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狂

訴訟狂

訴訟狂(LitigiousParanoia)這是偏執狂中較為多見的一個類型。患者認為受到人身迫害,名譽被玷污,權力被侵犯等,得不到公正的解決,而訴諸法庭。所以訴訟狂往往與被迫害意念有內在聯繫。

基本介紹

  • 患病部位:全身
  • 相關疾病:偏執性精神障礙 偏執狂
  • 所屬科室:其他科室 其他綜合
  • 相關症狀:誇大狂 訴訟狂
原因,檢查,鑑別診斷,緩解方法,

原因

(一)發病原因
偏執狂的發病原因尚不明了,屬於內因性精神障礙。可能與下列因素相關:
1.個性特點當對某些患者的個性特點發展過程進行研究時,顯示其個性有不健康的表現。患者病前個性往往有主觀、固執、敏感多疑、對他人懷有戒心、不安全感、好爭論、不能接受別人的批評、自我中心、自命不凡、對人吹毛求疵、對自己百般原諒、強詞奪理、自我評價過高、野心勃勃、愛空想、遇事專斷、情緒易激動、不能冷靜面對現實等素質特點。這些個性缺陷,並不一定是發病的必備條件,可能當遭遇某種心理社會因素或內在衝突,自己不會妥善應付,而將事實加以曲解或長期耿耿於懷,則有可能逐漸形成偏執觀念,導致發病。
2.遺傳因素Krafft-Ebing和Kolle均認為偏執狂有遺傳傾向。Miller調查400例具有明顯偏執觀念患者的親屬,約有2%曾患有偏執性精神病。但也有持相反意見者。可見遺傳因素有待進一步探索。
3.文化背景有人認為,在某些少數民族中,偏執性精神障礙並非罕見。MargaretMead在紐幾內亞多波(Dobu)少數民族中,觀察到偏執人格似乎是當地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因之,文化背景與偏執性精神障礙之間有不可忽視的關係(夏鎮夷,1984)。
(二)發病機制
偏執狂的發病機制,按照巴甫洛夫學派的觀點,認為本病以強而不可遏止型的人為多見。這類人的神經系統具有抑制過程不足,興奮過程占優勢的特點。當遇到挫折時,神經系統的興奮過程就過度緊張,在大腦皮質形成了病理惰性興奮灶。這個孤立性病灶與異常牢固的情感體驗和意圖有關,並且由於它的興奮性非常強烈,通過負誘導的機制在其周圍出現廣泛的抑制,阻滯了大腦皮質其他部分對它的影響,因而患者對自己的精神狀態缺乏批判,這就是系統妄想形成的由來。

檢查

患者的訴狀有邏輯性,敘述詳盡而層次分明。從字面上看不出有什麼破綻。在訴訟過程中若遇到阻力,患者毫不後退,反而增強其必勝決心。一旦訴狀被法院駁回,則採取迂迴對策,千方百計公諸於世,請求社會上的聲援。可謂不屈不撓,為公正而鬥爭。訴訟狂患者病前個性多有自負、敏感、強硬的特點。

鑑別診斷

1.色情狂(Erotomania)患者似乎以女性多見。患者堅信某一男性對自己流露愛慕之情,可是礙於客觀情況,如雙方均已婚配,或年齡相差較大,對方社會地位較高,不敢公開表明戀愛心境,而採取以眉目傳情或調情方式表示心意。當患者大膽進行試探遭到對方拒絕時,反認為是在考驗自己的忠貞,毫無悔恨,更堅信自己的推斷是正確的。
2.誇大狂(GrandioseParanoia)患者自命不凡,才華出眾。聲稱有驚人的發明或創造,不久即成為國內首富。或自感精力充沛,智慧型超群,有敏銳的洞察力,能預見未來,是當代的諸葛孔明。
3.嫉妒狂(JealousParanoia)患者對自己的配偶不信任,認為其另有新歡。妄想常伴隨強烈的情感和相應的行為。當質問對方得不到滿意的答覆時,往往採取跟蹤尾隨,偷偷檢查配偶的提包和信件等。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限制其活動,不許其一個人單獨外出,尤其在周末或晚間。嚴重者可發生暴力行為。
患者的訴狀有邏輯性,敘述詳盡而層次分明。從字面上看不出有什麼破綻。在訴訟過程中若遇到阻力,患者毫不後退,反而增強其必勝決心。一旦訴狀被法院駁回,則採取迂迴對策,千方百計公諸於世,請求社會上的聲援。可謂不屈不撓,為公正而鬥爭。訴訟狂患者病前個性多有自負、敏感、強硬的特點。

緩解方法

人類在預防精神疾病的工作中已邁出了歷時數10年的艱巨歷程,許多精神障礙,通過治療與康復措施是可以達到治癒的目標的。歷史上被認為預後不良的精神分裂症,在20世紀80年代中已被社會精神病學家認為系可治之症(SyuzoNaka,1985)。但這只是在社會和臨床實踐水平中進行探索的一個可喜的但也只是較原始的一個開端。由於精神病學在整個醫學中發展較晚,也由於本專業自身基礎理論的複雜性,有相當多的常見精神疾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至今尚未闡明。再加上舊觀念的影響,精神病的病因長時期地被認為是神秘莫測的而受到忽視,從而妨礙了精神病預防工作的開展。實際上,精神病人一人患病往往累及家庭和集體,無可避免地影響到勞動生產。有些病人還會給社會上增添長期負擔,甚至造成危害。因此,預防精神疾病的發生不單單是醫學科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而且也是發展社會文化和辦好社會福利事業的一項重要工作。迄今為止,精神疾病的預防工作基本上還處於探索階段。至於建立在現代自然科學基礎之上完善的預防措施還遠遠沒有被人們所認識和掌握。然而值得強調的是,探討病因和揭露內在的發病規律,恰恰是科學的預防工作的最終目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