,不驕傲自大,始終如一對病人負責,這樸實的醫風實為可貴。
傾囊而授 因材施教
淳于意學藝之時,他的老師公孫光曾告誡他:“我所知道的妙方,都教給你了,不要告訴別人。”等到拜公乘陽慶為師時,其師又警告說:“千萬不要讓我的後代知道你得到的醫方。”淳于意也信誓旦旦:“死也不敢隨便傳授!”等到淳于意成為國醫,許多諸侯派侍醫跟隨他學習。淳于意絲毫不吝惜自己所學,悉心指導學生。他曾先後教授臨淄宋邑,濟北王太醫高期、王禹,淄川王太倉馬長馮信,以及高水侯家丞權信,臨淄召里唐安。公孫光、公乘陽慶教淳于意一人,淳于意卻傳授了六人。中醫方術歷來秘而不宣,父子相傳,為己有,視為謀生的良法,所以秘方特別多,這風至今不衰,而淳于意卻公開他的知識,把方藥告知天下百姓。天下的優秀醫生越多,得益於醫生的人數就會越多,那么人民的病 痛就越少。這大公無私的精神值得我們借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