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許雲書
- 外文名:XU Yunshu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重慶市梁平縣
- 出生日期:1964年10月12日
- 職業: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博士生導師
- 畢業院校: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部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陶瓷纖維纖維管的射線化學法合成
吸附鈾醯離子功能材料的研製
核環境相關有機材料輻射效應研究
合成橡膠的電子束硫化技術 - 專業領域:化學與材料,核技術套用
人物簡介,主要成就,開創輻射化學新局面,招收研究生方向,語言及熟練程度,科研工作獲評情況,代表性科研項目,代表性學術論文,科研主旨,團隊管理,特長與專長,
人物簡介
1998年畢業於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部核燃料循環與材料專業,獲博士學位;分別在1993.5~1994.5和2000.9~2002.9期間於日本高崎量子套用研究所從事訪問研究與博士後研究。先後在放射化學、慣性約束聚變材料化學、輻射化學與射線套用、功能材料合成、合成橡膠輻射硫化、先驅體轉化法合成先進陶瓷纖維與納米微孔功能陶瓷、特種核環境相關材料的相容性、海水提鈾功能材料以及聚醯亞胺納米微孔材料等領域從事研究工作,已發表論文200餘篇,多個學術刊物特邀審稿人。長期的科學研究造就了他勤于思考、專於探索、精於發現、勇於實踐、富於開拓的品質,善於在簡陋、艱苦的環境中創新,擅長發掘、培養人才,堅持以團隊人才的成長和學科領域的進步體現科研工作的價值。
許雲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與化學所研究員(2003-),碩士生導師(1999-),博士生導師(2006-)。1964年10月生於重慶市梁平縣;1984年畢業於蘭州大學放射化學專業;先後在1990年、1998年畢業於中物院研究生部核燃料循環與材料專業,獲碩士、博士學位;分別在1993年5月~1994年5月和2000年9月~2002年9月期間於日本原子力研究開発機構高崎量子応用研究所從事射線套用與先進材料領域的訪問研究與博士後研究。2005年創辦《核科學技術與套用》刊物, 多個學術刊物特邀審稿人,歷任《核技術》、《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學報》、《工程材料》等刊物編委以及西南科技大學兼職教授、中國核學會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分會副理事長等職。
主要成就
於1995年率先將射線技術套用於我國先進SiC纖維的研製,利用加速器產生的電子束、鈷-60的γ射線以及反應堆的混合射線束等作用於特製的先驅絲,在材料內部引發化學鍵的斷裂與分子結構的重排從而實現“不熔化反應”,再經高溫熱解轉化成為高純度的陶瓷纖維,在我國開闢了一條研製高溫環境先進陶瓷基複合材料專用增強纖維的新途徑。採用在先驅體分子結構中引入 敏化基團等技術途徑,將先驅絲的射線不熔化劑量從近20MGy(高崎量子応用研究所)降低至0.2MGy。該法現已逐步擴展到了Si3N4纖維與SiC纖維管、微孔功能陶瓷、微型機器陶瓷部件以及陶瓷基複合材料等的研製方面。
早期從事鈾與稀土元素分離、氘氚同位素標記化合物合成、慣性約束聚變(ICF)微球靶高壓充氘氚工藝、高壓液相色譜(HPLC)分析、ICF研究用靶材料研製(C8H8膜、Formvar膜、碳氫微泡沫材料等)、塑膠和橡膠類高聚物的輻射交聯研究(EPM、EPDM、SBR、IR、XIIR、PE、PVC、Nylon等)、敏化輻射交聯理論研究、複合纖維增強型輻射交聯熱縮材料的研製(已投產項目)等工作,建立了敏化輻射交聯密度(q)與單體用量(C0)、吸收劑量(D)和劑量率(I)之間的關係式:q = (a + bC0/√I) D,式中a、b 為比例常數,首次揭示了q 與C0 的正比關係以及q 與 √I 的反比關係(q 與D 的正比關係參見輻射化學的開山鼻祖英國的Charlesby 的經典著作: "Atomic Radiation and Polymers")。
1987年以來則致力於射線技術在材料科學領域的套用,包括材料的射線改性研究與套用、新型功能材料研製、特種核環境相關材料的輻射效應研究以及取得顯著進展的先進陶瓷纖維 與纖維管的研製等工作 ;1994年,發表中物院第1篇輻射化學領域的研究論文;2005年,率先在國內開展了偕胺肟型海水提鈾螯合分離功能材料的合成與套用;2009年,首次將射線技術套用於研製精細微孔聚醯亞胺特種功能材料。主編論文集多部,著有《輻射技術合成先進SiC纖維的關鍵技術》1部。現已發表科學論文180餘篇,其中科技期刊類130餘篇。
開創輻射化學新局面
國際上的輻射化學學科起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貝克勒爾於1896年發現鈾化合物所發射的輻射,能使底片感光變黑。1942年以後,原子能事業迅速發展,各種粒子加速器和反應堆相繼建立,為輻射化學研究提供了供各種目的使用的強大輻射源。另一方面原子能事業迅速發展又向輻射化學家提出了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輻射損傷問題、耐輻照材料的研究及如何利用輻射能等。
美國的M. Dole和英國的A. Charlesby,是國際輻射化學發展歷史上2位著名的老教授,尤其是A. Charlesby,在高分子輻射化學基礎理論研究方面提出的Charlesby-Pinner關係式,為純粹聚合物的輻射交聯表征奠定了基礎方法。
國內的輻射化學研究則起步於新中國成立後的上世紀60年代。早期,北京大學對放射化學中所用的萃取劑的輻射化學行為做過初步研究,吉林大學開展了輻射交聯的理論分析研究、中科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在高分子材料輻射化學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與套用;與此同時,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現套用物理研究所)在輻射生物學、材料輻射效應以及探索輻射化學微觀機理的脈衝輻解、閃光光解等方面開展了諸多研究。其他單位,諸如上海科技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四川大學)、晨光化工研究院、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等單位在1960~70年代也相繼在輻射化學領域開展了研究。
中物院在化學與材料學科研究方面一直十分重視。但是,與放射性或核輻射相關的化學與材料研究,主要集中於放射化學尤其是放射分析化學的研究與發展方面。1980年代以前,中物院的輻射化學研究則是空白。
1990年代初,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中物院的射線套用方面的工作有了起步,主要以輻射加工為主導。那時候,國內知道的就是中物院“在搞輻射加工了”。輻射加工這個產業,以熱縮製品為典型產品,國外在1960年代即已形成了成熟產品;國內開展輻射加工的單位,基本上都是在上世紀80~90年代先後起步,典型產品就是“熱縮製品”,給大家的印象是“方便”、“快速”,同時大家也有了“技術含量低”的認識。
1990年代初,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中物院的射線套用方面的工作有了起步,主要以輻射加工為主導。那時候,國內知道的就是中物院“在搞輻射加工了”。輻射加工這個產業,以熱縮製品為典型產品,國外在1960年代即已形成了成熟產品;國內開展輻射加工的單位,基本上都是在上世紀80~90年代先後起步,典型產品就是“熱縮製品”,給大家的印象是“方便”、“快速”,同時大家也有了“技術含量低”的認識。
中物院作為中國的“高科技”科研單位,難道在輻射化學領域就是“熱縮製品”“輻射加工”么?
在輻射化學領域,許雲書始終以“先進材料是研製先進武器與強化國防實力的物質基礎。開展射線技術的套用,需要以先進材料的研製帶動學科領域的發展;一方面結合我們主體工作涉及的相關材料做工作,另一方面則結合國家戰略發展需要和我們的核技術優勢在高技術材料方面做工作”為指導思想。
他帶領團隊在先進材料、主體任務相關材料這2個方面,從零起步、克服困難、循序漸進,逐步創造實驗條件,在聚烯烴的輻射改性、橡膠的輻射硫化、放射化學萃取劑的輻射效應、主體任務相關材料輻射化學、分離功能材料的輻射化學合成、先進SiC纖維及相關材料的射線化學合成、精細結構微孔材料SiC的射線技術合成、納米微孔聚醯亞胺功能材料的電子束合成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截止2013年3月共已發表了204篇科學論文。
在他有形、無形的帶動下,他入職的研究所、研究院的輻射化學學科也逐漸發展了起來,同行們談論起中物院的輻射化學,也不再只是“輻射加工”了;國內外輻射化學學術屆也知道了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有一位“許雲書”在輻射化學與材料科學領域做工作,中國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學會也在2008年推選他本人為第七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在他有形、無形的帶動下,他入職的研究所、研究院的輻射化學學科也逐漸發展了起來,同行們談論起中物院的輻射化學,也不再只是“輻射加工”了;國內外輻射化學學術屆也知道了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有一位“許雲書”在輻射化學與材料科學領域做工作,中國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學會也在2008年推選他本人為第七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招收研究生方向
1)分離功能材料合成及其套用探索(碩士/博士);
2)射線套用與先進材料(碩士/博士);
3)放射化學(碩士/博士)。
語言及熟練程度
1)中文:母語;
2)英語:1991年5月,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與化學所首屆英語競賽第一名;1986年,通過國家出國人員英語水平考試(VST)的最高線(A線);
3)日本語:在日本先後學習與工作共3年整,其間曾接受過累計約5個月的日本語強化培訓。
2)英語:1991年5月,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與化學所首屆英語競賽第一名;1986年,通過國家出國人員英語水平考試(VST)的最高線(A線);
3)日本語:在日本先後學習與工作共3年整,其間曾接受過累計約5個月的日本語強化培訓。
科研工作獲評情況
在射線技術合成耐高溫抗氧化SiC 纖維以及聚合物敏化輻射交聯方面的工作分別獲得A.K.Pikaev[1](Institute of Physical Chemistry,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幕內恵三(Keizo Makuuchi)(1940-,歷任日本原子力研究開発機構高崎量子応用研究所Prime Engineer、日中輻射化學交流協調員等職)等國際著名射線套用與輻射化學家的高度評價。在高崎量子応用研究所期間的工作,幕內恵三教授在1996年是這樣評價的:“在我的實驗室先後接納過上百名外國研究者,許さん是最優秀的”,並多次以“許學兄”(幕內的原版解釋:brother in research)稱呼題詞贈送專著。 在射線技術合成SiC纖維、功能陶瓷及陶瓷基複合材料方面,即將退休的瀨口忠男(Tadao Seguchi)老教授(輻射法SiC纖維的日方技術創始人)在2001年是這樣鼓勵的:“(在這個領域)不管你做出了什麼,你是地球上第一個作出該發現的人(whatever you did in this area you are the 1st person on the earth to make the discovery)”。
他在我國開展的“射線技術合成耐高溫抗氧化SiC 纖維”這一工作,俄羅斯科學院物理化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Physical Chemistry,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的A. K. Pikaev(1930―)在其10 6000字的專述“世紀交接時期輻射化學與射線技術的現狀與展望”中寫到:在射線技術套用於合成高熱穩定性、高強度SiC、Si3N4陶瓷纖維方面,日本(高崎輻射化學研究所)利用電子射線束照射聚碳矽烷(polycarbosilane)至10MGy以上、在無氧氣氛中於1500˚C燒成,而中國成都(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發展了在聚碳矽烷中引入低分子量聚丁二烯等技術將所需電子束照射劑量降低至0.4MGy。
從10MGy到0.4MGy是個什麼概念呢?這裡列舉幾個數據:中草藥及食物射線滅菌保鮮、醫療器材射線滅菌需要10kGy、電線電纜電子射線輻照改性需要200kGy、熱記憶材料的射線交聯需要300kGy。從10MGy(10 000kGy)降低到0.4MGy(400kGy),如果採用常規的20萬居里鈷-60γ射線源(按1kGy/h計)的話,連續照射時間將從417天降低至16天;如果採用加速器產生的10MeV能量、0.5mA束流強度的電子射線束掃描照射,則照射時間將從8小時降低至0.3h即不到20分鐘!日本建立的Hi-Nicalon技術只能小規模批量生產、未能大規模推廣,其重要原因就是這個劑量太高,以及由此引起的系列問題如設備龐大、裝置結構複雜、生產效率難以提高等等。
代表性科研項目
1)精細結構納米微孔聚醯亞胺材料的射線化學合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准號:11175163,2012.1~2015.12)( 主持)
2)原位射線成型合成精細結構微孔聚醯亞胺的探索(中物院發展基金重點項目,批准號:2009A0302016,2009.7~20012.7)(主持)
4)高性能均孔EPDM泡沫材料的製備及性能研究(新開課題方向,2007.7~20010.7)(主持)
5) 特種核環境相關有機材料輻射效應的實驗考察與計算化學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SAF重點項目)
6)偕胺肟型吸附分離材料的輻照接枝合成研究(中物院科學技術基金面上項目,2007.4~2009.4)(指導)
7)輻射接枝合成偕胺肟型吸附分離功能材料 (海水提鈾)的研究(新開課題方向,2005.1~2007.12)(主持)
8)單細胞凝膠電泳技術在低劑量核輻射監測中的套用(中物院科學技術基金面上項目,批准號:20050547,2005.4~2007.3)(指導)
9)輻射技術用於先進SiC纖維研製的關鍵技術研究(中物院科學技術基金重大項目,批准號:2004Z0502,2004.9~2007.9)(主持)
10)納米填料填充EPDM的輻射硫化研究(中物院科學技術基金面上項目,批准號:20040539,2004.4~2006.3)(指導)
11)結構材料及零部件庫存性能研究(中物院×××預研項目,2000.4~2005.3)(指導)
12)核輻射對××高聚物材料性能和結構影響的研究(中物院×××預研基金重大項目,批准號:1999Z0503,1999.10~2002.10)(主持)
14)電子束輻照聚碳矽烷熱解合成先進碳化矽陶瓷材料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批准號:19875043,1999.1~2001.12)(主持)
15)納米金屬與SiC功能陶瓷的相容性及其共混物的性能研究(中物院×××預研基金院外項目,批准號:99050228,院外承擔單位:國防科技大學,1999.4~2001.4)(主持院內實施)
16)聚矽氮烷類陶瓷先驅體的合成及其輻照效應研究(中物院×××預研基金院外項目,批准號:970534,院外承擔單位:國防科技大學,1997.4~1999.4)(主持院內實施)
17)多官能團單體對聚碳矽烷陶瓷先驅體輻射不熔化反應的敏化效應研究(中物院×××預研基金項目,批准號:970566-516,1997.4~1999.4)(主持)
18)輻射交聯聚碳矽烷裂解合成碳化矽陶瓷纖維的研究(中物院×××預研基金項目,批准號:970565-512,1996.4~1998.4)(主持)
19)阻燃型高發泡聚烯烴高級隔熱材料的研究與開發(中物院××科技預研一般項目,軍民兩用技術,1995.5~1997.5)(主持)
20)合成橡膠輻射硫化(日本科技廳核能研究科學家交換計畫項目,1993.5~1995.5)(主持 實施)
21)纖維增強輻射交聯聚烯烴熱縮包覆片材的研製及二代通訊電纜接續附屬檔案的開發(××轉民產品開發項目,1992.9-1995.8)(研製組長)
22)慣性約束聚變(ICF)靶用超低密度微泡沫碳氫材料的研製(863計畫項目,1991.6~1992.2)(參與)
23)雷射物理實驗(ICF & XRL)靶用C8H8薄膜的研製(863計畫項目,1991.2~1992.2)( 參與)
24)雷射物理實驗(ICF & XRL)靶用Fomvar膜的研製(863計畫項目,1990.6~1991.12)( 參與)
25)乙烯-丙烯共聚物的輻射交聯研究(新開課題方向,1987.9~1990.5)( 碩士學位論文)
26)氘氚同位素標記化合物的合成研究(新開課題方向,1986.1~1987.8)(參與 )
27)慣性約束聚變(ICF)靶玻璃微球充氚系統的建立與工藝研究(863計畫項目,1984.7~1985.12)(參與)
28)萃淋樹脂分離鈾、釷及稀土元素的研究(新開課題方向,1983.2~1984.6)( 學士學位論文)
代表性學術論文
- 許雲書. 我國射線化學合成SiC纖維及相關材料的現狀與展望[J], 機械工程材料, 2012, 36(1): 1-6
- 許雲書, 唐建君, 蘇乾志, 徐光亮. 納米微孔聚雙馬來醯亞胺的電子束化學合成初探 [J], 功能材料, 2012, 43(14): 1842- 1845)
- 許雲書. 射線技術與我國先進材料的研究與發展[J], 中國工程科學, 2009, 11(2): 22-32
- 許雲書, 郭高品, 傅依備. 彈性體高聚物-多官能度單體體系的輻射交聯密度[J], 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學報, 2005, 23(1): 29-34
- Xu Yunshu, Tanaka Shigeru. Microstructure of SiC Ceramics Fabricated by Pyrolysis of Electron Beam Irradiated Polymer Containing Precursors [A]. In: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terial Chemistry in Nuclear Environment [C], Tsucuba: Japan Atomic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March 13-15, 2002. pp.156-161
- 許雲書, 傅依備, 宋永才, 黃瑞良. 電子束輻照聚碳矽烷熱解合成SiC陶瓷材料(II) —雙鍵對不熔化反應的敏化效應 [J], 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學報, 1999, 17(3): 129-134
- 許雲書, 傅依備, 黃瑞良, 華德根. 氣氛對γ射線輻照聚碳矽烷先驅絲熱解特性的影響 [J], 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學報, 1999, 17(3): 145~150
- 許雲書, 傅依備. 高性能SiC陶瓷纖維的研製及其套用, 先進制造與材料套用技術. 1999, 總第26期(5): 23~27
- XU Yunshu, F Yibei, F Yoshii, K Makuuchi. Sensitizing Effect of Polyfunctional Monomers on Radiation Crosslinking of Polychloroprene [J], 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 1998, 53(6): 669-672
- 許雲書, 傅依備. 輻射技術在SiC陶瓷纖維研製中的套用[J], 兵器材料科學與工程, 1998, 21(1): 59-63,70
- 許雲書, 宋永才,黃瑞良,傅依備. 電子束輻照聚碳矽烷熱解合成SiC陶瓷材料(I)—空氣中輻照產物的熱解特性研究[J], 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學報, 1998, 16(1): 1-4
- 許雲書. 《聚碳矽烷陶瓷先驅體的輻射不熔化及其產物熱解合成先進SiC陶瓷材料的研究》[D], (博士學位論文, 5萬字), 綿陽: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部, 1998年4月: 共108頁
- Yunshu XU, Fumio YOSHII and Keizo MAKUUCHI. Crosslinking of cis-1,4-Polyisoprene Rubber by 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 [J],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1997, 66(1): 113-116
- 許雲書. 合成橡膠硫化的新工藝—輻射硫化[J], 合成橡膠工業, 1997, 20(5): 318-320
- 許雲書, 吉井文男, 幕內惠三. 輻射與硫磺交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性能比較[J], 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 1996, 12(1): 25~29
- 許雲書. 輻射技術在醫用生物材料科學領域中的套用[J], 材料導報, 1996, 10(1): 56~59
- 許雲書, 李潤良, 鄒學鱗, 王培發. 複合纖維增強型通訊電纜接續用輻射交聯熱縮附屬檔案的生產工藝初探[J], 塑膠, 1996, 25(1): 41~44
- 許雲書, 孫潁, 傅依備, 吉井文男, 幕內惠三. 多官能團不飽和單體對CR輻射硫化的敏化效應[J], 合成橡膠工業, 1996, 19(4): 210~212
- XU Yunshu, FU Yibei, Fumio YOSHII, Keizo MAKUUCHI. The Sensitizing Effect of Polyfunctional Monomers on the Radiation Crosslinking of Polychloroprene [A], In: Proceedings of the 7th Bilateral Meeting on Radiation Chemistry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C]. Chengdu: Chengu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Oct 1996
- 許雲書, 崔保順, 劉元瓊, 陳志梅. 雷射物理實驗用有機高聚物薄膜材料的研製[J], 化學研究與套用, 1995, 7(4): 441~444
- 許雲書, 崔保順. 用於ICF實驗的有機微孔泡沫材料研究進展[J], 材料導報, 1995, 9(4): 49~53
- 許雲書, 孫 潁, Siswono H, 吉井文男, 幕內惠三, 隱冢裕之(Ontsuka H).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和順—1, 4 聚異戊二烯的敏化輻射交聯以及與硫磺交聯產物性能的比較[J], 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學報, 1995, 13(3): 156~160, 155
- 許雲書, Heri Siswono, 吉井文男, 幕內惠三. 順式—1,4—聚異戊二烯橡膠的輻射硫化 [J], 合成橡膠工業, 1995, 18(3): 139~141
- Yunshu XU, Fumio YOSHII and Keizo MAKUUCHI, Radiation Crosslinking of Chlorinated Poly(isobutylene-co-isoprene) with Polyfunctional Monomer [J], Journal of Macromolecular Science — Pure and Aplied Chemistry, 1995, A32(10): 1801~1808
- 許雲書, 李潤良, 王培法. 纖維增強型輻射交聯熱縮片材的研製[J], 塑膠科技, 1995, 第6期(總第110期): 3~5
- 許雲書, 毛欣根, 郭高品, 傅依備. 二元乙丙共聚物的強化輻射交聯[J], 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學報, 1994, 12(3): 155~159
- XU Yunshu, YOSHII F, MAKUUCHI K et al. Comparison of Properties of Styrene-butadiene Rubber and Isoprene Rubber Crosslinked by Radiation and Sulfur [A], In: 《第7回エストラマー (estramer) 討論會講演要旨集》(Proceedings of the 7th Japanese Symposium on Elastomer)” , 東京學士會館: 日本ゴム協會(Japan Rubber Society), 1993. pp.58-61
- XU Yunshu, FU Yibei, GUO Gaopin and MAO Xingeng. Radiation Crosslinking of Ethylene-propylene Copolymer with Polyfunctional Monomer [A] , In: Proceedings of the 4th Bilateral Meeting on Radiation Chemistry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1991. pp.467—474
- 許雲書. 《二元乙丙共聚物的輻射交聯──多官能團不飽和單體的強化效應的研究》[D], 碩士學位論文(20, 200字), 綿陽: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與化學所, 1990: 共79頁
- 王齊祖, 許雲書. P-204萃淋樹脂分離鈾與稀土的研究[J] (學士學位論文), 蘭州大學學報, 1986, 22(4): 48~53
科研主旨
對人類生活各方面都已有驚人影響的核技術,在材料科學領域的諸多套用的基礎是射線技術(射線產生技術、射線探測技術以及射線套用技術等)。
以射線產生技術和探測技術為基礎的材料射線分析技術,是射線技術在材料科學領域的典型套用。分析的目的是改進、最佳化和發展,利用射線技術改進現有材料、研究開發新型材料,則是射線技術在材料科學領域的重要套用。
對射線作用於材料的輻射效應的研究,一方面有助於了解材料、改進材料以及發展新材料;同時也有助於設計什麼樣的射線束去破壞材料,從而研究、發展新型的射線束武器。
先進材料是研製先進武器與強化國防實力的物質基礎。
團隊管理
1)堅持“以人為本”,基於識人、用人、培養人三方面,以團隊人才的成長與發展體現科研價值。
2)堅持“人可負我、我不負人”的原則,大膽培養團隊成員。 你在我的團隊中時,我放心大膽地培養你、給你澆水施肥,長大後鼓勵你成才,你可以離開、可以反對我、可以……;但是,你是在我的培養下長大的,要記得這一點。
特長與專長
1)善於在簡陋、艱苦的環境中探索、創新:
上世紀80年代末期,國家倡導×轉×。射線套用、輻射加工,就是在這一政策下發展起來的方向。許雲書在1987年通過國家正式考試,成為該所第1位輻射化學研究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導師信任他,讓他自由創想 ,無拘束地構思、設計學位論文;他從無到有,建立了必要的實驗條件,鑽進實驗室、潛心研究,在1990年順利完成了學位論文。手寫初稿2萬字,簽字列印本67頁(含封面、目錄等),論文短小,但從此開始了他的射線套用和輻射化學科研生涯。
那時的輻射化學研究剛剛起步,實驗室裝備很原始。在他的實驗中要用到索氏抽提系統(Soxhlet's extractor),要在加熱的有機溶劑蒸汽條件下連續抽提24小時以上;為保證安全,他晚上獨自一人在實驗室值班,窗戶外面就是荒無人煙的山林,半夜裡“鬼火”曼舞、陰風四起,他絲毫不懼,全身心投入實驗研究中。
1991年他學術生涯的第1篇英文論文參加了第4屆中日雙邊國際輻射化學研討會,1994年他在我國的輻射化學專業刊物《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學報》上發表了他入職的研究所(院)在輻射化學領域的第1篇研究論文。這篇論文的核心結論,是一個創新性的研究成果。他當時基於實驗結果,大膽提出了有敏化劑參與的輻射交聯反應,其交聯密度(q)與敏化劑用量(C)、吸收劑量(D)之間的關係式:q = (a + bC) D,式中 a、b 為比例常數,首次揭示了 q 與 C 的正比關係。
2)勤于思考、專於探索、精於發現:
3)學以致用、勇於實踐:
“學了、會了,馬上就能用起來”,這是許雲書在1984年大學本科畢業參加工作後,入職研究室的一位副主任對他的評價。他那時還未滿20歲,拿到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後,服從國家分配,立即擠火車、坐汽車到了山區三線單位報到,老家也沒來得及回一趟。而有的“聰明”的同學到了單位看一眼,走了,高就大城市的生活去了;還有的同學一聽說被分配到三線單位了,不去,另謀他業;20名同學的放射化學班,就有2人立即改行經商的。但是,許雲書首先想到的是:學了這么多年的放射化學,終於可以用起來了!終於能夠參加祖國的核科學事業建設了!他全身心投入了科研工作,枯燥、單調、艱苦的山區生活環境反而是他學習和工作的好條件,心無旁騖、何樂而不為之。
在科研管理方面,他也像對待學術研究一樣,認真學習、思考、研究中央和上級部門的方針政策,並時刻結合現實、嘗試探索具體化的措施。學了“科學發展觀”,他就一直在思考如何運用到科學研究中去、怎樣落實到科研管理中。
4)擅長發掘、培養人才:
在科學研究課題競爭方面,他很開明;他的創意、他撰寫材料提出立項的課題,為了培養年輕人,他也讓他(她)人做申請人、負責人。在團隊人才和研究生培養方面,他更是創造條件、催化人才成長。
綿陽本地的西南科技大學(簡稱西科大),是中物院作為董事單位參建的一所新興綜合大學,許雲書有幸成為該校聘請的兼職教授。這所非211工程、非985工程大學的學生,底子、基礎知識掌握程度相對來說是要差一些。但是,許雲書指導的西科大研究生,從入學到畢業,短短的3年時間,從口頭表達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論文書寫能力以及個人氣質形象等諸多方面,都有質的提高,都說“完全是兩個樣”嘛。研究所內有的直招研究生臨近畢業了還未發表1篇論文,而他指導畢業的西科大研究生畢業時發表的科學論文,從數量、質量方面都優於很多學生 ,他培養的第一位西科大研究生,共發表了7篇核心刊物論文。有人戲稱他這個團隊是“黃埔軍校”,玩笑話也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