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正龍

許正龍

1963年生,江西上饒人。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許正龍
  • 外文名:Xu Zhenglong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西 上饒
  • 出生日期:1963年9月1日
  • 職業:教授、藝術家
  • 畢業院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 主要成就:《時空銘——雕塑藝文選》、
    《雕塑概論》、《雕塑構造》
  • 代表作品:《火柴》、《驚蟄》、《蒼茫》
學術兼職,教育背景,研究方向,學術觀點,藝術主張,學術成果,專著出版,論文宣講,主要展覽,專訪評介,拍賣收藏,佳作賞析,評介節選,

學術兼職

全國城雕藝委會委員、中國雕塑學會理事、《學院雕塑》執行主編。
北京公共環境藝術與城市雕塑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河北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指導委員會顧問。
曾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美術》編委。

教育背景

2001年博士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
1991年碩士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飾藝術系雕塑專業
1985年學士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雕塑專業

研究方向

中國當代雕塑造型研究
在中國山西王家大院在中國山西王家大院
雕塑學研究

學術觀點

儒家學說賦予人們通情達理的現實信念,道家學說則提供了奧妙玄虛的空靈遐想。中國雕塑造像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物象情理兼得,時顯睿智的靈光。雕塑造型蘊含智慧,聯動而寓意的組合構造呈現出“非現實的現實”形態。

藝術主張

在中西文化碰撞交融下,汲取中華傳統精髓,融合西方現代語彙,研究雕塑構造形態。注重發揮想像力,探求原創性方式,創作“中國、當代、個性、智慧”的藝術作品,述說“中式物語”,以此豐富雕塑文化類型,營造新型人文空間。

學術成果

作品入選全國美展、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等,獲首屆中國·南昌雕塑藝術節“政府獎”、中國雕刻藝術節大獎賽“銀獎”和第3屆全國城市雕塑展、中國·鄭州國際雕塑精品展、北京當代國際金屬藝術展、河北國際石雕邀請展“優秀作品獎”。
作品為國內外政府和學術機構收藏,永久置放於瑞典ARBOGA雕塑公園、義大利CASORIA博物館、北京國家奧林匹克公園、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江西名人雕塑園、黑龍江造型藝術產業園、長春世界雕塑公園、杭州孤山公園、石家莊世紀公園、蕪湖雕塑公園以及清華大學、江西師範大學等地。
出版《時空銘——雕塑藝文選》、《雕塑概論》、《雕塑構造》、《雕塑學》等十餘部專著,其中《雕塑構造》獲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獎、《雕塑概論》獲清華大學出版社優秀教材獎。論文《以構造方式走向公共空間——論中國當代雕塑的造型變化》獲人文奧運與公共藝術論壇優秀論文獎,主持編撰《學院雕塑》系列叢書。著述被廣泛轉載引用,是部分院校本科教材和研究生招生考試參考教材,也是一些省市部門成人教育及專業資格證書指定考試書目。
教學成果顯著,作為指導教師,所帶學生多人多次奪得全國獎項。先後應邀在中國人民大學、山西大學、青海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福建師範大學、中南林業大學、廣西藝術學院等十多所院校講學,推廣教學理念。
此外,先後參與亞運會海上運動場主雕、中華世紀壇浮雕工程及中央政府贈香港特別行政區雕塑《永遠盛開的紫荊花》的泥稿放大及金屬鑄造監製工作。為山東臨邑設計廣場雕塑《世紀輝煌》,該廣場被評為“山東十佳城市中心文化廣場”。策劃“平台——98青年雕塑家作品展”等。

專著出版

2013年《和合之道》清華大學出版社
在瑞典庫姆拉藝術山頂在瑞典庫姆拉藝術山頂
2013年《時空銘——雕塑藝文選》廣西師範大學大學出版社
2011年《許正龍藝術創作狀態》中國文史出版社
2011年《雕塑概論》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9年《壁飾設計教學》人民美術出版社、江西美術出版社
2007年《雕塑構造》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6年《許正龍雕塑作品集》中國設計年鑑出版社
2001年《雕塑學》遼寧美術出版社
1997年《裝飾雕塑藝術》江西美術出版社

論文宣講

2012年 瑞典國際雕塑研討會(阿爾博加)
2011年 水木清華——國際校園雕塑大展學術研討會(北京)
2006年 奧運文化與公共藝術研討會(北京)
2004年 現代生態園林雕塑藝術論壇(漳州)
2003年 世界雕塑大會(長春)
2002年 第8屆中國雕塑論壇(惠安)
2001年 第7屆中國雕塑論壇(西安)
2001年 藝術與科學國際研討會(北京)
2000年 第6屆中國雕塑論壇(惠安)
在學術研討會上演講在學術研討會上演講
1998年 第4屆中國雕塑論壇 (大連)

主要展覽

2013 《樓房高高》,活力亞洲——亞洲現代雕塑家協會第22屆作品年展(廣州美術館)
2013 《飛石》,中國蕪湖國際雕塑大展(蕪湖雕塑公園)
2012《和合——從飛彈至鋼筆》,瑞典國際雕塑邀請展(阿爾博加)
2012 《裂變東方》,中國姿態——第二屆中國雕塑大展(溫州·上海)
2011《百年流變》,藝術清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展(國家博物館)
2011《鏡里鏡外》,水木清華——國際校園雕塑大展(清華大學)
2010《蒼茫》,第四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中國美術館)
2009《蒼茫》,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長春世界雕塑公園)
2009《世紀變革》,中國動力——中國國際雕塑年鑑展(北京國際雕塑園)
2008《紅星閃閃》,中國當代藝術文獻展(雍和藝術館)
2008《金光閃閃》,記錄歷史——中國美術家代表作品邀請展(中華世紀壇美術館)
2008《滄桑》,凝聚夢想——北京百件奧運雕塑展(國家奧林匹克公園)
2007《樓房高高》,韓國中央大學·中國清華大學教授作品交流展(學院美術館)
2007《風化》、《突破》、《驚蟄》,何去何從——中國當代藝術展(香港大會堂)
2007《山石巨變》,和而不同——中國當代雕塑提名展(炎黃藝術館)
2006《重整山河待後生》,中國當代雕塑家實驗肖像作品展(天津美術學院)
2006《舊貌新顏》,中國首屆國際雕塑精品展(鄭州會展中心)
2005《復興》,100 Artists fora Museum 國際當代藝術展(義大利CASORIA博物館)
2005《驚蟄》,雕塑百年——新時期雕塑名家邀請展(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
2004《驚蟄》,第三屆全國城市雕塑展(中國建築展覽館)
2003《童謠》,大海·音樂——廈門國際雕塑展(廈門海灣公園)
2003《火柴》,趕集——當代藝術檔案大展(北京香格里拉公社)
2002《琴怨》,方寸之間——第一屆國際袖珍雕塑展(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
2002《渴望藍天》,NOIInternational Art Exhibition(義大利·梵蒂岡·聖馬利諾)
2001《開放空間》,共享與共存——中國當代雕塑邀請展(中央美術學院)
2001《對語》,西湖國際雕塑邀請展(杭州孤山公園)
2000《新世紀》,河北首屆國際石雕邀請展(石家莊世紀公園)
2000《網路世界》,第二回當代青年雕塑家邀請展(杭州西湖美術館)
1999《豆角》,長春國際雕塑邀請展(長春世界雕塑公園)
1998 《火柴》等六件作品,平台——98青年雕塑家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1997《吉他》等十件作品,中外四人藝術展(中國美術館)
1996《世紀之手》,中國藝術大展(中國美術館)
1991《搓板》、《醉石》,中國現代裝飾藝術展(香港·新加坡)

專訪評介

先後接受中央電視台《精品賞析》、《東方時空》、《美術星空》、中國藝術報《名家專訪》、學院雕塑《名師訪談》等欄目採訪。文論與作品發表於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北京青年報、北京周報、中國文化報、中國藝術報、文藝報、美術報、美術、美術觀察、美術研究、江蘇畫刊、藝術界、美術界、雕塑、裝飾、美苑、當代學院藝術、青年藝術家、台灣《藝術家》、美國《雕塑》等國內外百餘家報刊上。作品還被收入《中國百科年鑑》、《中國雕塑年鑑》、《中國現代美術全集》、《中國當代美術家圖錄》、《中國當代美術1979—1999》、《20世紀中國城市雕塑》、《今日中國美術》、《中國美術大事記》、《中國當代藝術傾向》、《中國當代雕塑》等大型畫集之中。在中國現當代雕塑研究中,被多位著名美術史家列為主要類型之一的代表人物。

拍賣收藏

作品曾受拍於嘉德、太平洋、國安五龍等專場拍賣會。作品為北京、長春、石家莊、杭州、南昌、鄭州、廈門、蕪湖等市政府部門及北京電視台、清華大學、江西師範大學等文化教育機構永久收藏,並為美國、義大利、西班牙、瑞典、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地畫廊或私人收藏。

佳作賞析

評介節選

搞藝術的人,感情衝動、心血來潮的多,而正龍卻擅長沉靜與思索,心地純正,他總是與世無爭,樸實本分的。但在藝術追求上,他卻從來不是循規蹈矩的,只要自己拿定主意的構想,他會千方百計地實現它,一股堅毅頑強的精神,執著地投入,幾乎很少想到生活樂趣與物質享受,他把樂趣與享受百分之百的深深沉浸在自己的藝術中了。
——袁運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選自《裝飾雕塑藝術》序,江西美術出版社,1996年
一 融合
清華美術學院的許正龍恐怕是在當代最早致力於創作日常生活化物件的雕塑家之一,他的一系列作品都是取自常見的生活物品,這個過程從1989年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這個過程是他對物品與人的關係思考的過程,在這些物品中,寓含了作者的許多暗示需要的東西,同時,在這些物品中,他還有擬人的傾向。
——孫振華(中國美術學院教授)
選自中國當代藝術傾向叢書《雕塑空間》,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年
看正龍的雕塑,常以超現實的想像和仁愛使他的作品充滿陽光和智慧……
我不是雕塑行家,看正龍雕塑常過目不忘,善讀者會發現,他注重雕塑藝術的詩性象徵和隱喻,很現代。如《火柴》、《叉子》、《開關》、《吉他》、《提琴》等作品,其造型皆似人非人,似物非物,有很多順其自然的神思,和適形造型的妙得。說火柴,非火柴,又名火柴;說什麼,非什麼,又名什麼,一切皆幻,一切皆緣,一切皆生悖論之妙。近期他又創作了一些石頭與金屬等異質材料的角方圓同構,萬物冥合為一,無界無域,無分別,這可能都是正龍“神與物游”的心跡。
任何藝術都有限制,限制常常是藝術家想像和創造之母。雕塑藝術家在各種物質材料面前,大都會利用限制,又超越限制,從中引出生命,解放生命,創造生命,正龍正是這方面的高手。
——劉巨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
選自《時空銘》序,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
二 衝突
米開朗基羅曾說,雕塑家的任務就是將早已存在於石材中的形式解放出來。在他眼中看到的是一個個扭曲躁動的人體,被釋放出來的是奴隸、英雄或聖徒。許正龍要釋放的,是被禁錮在石材或其他媒介中的是不斷生長著的、抽象的、不規則的、尖銳的形,它們要突破一切束縛自己的表面,正如許正龍沉靜外表下執著不羈的個性。《風化》雖然體量不大,卻有著極強的視覺張力,尖銳平滑的幾何體像利刃般刺破石材粗糙的表皮,硬生生地切割進周圍的空間。這個系列中最成功的作品是《驚蟄》,蟄伏了一冬的生命開始舒展復甦。這次生長出來的是尖銳的不鏽鋼,而突破的是鏽蝕的鐵皮,兩種不同的材質在色彩和質地上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張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清華美術》主編)
選自《掙脫與逍遙》,原載《中國美術》2008年第6期
許正龍的雕塑藝術透出的高貴品格,只能源自人在面對生存、藝術和信念時所擁有的真誠;因為,時至今日,我們對藝術與非藝術的界限,已經變得麻木不仁了,只有少數清醒者依然故我地堅持殘留下來的極其有限的藝術準則和精神“語法”,許正龍便是這少數清醒的富有者之一。
無我之境才是真正的大我之境。藝術表明,許正龍力避了精緻、抒情作品所難以逃脫的幼稚,而將自己的內心通過藝術創作和作品本身在新向度上推至深沉、樸素的境地和高度。就是說,在意義和價值的層面上,他提供給我們的最深刻感受是,讓我們在形而上層面尋找到了事物的本質方面。
——徐恩存(《中國美術》主編)
選自《新向度上的精神象徵》,原載《中國美術》2008年第6期
三 變異
許正龍的“隱寓”更多的是以經過改造的具體的形體來表達抽象的意念,這就是“象徵”。他總是以他獨特的視角觀照雕塑,昭示一些人生社會的命題。其基調往往是凝重的,富有悲劇性的。……給我們造成一種深刻的陌生感,進而促使我們去進一步思考。
——杭間(中國美術學院教授)
選自《生存的象徵》,原載《美術觀察》1996年第7期
許正龍無時不表現他豐富的情感和複雜的人文情懷,表現他對自然山水的眷戀,寄寓了他對自然山水的嚮往,同時他也對當代社會的高速發展給自然環境所造成的、不可挽回的破壞而流露出深深的惋惜,透出幾分痛楚與無奈。在他的手中,中國農耕文明孕育的山水美學,得到了別樣的闡發與流露。其實,中國人對山川自然的依戀情結,就是“天人合一”哲學的具體體現。
——陳培一(原《中國雕塑年鑑》執行主編)
選自《山石入畫》,原載《中國當代本土雕塑家個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1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