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分子理論

記憶分子理論,記憶的神經生理機制學說之一。認為核糖核酸是記憶分子,核糖核酸分子的結構承擔記憶經驗,神經細胞的脫氧核糖核酸藉助核糖核酸傳遞遺傳信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記憶分子理論
  • 外文名:molecular theory of memory    
  • 歸屬:神經生理機制學說
60年代初期開始的學習和記憶(神經元記憶)的分子基礎研究,用腦內蛋白質的變化說明記憶,主要涉及核糖核酸(RNA)和兩類大分子的可能作用,取得了一些進展。這就是所謂記憶的大分子說或記憶的分子理論。根據這種理論,如套用RNA和蛋白質代謝的抑制物可以引起遺忘症,並推測可能是山於形成長時記憶所僑要的蛋白質受到阻斷所致。因此認為生物大分子在學習和記憶中起一定的作用。運用近代化微量分析技術(瑞典神經生理學家海登H.Hyden),從腦中分離出單個神經細胞,分析其核糖核酸的含量,發現經過長期訓練的大鼠在一根鐵絲上掌握平衡技巧或走迷宮,學會了這些技巧的腦細胞,其RNA的含量比在通常生活下的大鼠要高12%。還發現腦細胞有一種特有的酸性蛋白質S100,動物在訓練學習後,這種S100酸性蛋白質就增多。於是海登等人把生物大分子看作是信息的“儲藏所”,認為核糖核酸(RNA),去氧核糖核酸((DNA)等是“記憶分子”。後來的一些實驗也有相似的證明。還有一些臨床觀察,如在大腦中注射某種大分子化合物,可能引起對往事的回憶,而注射某種蛋白質的合成則會影響記憶,似乎也支持記憶分子理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