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作屏(1761~1819),字子錦,一字畫山,福建侯官人,許友之玄孫。乾隆五十五年(1790)進士。官山東曲阜知縣,廣守知縣。七世同居一處,乾隆皇帝曾賜匾及詩給予表彰。著作有《青陽堂文集》、《拜雲樓詩》、《端溪硯史》二卷。
基本介紹
- 本名:許作屏
- 字:子錦、畫山
- 出生地:侯官光祿坊許厝里
- 出生日期:1761年
- 逝世日期:1819年
生平,家族,
生平
許作屏少年聰明好學,18歲考取縣秀才,22歲中舉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30歲中進士。幾年後,才選為山東曲阜知縣。他努力工作,未滿一個月,母親病逝,只得回家守孝。期滿,分發奉天(今遼寧瀋陽),當地發生水災。許作屏代理廣知知縣,恰遇災荒,於是開倉賑饑,並請求上司賑濟災民,百姓好不容易度過荒年。後赴任岫巖州,州無學校,每年考試都要依附海、蓋、復三州,非常不便。許作屏見此情形,決心改革教育,觀風試按每月上課,並供給學生的一伙食,書生們都發憤讀書。又建養濟院,收留無依無靠的窮苦百姓。離任時,百姓自發前來送行,以致送行人塞滿了通道。許作屏曾脫去鞋靴放在公堂上,下鄉扶貧。他在寧海三年,撫恤救災,搞得很出色。
許作屏寫有《三空堂詩》,三空指“倉空”、“庫空”、“獄空”。就是說,因賑濟災荒而倉庫空,百姓不犯法而監牢空。他始任承德縣知縣時,運入的糧食很貴,奸商利用水運來的大米大肆謀利,百姓叫苦不迭。許作屏得知此事後,派人通知米商前來赴宴。米商見了請柬,十分高興,按時到來,坐好後,宴席未開,許作屏說話了。他訓斥不法米商趁災荒囤積居奇,提高糧價,坑害百姓。米商聽了,個個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只見許作屏一聲令下:“將奸商統統拘留起來,一個也不能走!”
有的米商知道,和許作屏碰硬是要吃虧的,改用軟的辦法來解救。於是,暗地裡送錢給許作屏,許作屏見了,不說一句話,照數收下。轉身命令行賄的人不得離開衙署,並立即升堂,痛斥米商的不法行徑。行賄的米商見公堂上金燦燦的黃金,人贓俱在,啞口無言,只得垂頭喪氣地認罪。接著,許作屏下令將黃金購買大米,煮了許多米粥,讓饑民吃,百姓歡天喜地。
許作屏生性耿直,他沒有辦法扭轉整個貧窮的局面,又不願低聲下氣地去奉承長官,但他心底卻十分坦然。上司將他任職表現上報朝廷後,嘉慶皇帝特旨,讓許作屏再任承德知縣。許作屏做官沒有背景,只能忠心耿耿地乾,做出成績,感動了朝廷。由於他夜以繼日地操勞,才五十多歲鬢髮就全白了,因病回鄉療養。沒過半年,接任者就丟了官。此時,許作屏正在家鄉福州結社吟詩,明白官場規律的人都說許作屏能激流勇退,是很聰明的做法。
許作屏為人仁愛,對年幼的族人很愛護,教聰明的小孩讀書成名,見貧窮人家無錢下葬死者,就給錢資助。對沒錢為病死外地之親人下葬者,也助其將靈柩運回。他喜歡做急人所急的事,很得人心。
許作屏不但為官清廉,潔身自好,而且詩文也做得好。他的詩文很得房師吳錫麒的稱讚,他和同鄉著名學者陳壽祺是詩社好友,交情很深。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七月許作屏病逝於光祿坊拜雲樓老家,終年59歲,葬福州北門外大夫嶺金峰山。著有《青陽堂文集》、《拜雲樓詩》及《端溪硯史》二卷,吳錫麒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