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許磊然
- 別名:許怡曾
- 出生日期:1918年
- 逝世日期:2009年6月26日
- 職業:編輯、翻譯家
- 代表作品:《教育詩》中譯本
人物簡介,早年生活,學習俄語,事業高峰,
人物簡介
許磊然,筆名磊然,女,上海人。1939年肄業於上海滬江大學新聞系。1944年從事編輯翻譯工作。歷任上海時代出版社編輯,人民文學出版社編審委員會委員、外國文學編輯部編輯,編審。中國蘇聯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理事。1941年開始發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譯著有《妻》、《日日夜夜》、《黑母雞》、《真正的人》、《教育詩》、《最後一個烏克蘭人》、《毀滅》、《別爾金小說集》、《黑桃皇后》、《上尉的女兒》、《羅亭》、《貴族之家》、《父與子》等。
早年生活
許磊然,原名許怡曾,出生於書香門第,祖父是典型的士大夫,父親是20年代的德國留學生。她從小受到中國古典文學的薰陶,1934年進入中西女中就讀。當時教中文的陶秋英老師提倡課外閱讀,介紹學生們看冰心、巴金的作品。這些作品給年輕的磊然以思想啟迪,尤其是巴金的《俄羅斯十女傑》,使她無限崇拜蘇菲亞和妃格念爾,嚮往革命和革命者流放地西伯利亞。她在學校圖書館找到了屠格涅夫的《前夜》譯本,這是她最早讀到的一本外國文學作品。《前夜》開闊了她的精神世界,她想,如果我能讀原文,該有多好,這成了她日後學俄文的動力。高三時她負責校刊《墨梯》中文版的編輯工作,與另一位中文老師董瑞琴接觸較多。董老師思想進步,1937年離開學校時曾告訴磊然她將去延安,並鼓勵磊然同行。磊然因為家庭等原因,未能去成,思想上有些苦悶。當時中西女中常請一些宗教界人士來校布道。一次,頗有名望的燕京大學神學院院長趙紫宸先生來了,磊然找他訴說自己的苦悶。趙先生沒作正面回答,只講了個故事,大意是說,一個印度婦女的孩子不幸死了,她非常傷心。智者指點她:你到一百家去乞討,聽每家談他們家庭際遇和命運,就能得到解脫。這位婦女乞訪了百家,發現原來家家都有痛苦與不幸,她的苦惱也就減輕了。磊然從故事中琢磨出一點人生哲理,她要闖自己的路。
學習俄語
那時,她上學要經過一家“青年書店”,這是一家出售進步書籍的書店。磊然在那裡讀到不少外國文學作品,認識了書店的負責人陳冰夷和陳君實,通過他們又認識了時代出版社的負責人姜椿芳,他們鼓勵和支持磊然從事俄文翻譯工作。磊然就讀的滬江大學、聖約翰大學都是學英文的,她就到當時唯一的一所俄文夜校去學俄語。父親不以為然,說念了俄文出了問題是要殺頭的,於是她就從寵愛自己的祖父那裡去求得庇護。到1941年,她乾脆離開了學校,開始為《時代》周刊、《蘇聯文藝》翻譯蘇聯文學作品。她最初翻譯的是高爾基的短篇小說《鮑列斯》發表在《時代》周刊的副刊《高爾基研究》上,這是她走上文學翻譯之路的第一步。
1944年,磊然正式到時代出版社從事翻譯工作。這出版社由塔斯社出資經營,我黨地下組織領導,塔斯社社長出面負責。在這裡,磊然翻譯了帕郭列爾斯基的《黑母雞》。宋慶齡為該書寫的序言中說;“這部童話包含著豐富的教育啟發性……告訴孩子們不要依靠所謂生來就有的‘天才’,而要腳踏實地的勤奮努力。”《黑母雞》一版再版,三年內就印了四次,給兒童文學領域帶來新的氣息。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一部部俄國古典文學作品和蘇聯文學作品,通過磊然的翻譯呈現在我國讀者面前。
從1941年至今半個世紀,磊然的翻譯及編校的作品等身,其中影響大的有《真正的人》、《日日夜夜》、《教育詩》、《毀滅》和《最後一個烏兌格人》等。她還翻譯了《村姑小姐》、《上尉的女兒》、《貴族之家》、《羅亭》等俄國古典文學作品。廣大讀者喜愛的《安娜·卡列尼娜》、《死靈魂》、《童年·少年·青年》、《青年近衛軍》和《母親》等名著也都是經過磊然潛心編校後出版的。
事業高峰
1954後磊然調到人民文學出版社任蘇聯現代文學編輯。為他人的編輯加工譯稿和自己搞翻譯,這兩項工作雖然可以相輔相成,但在時間和精力上畢竟有矛盾。磊然從自己的經歷中深深體會到好的編輯工作對提高譯稿質量、搞好外文圖書出版工作是多么重要。尤其是解放後湧現出大批年輕的俄文翻譯,迫切需要編輯工作者熱情而認真地幫助校訂出書,更不用說制訂外國文學作品出版的長期規劃,需要盡心竭力的編輯去考慮從選題、組稿到文字加工、發稿等一系列問題。有些作品自己動手翻譯也許比編校別人的譯作會更省勁,但是,磊然從大局出發,以工作利益為重,安下心來,踏踏實實地,心甘情願地為他人做嫁衣裳。老翻譯家姜椿芳的榜樣力量對磊然起著無法估量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她要求自己認真做好每一件“嫁衣”,把“姑娘”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嫁出去。
面對涉及天文、地理、軍事、民間習俗等各方面的譯稿,磊然深感編輯應該是雜家,知識面要寬。於是,她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積累,不斷地更新知識,不斷地充實自己。對譯者出點常識性差錯、漏譯,她感到可以寬容,而編者未把好關,正式出版的書上還存在差錯,那就不能原諒了。因此,她每校訂加工一部譯稿總要絞盡腦汁,煞費苦心。對待名翻譯家的譯作,她尊重他們的譯文風格;對疏忽之處,她總要提出商榷。她就是這樣一輩子一絲不苟、兢兢業業地對待編譯工作。
1988年8月,編輯部的同志為許磊然慶賀70歲生日,一致讚揚這位我國較早的第一流女翻譯家在編譯上的辛勤貢獻,她只是謙遜地微笑。會後,她表示還要翻譯幾部自己特別喜歡的俄國古典文學作品。就這樣,規劃中的《貴族世家》、《羅亭》……新譯本都已出版。她一如既往,仍在不斷學習、不斷完善,關心著她終身從事的編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