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喻說理

設喻說理

設喻,又叫諷喻,這是比喻修辭的一種擴大化的用法,是借敘述一個故事,通過暗示、類比,說明某一事理,表述某一主張的富有機智幽默情趣比較婉曲的語言表達方式。它往往是一段話,甚至是一篇文章,用整個故事透露出喻意,不用比喻詞,喻意較含蓄,讓讀者去體會兩件事情在道理上的相似之處,有時有“意在言外”之感。諷喻的使用非常靈活,既可以在行文中插敘,並且點明本意;也可以獨立成章,寓意其中,並不明說,而留給讀者以思考。無論是哪種形式,一般都蘊含著諷諫、規勸、批評、誘導的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設喻說理
  • 外文名:Way to reason with metaphor
  • 辯證:方法
  • 別名:諷喻
表達方法分類,按結構分類,獨立性諷喻,非獨立性諷喻,

表達方法分類

(1)進諫性諷喻
多為封建社會臣下對君主提供施政建議,或委婉匡正時弊所使用。比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就是採用了設喻說理的方法。鄒忌諳習“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順耳利於聽”的秘方,注意了進諫藝術,入朝後,並未單刀直入,而是以自己與徐公比美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設喻,說自己的體會,以“小”見“大”,現身說法使齊王也同理得證“蒙蔽甚矣”,齊王於是一聲令下,廣納諫言,終於“戰勝於朝廷”。鄒忌由己及君,以小見大,由家事到國事,道理由淺入深,具有極強的說服力。
(2)啟迪性諷喻
它提示一種生活哲理,或激發人們某種信念;或暗示一種生活流向,或概括一種有益的人生經驗。如莊子的《秋水》一文通過對河伯看到黃河的壯闊而驕傲自滿,見到北海後卻自嘆不如的情節描寫,來說明事物的大小是相對的這一道理,但把它作為一個單獨的寓言故事來看,帶給我們的啟迪卻是多重的。它告訴我們不要拘泥於一己之見而固步自封;告訴我們要保持謙虛的美德,謙受益,滿招損;告訴我們人貴有自知之明;告訴我們有比較才有鑑別;告訴我們知恥而近乎勇;告訴我們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告訴我們自大是由於無知;告訴我們只有不斷地超越自己,才會有所發展;告訴我們要有廣闊的胸襟和遠大的志向;⑩個人的見識是有限的,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應該努力學習不斷上進。
(3)寓理性諷喻
即以一個故事作為喻體,比說某一種道理,或將其化入整個論說之中。比如柳宗元的寓言小品《蝜蝂傳》,借小蟲蝜蝂言事,諷刺“今世之嗜取者”聚斂資財、貪得無厭至死不悟的醜惡面目和心態。文章雖然短小,卻像是一面明鏡,映射出當時社會的黑暗現實。作者由於善於觀察生活,把小蟲持物負重的本性描繪得如可目睹,寫貪官污吏的貪婪成性更是入木三分,具有很強的批判精神。千載至今,仍能警戒世人。

按結構分類

獨立性諷喻

指的是那些獨立成章,寓意其中,並不明說,而留給讀者以思考的文章。如《齊人有一妻一妾》通過一個生動的寓言故事,辛辣地諷刺了那種不顧禮義廉恥,以卑鄙手段追求富貴利達的人。選文中,只選了故事,而道理讓你自己去悟,給讀者留下很多想像的空間。

非獨立性諷喻

指的是那些在行文中插敘,並且點明本意的諷喻故事。比如上文提到的《鄒忌諷齊王納諫》,所用故事就是鄒忌的“閨中小事”——與徐公比美,而延伸出去的則是國家受蒙蔽的大事,故事穿插其中,國家受益無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