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氏平鮋資源增殖效果評估新方法及其套用基礎研究

《許氏平鮋資源增殖效果評估新方法及其套用基礎研究》是依託中國海洋大學,由張秀梅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許氏平鮋資源增殖效果評估新方法及其套用基礎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張秀梅
  • 依託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許氏平鮋屬卵胎生硬骨魚類,是我國重要增養殖魚種之一。本項目擬採用線粒體DNA控制區和微衛星DNA等分子標記,對許氏平鮋野生種群和放流群體的遺傳結構及其遺傳變異進行研究,闡明其種質資源現狀、尋找其特異性分子遺傳標記,建立繁育親體和放流群體分子指紋資料庫;利用其卵胎生優勢,通過雌雄親本一一配對交配,培育利用DNA指紋圖譜檢測即可識別的內標放流苗種,將規模化放流苗種與內標按100:3~5的比例混合後共同放流,通過查清回捕群體中內標數量推算放流群體的回捕總量,準確評估許氏平鮋增殖放流效果;同時,將分子標記與體外標誌(掛牌、剪鰭)、體內標誌(微型線碼、螢光)方法相結合,弄清放流群體的棲息行為、擴散遷移範圍及其生長率、死亡率和回捕率等,探討放流群體對許氏平鮋野生資源的補充貢獻和遺傳多樣性的影響。研究成果可為許氏平鮋種質資源評價與管理、生態增殖技術研發提供理論與技術依據。

結題摘要

許氏平鮋是我國北方海域重要經濟魚類,由於過度捕撈和環境變化,其資源已嚴重衰退,近年來已成為我國北方沿海重要的增殖放流魚種之一。本項目採用mtDNA控制區和微衛星DNA等分子標記技術,系統研究了不同地理種群許氏平鮋的遺傳背景,對比分析了許氏平鮋野生種群和放流群體遺傳結構及遺傳多樣性差異,確定了許氏平鮋養殖、野生群體多重父權發生頻率;結合放流回捕調查,探討了放流群體對許氏平鮋野生資源的補充貢獻及其遺傳多樣性的影響,評價其增殖放流效果。與此同時,開展了許氏平鮋新型標誌技術開發、耳石形態鑑定方法分析以及放流苗種培育技術最佳化等套用研究,探討了螢光標誌技術在許氏平鮋標誌放流中的可行性,提出了放流苗種培育相關技術最佳化策略。研究結果表明:(1)許氏平鮋各群體在mtDNA控制區序列、AFLP及微衛星標記上不具有譜繫結構,群體間不存在明顯的遺傳分化;(2)基於mtDNA控制區的遺傳學研究表明,許氏平鮋養殖群體的單倍型多樣度顯著小於野生群體;(3)許氏平鮋養殖、野生子代群中的多重父權率較高,養殖子代群平均父本數量略高於野生子代群;(4)茜素紅(ARS)、茜素絡合指示劑(ALC)、鈣黃綠素(CAL)和鹽酸四環素(TC)四種染色劑對許氏平鮋幼魚的耳石、鱗片和鰭棘均有較好的標記效果;(5)耳石形狀指標和橢圓傅立葉分析聯合判別是平鮋屬魚類種類鑑別及耳石形態差異分析的有效手段;(6)在許氏平鮋放流苗種培育階段,通過選擇適宜的投餵策略、放養密度,設定人工隱蔽物等育苗最佳化措施,可有效節約餌料成本,促進幼魚生長,降低自殘率,提高增殖放流苗種生產的經濟效益。 本研究從許氏平鮋資源評估和增殖放流技術套用兩個層面出發,系統闡明了不同地理種群許氏平鮋的種質資源現狀,探討了放流群體對許氏平鮋野生資源的補充貢獻和遺傳多樣性影響,同時針對許氏平鮋增殖放流各環節開展了相關套用基礎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技術、新方法。研究成果不僅為許氏平鮋種質資源現狀的評價、管理和合理開發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也為許氏平鮋生態增殖技術框架的構建提供了理論依據與技術支撐。在本研究課題的資助下,共發表SCI論文6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5篇;已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產行業標準1項;在國際會議上進行特邀報告發表1次,分組報告及牆報發表各1次。在國內會議上特邀報告發表3次,分組報告發表4次,牆報發表2次;培養博士生4名,碩士生3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