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大型系列紀錄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記憶》 這是一部歷時三年精心製作,再現二十世紀中國名人的特殊瞬間的大型系列紀錄片。這部由《東方時空》和中視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製作的紀錄片,在忠實歷史真實的前提下,用新聞和藝術的手法再現歷史場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記憶
  • 類型:人物,歷史,紀實
  • 地區:中國
  • 首播時間:2011年1月1日
劇情簡介,分集劇情,

劇情簡介

《記憶》用電視劇的製作手法還原歷史的真實過時,追尋紅色印記,探求文化源流。通過深層採訪、收集、挖掘相關事件及人物的大量歷史材料,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以電視電影化的藝術手法情景再現出極具感染力。

分集劇情

選集
第1集
阿炳,原名華彥鈞,民間音樂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他刻苦鑽研道教音樂,精益求精,並廣泛吸取民間音樂的曲調,一生共創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間樂曲。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六首。
第2集
梁思成,男,廣東省新會人,中國科學史事業的開拓者,著名的建築學家和建築學教育學家。畢生從事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和建築教育事業。系統地調查、整理、研究了中國古代建築的歷史和理論,是這一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者。曾參加人民英雄紀念碑等設計,是新中國首都城市規劃工作的推動者,建國以來幾項重大設計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國國旗、國徽評選委員會的顧問。
第3集
盧作孚(1893-1952),原名魁先,別名盧思,重慶市合川人;中國著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家境貧寒,輟學後自學成材;1925年創辦的民生公司是中國近現代最大和最有影響的民營企業集團之一;1952年在重慶服用安眠藥辭世;建國初年,毛澤東曾對黃炎培說: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有4個人是我們萬萬不可忘記的,他們是:搞重工業的張之洞;搞紡織工業的張謇;搞交通運輸業的盧作孚;搞化學工業的范旭東。盧作孚跨越了“革命救國”、“教育救國”、“實業救國”三大領域,並且在幾個方面都各有成就。
第4集
焦裕祿(1922.8.16 - 1964.5.14),革命烈士,幹部楷模。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被調到河南省蘭考縣擔任縣委書記。時值該縣遭受嚴重的內澇、風沙、鹽鹼三害,他堅持實事求是、民眾路線的領導工作方法,同全縣幹部和民眾一起,與深重的自然災害進行頑強鬥爭,努力改變蘭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舊忍著劇痛,堅持工作,被譽為“黨的好乾部”、“人民的好公僕”。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鑄就了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有同名電影。有同名電視劇。
第5集
鄒韜奮(1895.11.5~1944.7.24),中國卓越的新聞記者政論家、出版家,原名鄒恩潤,乳名蔭書,曾用名李晉卿。漢族,江西省餘江縣人。祖籍江西餘江。出生在福建永安。先後就讀於福州工業大學、上海南洋公學附屬國小、南洋公學中院,1919年由南洋公學上院機電工程科轉入上海聖約翰大學文科。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繼續看6-10集
選集
關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