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窪村(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口鎮下轄村)

許家窪村(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口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許家窪村隸屬萊城區口鎮,位於萊城西北6公里處,東距口鎮6公里。北臨匯河,西、北是羊里鎮的東留村、儀封村,南與劉陳村相接,耕地1020畝,440戶人家,1420口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許家窪村
  • 外文名稱:XUJIAWACUN
  • 所屬地區:萊城區口鎮
  • 郵政區碼:271114
  • 人口:1420口人
  • 耕地面積:1020畝
歷史沿革,經濟發展,風土人情,人文教育,人物事件,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據古碑載:許家窪村,原名范家莊,明初遭兵劫,村民遷此,村落荒蕪。明崇禎年間許姓由辛興遷此,因此處地勢低洼多澇,冠以姓氏,取名許家窪。
許家窪村建村已有400餘年歷史,始建村時只有許姓一家,多年後又有張姓、時姓各一戶遷此,現共3姓。許姓人口占98%以上。
據1991年《萊蕪市志》載:明正德後,萊蕪縣劃為東、南、西、北四鄉42保。許家窪村隸屬儀封保;民國初期,許家窪村隸屬寨里區儀封保;1941年,許家窪村隸屬萊蕪縣寨里區;1946年,許家窪村隸屬儀封區;1951年儀封區改為三區,1955年10月復稱儀封區:1958年3月,撤區建鄉許家窪村又隸屬羊里鄉(儀封區撤銷);同年10月,以鄉成立人民公社,許家窪村仍屬羊里人民公社;1960年,撤銷高莊、羊里兩個公社,許家窪村劃入口鎮人民公社;1984年農村管理體制改革,撤銷公社屬口鎮辦事處;1985年改屬口鎮至今。

經濟發展

農作物以小麥、玉米、大豆為主,盛產大麻,所產大麻因其皮薄、質白透明、柔韌如絲而成為麻中精品,與隔河相望的儀封大麻同樣名聞萊蕪、章丘、博山等地。
許家窪村自建村以來,村民以務農為生,兼以手工業和經商為輔。手工業具代表性的是鑄造業,現已有150多年的歷史。最早許建楊一家創辦,後分為東西爐房,1955年開始搞聯營。原先主要鑄造鐵鍋、犁頭、鏊子等用具,後逐漸發展為鑄造拖拉機配件、三輪車配件、紡織機械配件、水泥機械配件等多種產品。據東西爐房的五代傳人許慶福等人講,1942年後,曾為八路軍鑄造過手榴彈、地雷等武器,為支援前線做出了貢獻。還有許其永的銅鑄造也頗有名氣,他鑄造的銅菸袋鍋在當時馳名四鄉。該村的油果鋪亦有100多年的歷史。現代傳人許其興加工的糕果在萊蕪堪稱精品。解放前,因匯河水有時泛濫成災,加之該村地勢低洼,常有不收成的年頭。平常年景,村民方能安居樂業,過上溫飽生活,若遇災年,也只能過糠菜半年糧的日子。
解放後,1955年,由許繼增、時殿仁挑頭建起了第一個互助組(那時亦稱幫工組或換工組)。同年,由時殿仁、許專孝、許海昌等人組織成立了初級社(當時稱農業合作社)。1956年成立了高級社,許維順任社長。1958年,加入人民公社,全村分兩個連,1959年分為6個生產小隊,1962年實行三級核算,隊為基礎,又分為12個生產小隊。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許家窪村的農業生產和工副業生產迅速發展起來。農業方面,歷屆村委都非常重視水利建設,利用靠近匯河,地下水資源較豐富的優勢,集體組織和鼓勵個人打機井,現全村機井已達30餘眼,每40畝地擁有一眼井,同時,村里投資修建水渠3000餘米,為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提供了保證。村民由以前的種糧為主逐漸調整為以種生薑、大蒜等經濟作物為主。全村的經濟作物面積已達99%以上。2001年,被萊蕪市委、市政府授予“農業結構調整先進單位”稱號。在工副業方面,以鑄造業為龍頭,機械配件也由以前的粗糙型向深加工轉化。現有鑄造加工廠5家,從業人員百餘名。1995年被萊城區人民政府命名為“鑄造專業村”。該村的草編業始於1970年,村委抽調了30多名心靈手巧的姑娘、媳婦辦起了草編廠。在外貿技術員的指導下,所編座墊等產品打開了市場,此項手工業在該村迅速發展,無論七、八十歲的老人還是十幾歲的小姑娘,人人會草編,戶戶搞加工。這樣,許家窪村成了遠近聞名的草編專業村。吸引各方商客,逐漸形成了一個集編織、銷售為一體的市場。每逢初一、初六的陶鎮集,十里八鄉的人都到許家窪村來做草編交易。村民的經濟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風土人情

許家窪村處於匯河之陰,傍河而建村莊,地勢東高西低,耕地全部在村莊之西,地貌屬河谷平原,潮褐土地質,地下水源比較充沛。因村莊緊傍匯河南岸,風景宜人,村北這條源於章丘地的匯河常年流水潺潺,蜿蜒的河堤,樹木蔥蘢,綠草如茵。順堤柏油路東接姚口公路,西通O九公路,交通便利。村中原建有關帝廟1座和土地廟1座。1938年,廟內神像被拆除。關帝廟位於村中一丁字路口,面向南北大街。神像拆除後,該廟成為村民演戲、娛樂的場所。1957年,因建學堂拆此廟。村中現存清朝修建的二層民間古樓一座,因座落在地勢較高的村東,顯得更加高聳壯觀。
許家窪村人的文化娛樂生活也非常活躍。1938年,該村就由許長祿、許慶迎等人成立了業餘劇團和秧歌隊。既能演古裝戲劇,亦會自編自演小節目。每年春節過後,從正月初二唱到初六。萊蕪縣文化館從1951年到1954年期間,年年搞會演,該村連續多年獲一等獎。古裝代表劇目有《木蘭從軍》、《王小趕腳》等,新劇目有《學文化》、《三世仇》等。1956年,由萊蕪縣文化館館長吳希術執導的,許維泗執筆自編自演的《兩不誤》,在省劇院地方戲劇調演中獲三等獎。1959年上演的《書記掛帥搞食堂》獲省演出紀念獎。

人文教育

許家窪村人,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湧現出許多積極參軍參戰、支前擁軍的模範人物。抗日戰爭時期,許玉順、許效成等人就積極參軍,僅1946年至1947年的大動參期間,該村就有許慶明、許其忠、許洪文等20多人參軍。共產黨員、村長許玉貞送次子許效孟參軍的事,在當時傳為佳話。許效孟曾任南京部隊某團團長,現離休,住南京中山陵干休所。許慶明、許維茂等人多次榮立戰功。許維良、許永成、許維敬在戰爭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村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積極支前.擁軍擁政。1947年3月,口鎮聚殲戰之後,泰安專署進駐許家窪村辦公。當時的糧食局、銀行、醫院等機關分別設在村民許長祿、許興昌、許繼增等家裡,他們把最好的房子讓出來,在生活上處處給予方便,為機關辦公提供了較好的條件。在11月份泰安專署因工作轉移時召開的會議上,專署領導給予了高度讚揚。解放後,許家窪人繼續保持著這種良好的革命傳統,從建國後第一次義務兵役制開始實施,該村年年向部隊輸送優秀合格兵員。其中許多人在部隊榮立軍功,轉業後在各行各業成績卓著。
許家窪村人,歷來重視教育事業。1900年就有了較正規的私塾學堂,許建和是當時有名的私塾先生。1930年,村里成立了國小,許敬德任教師,因其德才兼備,故劉陳村、申陳村等村的學生多來許家窪村就瀆。在1930年左右,萊蕪縣曾統一考取單級先生,該村一次考取7人,被分配到四鄉任教師。
建國之後,從1969年以來,該村已有大中專畢業生50餘人。分別在行政、教育、衛生、公安等行業工作。其中有許多優秀人才走上了重要的工作崗位。該村現有研究生2人,許司東是該村第一個研究生,現在萊蕪市政府辦公室工作。青年詩人、文學評論家許慶勝,筆名柯先生,現在萊蕪市第四職業中專任教,篤志於詩歌創作,現已出版詩集三部、文學評論集兩部,現任省青年詩歌協會理事。許繼山,畢業後改變就業觀念,1990年進北京打工,1992年建立了“北京市朝陽區塑膠福利製品廠”,現已擁有工人30餘人,流動資金240餘萬元,每年上交利稅15萬元以上。

人物事件

一、烈士英名錄
許永成 許維亮 許維敬
二、歷任村支書
1950年止 許專孝
1951年-1952年 許維蘭
1953年-1958年 時佃仁
1959年-1960年 許維順
1961年-1970年 許長興
1971年-1993年 許其孝
1994年- 許家聖
三、歷任村主任
1937年以前 許建活、許祥儒、許晉(村長)
1938年-1939年 許晉
1939年-1940年 許洪英
1940年-1941年 許家聲
1942年-1943年 許承雲
1944年-1945年 許維宜
1946年-1947年 許玉貞
1948年-1951年 許專孝
1955年 時殿仁(初級社長)
1956年 許維順(高級社長)
1955年-1968年 許紀增大隊長
1966年-1969年 許洪生、許家祥(革委會主任)
1970年-1989年 許洪海
1989年-1995年 許慶厚
1995年-1998年 許洪濤
1998年- 許振松
2008年-許司峰
四、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
許家冉 萊蕪市環保局副局長
許子進 原萊蕪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工會主任
許來之 淮北市公安局局長
許其柏 駐濟南武警教導處主任
許效孟 駐南京部隊某團團長
許振榮 處級幹部
許維蘭 曾在萊蕪市供銷社任職,離休享受副縣級待遇
五、副高級及其以上專業技術人員
許善田 濟寧市拖拉機廠高級工程師
許寶星 濟南第一市政公司工程師
許家恕 萊蕪市農業局開發辦公室主任,高級農經師
許效勇 口鎮教委,中學高級教師
許家松 口鎮教委,中學高級教師
許善豪 鳳城辦事處中學高級教師
許善軍 寨里中學高級教師
許曉明 山東電力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師

地圖信息

地址:濟南市萊蕪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