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昭應候-許天正
- 別稱:開漳昭應候-漳州別駕、刺史
- 字號:字允心
號雲峰 - 所處時代:隋末唐初
- 民族族群:漢族,高陽漢祖
- 出生地:豫州汝陽
- 出生時間:649年
- 去世時間:718年
- 主要作品:平潮寇詩
- 主要成就:開漳元勛、治政理學,普及儒家文化
人物經歷,人物貢獻,相關詩詞,
人物經歷
隋朝末年
許天正的祖父許克華恨隋煬帝禍國殃民,遂棄文從武,在河南汜水(今襄城縣東北)聚眾起兵。後歸唐王李世民,協助固始人陳犢(字克耕)攻下臨汾(今屬山西)等郡縣,立下戰功,被唐太宗授為京兆(今陝西西安)別駕(今市長一職),封宣威將軍。許克華死後,由子許陶襲爵。陳犢死後,也由其子陳政繼任左中郎將,封歸德將軍。時,許天正15歲,博學能文,已經考中“明經”,授職為東宮“紀善”。後投筆從戎,隨父在陳政軍中擔任秘書。許陶、陳政死後,嶺南行軍由陳元光、許天正主管。
隋朝時期
龍溪縣(今福建漳浦)社會秩序混亂,漢族居民多次請求朝廷派兵鎮守。唐高宗總章二年(669年)命陳政為嶺南行軍總管,率府兵58姓軍校赴閩鎮守泉州,討伐寇亂。許天正父子隨軍入閩。議鳳二年(677年),陳政病死,由兒子陳元光襲爵。許陶戰死,許天正繼父職任陳元光的玉鈐衛副將。陳元光見許天正既通經史又懂軍事,即令參與軍中要事,許天正則“以儒飾吏,以勇練士”,輔助陳元光籌劃軍務。先後平定惠陽、潮州、撫州及虔南等地的寇亂,建置36寨堡,屯軍墾田,教化諸族。僅三年時間,地方即得安定。許天正升為朝列大夫兼嶺南團練副使。
此間,粵東的漢族人陳謙聯結少數民族,於永隆二年(681年)起兵作亂,攻陷潮陽(今屬廣東)。陳元光奉命派許天正進軍討伐。得勝回師後,賦《平潮寇》詩讚美許天正,詩中有“參將許天正,是用紀幫勛”之句,許天正當即和詩一首:“抱磴從天上,驅車返嶺東。氣昂無醜虜,策妙離群雄。飛絮隨風散,余氛向日熔。長戈收白甲,聚騎破千重。落劍帷戎首,游繩系脅從。四野無堅壁,群生赤化熔。龍湖(朔)膏澤下,早晚遍枯窮。”採訪使裴漼看到這首詩,稱讚他用辭優美,與宰相張說欲推薦他執掌國史館,許天正上表極力辭謝說:“父歿南荒,愁縈懷抱,子趨上國,疏遠慈顏。惟肅玉鈐軍紀之嚴,少酬金門厚養之德,苟躐文階,恐貽鰥曠”。措詞誠懇,表達了他的孝義之心。裴漼和張說看到他如此懷父、事母、戀軍,更加器重他,又不便勉強他到朝廷任職,便請準高宗任命他為宣武將軍兼領外府博學文事。
平潮獲勝
垂拱四年(688年)
四月,武則天詔敕漳州別駕、宣威將軍許天正領泉(州)、潮(州)團練史兼翊府記室。景雲二年(711年),陳元光在討寇平亂中殉職。許天正接任漳州刺史之職,後以年老請求辭職,由陳珦繼任。開元五年(718年),許天正在漳州去世,終年70歲,贈殿前太尉,葬於漳州香洲馬欄橋(今福建漳州市北25華里浦南鎮詩朋村南),並建祠祭祀。宋代紹興二十年(1150年)追論前功,加封翊忠照應侯。
人物貢獻
唐朝開漳別駕許天正對開發漳州的貢獻
許天正(649—718),字允心,號雲峰,唐豫州汝陽(今河南汝南)人,輔佐陳元光置建漳州,任漳州第一任別駕,官至泉漳團練使兼翊府記室,卒後追贈殿前太尉,襲宣威將軍。
許天正年幼受家庭薰陶,自己又勤奮好學,興趣廣泛,六藝經傳(《詩》《書》《禮》《藝》《樂》《春秋》)皆通習之。對軍事更是喜好,精研孫吳兵法和歷代的戰略戰術。陳元光見許天正既精通經史又懂軍,即令參與軍中要事,許天正則“以儒飭吏,以勇練士”。輔助陳元光籌劃軍務。在其統率下,先後平定惠陽、潮州、撫州及虔南等地的寇亂,建置36寨堡,屯軍墾田,教化異族。此後,許天正又著手考慮制定地方法令來規範人們的日常行為,並制定禮儀對少數民族進行教化。同時,創辦松洲書院,使漳州學子從此邁上封建科舉考試的道路。
唐永隆二年(681年),許天正奉陳元光之命進軍討伐起兵作亂的陳謙。此後,又協助陳元光規劃政務,上表朝延把泉州西南地區分別設定漳州和漳浦縣,以便加強對閩南的治理。
垂拱四年(688年),武則天詔敕漳州別駕、宣威將軍許天正領泉(州),潮(州)團練使兼翊府記室。無元五年(718年),許天正在漳州去世,終年70歲,贈殿前太尉,並建祠祭祀。
相關詩詞
詩詞名:和陳元光平潮寇詩
作者:許天正
朝代:唐
體裁:五排
抱磴從天上,驅車返嶺東。氣昂無醜虜,策妙詘群雄。
飛絮隨風散,余氛向日鎔。長戈收百甲,聚騎破千重。
落劍惟戎首,游繩系脅從。四野無堅壁,群生未化融。
龍湖膏澤下,早晚遍枯窮。
出處 全唐詩:卷45_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