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許宏(1963年7月-)遼寧蓋州人。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兼二里頭工作隊隊長;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
人物履歷
1984年畢業於
山東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後留校任教,歷任助教、講師。
1989年,獲歷史學碩士學位。
1989年,國家文物局考古領隊培訓班結業。
1992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師從徐苹芳教授,專攻城市考古學。
1996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
曾為日本駒澤大學、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訪問學者,中國台灣政治大學客座教授。
工作簡歷
1986~1991年,多次參與指導田野實習,發掘山東鄒平丁公龍山文化城址等,調查鄒平縣境內先秦時期遺址。
1994~1995年,赴日本研修,任駒澤大學外國人研究員,從事中日早期城市比較研究。
1996~1998年,參加並參與主持河南偃師商城遺址宮殿區發掘。
1999年-至今,任二里頭工作隊隊長,主持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的鑽探與發掘,洛陽盆地區域考古調查等田野工作項目。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夏商周考古和中國古代城市考古,關注中國文明形成與早期國家的考古學研究。
出版物介紹
1,、《最早的中國》
許宏教授主要利用考古發掘與研究成果,輔之以出土與傳世文獻及相關學科的材料,以二里頭遺址為切入點,系統地闡述了東亞歷史上最早的廣域王權國家即早期“中國”形成的過程。全書既有宏闊的視野,又不乏細緻入微的觀察,小到二里頭王都內遺蹟遺物的描述,大到對全球文明史總體框架,以及距今萬年以來的中國史前社會的發展歷程的勾畫。以下為圖書目錄:
解題——[中國]的由來
什麼是[中國]?
看看文獻怎么說
西周金文把最早的[中國]指向洛陽盆地
開創紀元——由[多元邦國]到[一體王朝]
“滿天星斗”的英雄時代
文明時代的三大台階:邦國、王國與帝國
“中國”誕生於二里頭時代
一點一面:最早[中國]的兩大特質
全球視野——中國文明興起的世界背景
六大文明,影響世界歷史的兩大體系
[舊大陸]的大河文明
還有學者認為,愛琴海也是一大發祥地
文明古國異同觀
全球文明史中的中國文明
歷史清晰度:另一視角的比較
為什麼早期中國的紀年不確切
尋夢之旅——發現與研究歷程
由已知推未知的探索
徐旭生尋[夏墟]找到二里頭
半個世紀的巨大收穫
霧裡看花——都邑的王朝歸屬之謎
文獻記載的早期王朝史可信嗎
王系的疑竇
[古史辨]掃蕩傳統古史
現代考古學在中國應運而生
二里頭:究竟姓夏還是姓商
研究史的啟示
地靈中原——[第一王都]的誕生背景
東方[大兩河流域]:農業起源的溫床
中原:重瓣花朵中的花心
四方輻輳的交通戰略要地
兩大農業區的交匯帶
兩大自然和文化板塊的結合部
洛陽盆地:形勝甲天下的[地理王國]
二里頭:[文化雜交]的碩果
王都氣派——城市規劃的先端
絕妙的都邑選址
二里頭的今昔:聚落演變大勢掃描
人口高度集中的超大型都邑
都邑的複雜化與功能分區
中心區的路網系統
大[十字路口]的發現
前所未有的城市規劃
建中立極——宮廷禮制的形成
中國最早的[紫禁城]
[想]出來的宮城
中軸線規劃的官室建築群
中庭可容萬人的朝堂建築
規模浩大的[凝聚力工程]
宏偉的宮城南大門
東路建築群:宗廟與祭祖場所?
宮室建築的[營造法式]
早期宮室的冰山一角
[朝廷]與[禮制]的形成
國之大事——祭祀與戰爭
祭祀遺存區的發現
禮器:中國青銅時代的徽標
從陶酒器到銅酒器
陶鬹與[雞彝]
第一青銅酒器爵的發明
從祭玉到禮玉
東風西漸:大型有刃玉禮器群
柄形器之謎
昭示等級秩序的玉器
無樂不成禮:樂器一瞥
有骨無甲的占卜習爺
中國最早的禮兵器
鉞·軍事統帥權·王權
小箭頭的大啟示
都邑社會——人口構成與層級
文明氣象——世界管窺
巧奪天工——官營手工業的高度
城市民生——經濟生活舉隅
海納百川——對外交流的興盛
強勢輻射——[中國]世界的雛形
2、《何以中國》
“中國”的稱謂從何而來?為什麼我們的國家叫做“中國”?
在古老而神秘的青銅器何尊上,最早出現了“中國”二字。這一重器於上世紀60年代出土於陝西寶雞,長達122字的銘文講述了周武王在滅商之後計畫營建東都的重大決策,其中“余其宅茲中國,自之薛(乂)民”,意思是想要建都於天下的中心,在這裡統治人民。然而這已經是西周的事情了,其實早在西周王朝建立之前很久遠的時間——公元前2000年,在中原地區,最早的中國已經開始展開她廣袤而悠長的畫卷了。
“何以中國”是對最早的中國如何產生的追問,本書為讀者展開了一個時間長線,打開了一個扇面,向大家一一講述始於公元前2000年,中原發生的一系列事件,通過陶寺的興衰、嵩山地區文化的星羅棋布、新砦遺址的崛起等,最後輻輳到二里頭遺址——中國最早廣域王權國家的橫空出世上來,進而解構中國第一個王朝——夏王朝的誕生。
目錄:
解題
一 陶寺的興衰
陶寺“革命”了
都城與陰宅的排場
龍盤、鼉鼓和特磬
“革命”導致失憶?
“拿來主義”的碩果
大邑小國
小銅器的大問題
是字嗎?什麼字?
尋“夏墟”找到陶寺
禹都乎?堯都乎?
衰亡的謎團與意義
二 嵩山的動向
“地理王國”出中原
兩大集團
林立的聚落群
撲朔迷離話城址
城邑分布有玄機
危險來自鄰人?
近看大邑王城崗
“王城”是怎樣造出的
大洪水,傳說還是史實
大禹在哪兒治水?
“王城”下游有大邑
大邑瓦店的氣派
方正城池的由來
“貴族社區”平糧台
不可小瞧古城寨
暴力:現象與動因
三 新砦的發軔
新砦的分量
眾說紛紜話新砦
困惑與收穫
從圍垣到環壕
銅禮器的訊息
古書中“挖”出銅鬹
龍形象,權貴的秘符?
墨玉璋的來龍去脈
那年月,有國家嗎?
逐鹿何以在中原
四 大邑二里頭
山北的政治圖景
二里頭人從何而來?
此洛河非彼洛河
一水沖三都
“半島”上的新居民
都邑大建設
走向全盛
持續輝煌與都邑終結
不堪重負的陶器
難哉,一刀斷夏商
五 中原與中國
文化大擴張
二里頭國家的“疆域”
“畿外”的殖民據點?
長江邊的“飛地”
銅與鹽,擴張的動因?
國家群與“國上之國”
軟實力催生“中國”世界
餘論
近年主要成果
1、專著
《先秦城市考古學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
《最早的中國》,科學出版社,2009年。
《何以中國》,三聯出版社,2014年。
《大都無城》,三聯出版社,2016年。
2、參與主編
《三代考古》系列文集,科學出版社,2004~2009年。
《偃師二里頭遺址研究》,科學出版社,2005年。
3、參與執筆
全國社科規劃考古學科調查組:《中國考古學學科發展調研報告》,《華夏考古》2001年3期。
考古學科“十一五”規劃調研報告課題組:《考古學科“十一五”規劃調研報告》,《中國文物報》2006年3月17日。
考古學科“十二五”規劃調研報告課題組:《考古學科“十二五”規劃調研報告》,《南方文物》2011年第1期。
4、論文
《燕下都營建過程的考古學考察》,《考古》1999年第4期。
《東周考古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中國考古學跨世紀的回顧與前瞻》,科學出版社,2000年。
《“連續”中的“斷裂”——關於中國文明與早期國家形成過程的思考》,《文物》2001年第2期。
《二里頭遺址聚落形態的初步考察》(合著),《考古》2004年第11期。
《二里頭遺址發掘和研究的回顧與思考》,《考古》2004年第11期。
《禮制遺存與禮樂文化的起源》,《古代文明》第3卷,文物出版社,2004年。
《略論二里頭時代》,《2004年安陽殷商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都邑變遷與商代考古學的階段劃分》,《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考古學──慶祝佟柱臣先生八十五華誕學術文集》,文物出版社,2006年。
《嵩山南北龍山文化向二里頭文化演進過程管窺》,《中原地區文明化進程學術研討會文集》,科學出版社,2006年。
《二里頭文化時期人地關係研究的考古學檢討》,《新世紀的考古學──文化、區位、生態的多元互動》,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
《二里頭1號宮殿基址使用年代芻議》,《二里頭遺址與二里頭文化研究:中國·二里頭遺址與二里頭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科學出版社,2006年。
《二里頭遺址及其周邊區域的聚落考古學研究》,《中國考古學與瑞典考古學——第一屆中瑞考古學論壇文集》,科學出版社,2006年。
《關於二里頭遺址的省思》(合著),《文物》2008年第1期。
《商文明——中國“原史”與“歷史”時代的分界點》,《東方考古》第4集,科學出版社,2008年。
《方法論視角下的夏商分界研究》,《三代考古》(三),科學出版社,2009年。
《高度與情結——夏鼐關於夏商文化問題的思想軌跡》,《南方文物》2010年第2期。
《二里頭遺址文化分期再檢討——以出土銅、玉禮器的墓葬為中心》(合著),《南方文物》2010年第3期。
《二里頭時代洛陽盆地環境考古的實踐與思考——以孟津寺河南、大陽河剖面的研究為例》(合著),《東方考古》第7集,科學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