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教程第2版

計算機網路教程第2版

《計算機網路教程第2版》是2018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計算機網路教程第2版
  • 作者:張基溫
  • 出版時間:2018年1月1日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頁數:319 頁
  • ISBN:9787302490111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是為套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機網路課程編寫的教材,書中貫穿了“以協定為核心,以套用為目的”的思想,採用了既有理論講解又有實踐跟進的全新編寫體系。全書共分7章,各章內容分別是計算機網路概述、數據通信的基礎、TCP/IP與網路互連、Internet套用、區域網路組網技術、接入網技術以及網路安全。
本書從實用性出發而又不忽視基本理論,強調基礎而又貼近主流網路技術,內容經典而又緊跟知識變化的步伐。為方便學習,書中配有大量的操作插圖,每章都配有一定量的經典實驗和習題。
本書既可作為高等院校信息類專業的計算機網路教材,也可作為高等院校非網路專業的本科教材或各類計算機培訓機構的教材。

圖書目錄

目錄
第1章 計算機網路基礎 1
1.1 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 1
1.1.1 計算機網路及其功能 1
1.1.2 計算機網路兩級模型:資源子網+通信子網 2
1.1.3 計算機網路的基本類型 3
1.2 信號與信道 7
1.2.1 數據信號分析 8
1.2.2 信道及其類型 9
1.2.3 信道的技術指標 12
1.2.4 數位訊號的模擬傳輸 15
1.2.5 數位訊號的數字編碼 17
1.2.6 多路復用技術 21
1.3 數據傳輸控制 24
1.3.1 數據傳輸的同步控制 24
1.3.2 數據傳輸的差錯檢測 26
1.3.3 差錯控制 29
1.3.4 數據傳輸的流量控制與滑動視窗協定 30
1.4 計算機網路基本工作模式 32
1.4.1 資源子網的工作方式:客戶機/伺服器方式與對等方式 32
1.4.2 數據傳輸的關鍵技術:分組交換 34
1.4.3 分組傳輸模式:虛電路與數據報 38
1.5 計算機網路法定標準——ISO/OSI-RM模型 39
1.5.1 基於層次結構的實體、協定、服務和訪問點 40
1.5.2 OSI/RM標準的制定原則 41
1.5.3 OSI/RM體系工作機理 42
1.6 計算機網路工業標準:TCP/IP和IEEE 802 47
1.6.1 基於網路互聯的TCP/IP網路體系結構 48
1.6.2 IEEE 802模型 50
1.6.3 基於TCP/IP + 物理網的流行網路體系結構 51
實驗1 RJ-45網線製作 52
習題1 55
第2章 計算機網路組成 59
2.1 傳輸介質 59
2.1.1 有線傳輸介質 59
2.1.2 無線傳輸介質 63
2.1.3 傳輸介質的連線 65
2.2 傳輸控制器 65
2.2.1 網路適配器 66
2.2.2 中繼器 67
2.2.3 交換機 68
2.2.4 光交換 70
2.2.5 路由器 72
2.3 網路軟體 74
2.3.1 網路作業系統 74
2.3.2 網路協定軟體 75
2.3.3 網路管理軟體 76
實驗2 光纖冷接頭製作 78
實驗3 安裝網卡 83
實驗4 用Hub組建對等網 84
實驗5 交換機的基本配置 85
習題2 88
第3章 TCP/IP與網路互連 90
3.1 TCP/UDP協定 91
3.1.1 協定連線埠 91
3.1.2 TCP的特徵 93
3.1.3 TCP報文格式 94
3.1.4 TCP的可靠連線與從容關閉 95
3.1.5 TCP數據傳輸 98
3.1.6 UDP 101
3.2 IPv4 101
3.2.1 IP分組格式 101
3.2.2 IP位址格式 105
3.2.3 子網劃分與子網掩碼 108
3.2.4 無分類編址方法CIDR與超網 110
3.2.5 ICMP協定 110
3.3 IPv6 114
3.3.1 IPv4面臨的問題 114
3.3.2 IPv6地址結構 115
3.3.3 從IPv4向IPv6的過渡 115
3.4 IP路由 116
3.4.1 路由器及其工作流程 116
3.4.2 路由算法 120
3.4.3 路由表 121
3.4.4 路由協定 124
3.4.5 路由器配置 134
3.5 IP的網路接口 136
3.5.1 IP位址解析協定 136
3.5.2 鄰居發現協定 140
實驗6 使用TCP/UDP吞吐量測試工具TTCP 141
實驗7 利用ping命令測試網路的連通性 143
實驗8 路由器的連線埠配置 145
實驗9 靜態路由配置 147
實驗10 動態路由配置 148
習題3 149
第4章 Internet套用 151
4.1 域名服務系統 151
4.1.1 域名空間 151
4.1.2 域名規則 153
4.1.3 域名解析 154
4.2 檔案傳輸協定 156
4.2.1 FTP模型 156
4.2.2 FTP檔案傳輸過程 157
4.3 超文本傳輸 158
4.3.1 超文本與Web 158
4.3.2 B/S計算模式與瀏覽器結構 160
4.3.3 HTTP的工作機制 161
4.4 簡單網路管理協定SNMP 163
4.4.1 網路管理概述 163
4.4.2 SNMP管理模型 165
4.4.3 SMI 165
4.4.4 MIB 167
4.4.5 SNMP的工作機制 169
4.5 電子郵件 172
4.5.1 電子郵件系統的基本原理 172
4.5.2 簡單郵件傳輸協定 173
4.5.3 其他幾個重要的電子郵件協定 173
4.6 網路交流平台 175
4.6.1 即時通信軟體 175
4.6.2 最新的網路交流工具 177
實驗11 DNS伺服器配置 178
實驗12 FTP伺服器配置 186
實驗13 Web伺服器配置 189
習題4 192
第5章 IEEE 802組網技術 194
5.1 乙太網技術 194
5.1.1 乙太網的發展 194
5.1.2 共享乙太網中的CSMA/CD協定 196
5.1.3 IEEE 802.3乙太網幀格式 198
5.1.4 乙太網體系結構 199
5.1.5 基於交換的園區網三層架構 200
5.2 虛擬區域網路 201
5.2.1 虛擬區域網路概述 201
5.2.2 VLAN的劃分方法 202
5.3 無線區域網路 203
5.3.1 WLAN的傳輸介質 204
5.3.2 無線區域網路的結構 204
5.3.3 IEEE 802.11協定 206
5.3.4 藍牙技術 208
5.3.5 Wi-Fi 210
5.3.6 ZigBee 212
5.3.7 IPv6/6LoWPAN 214
實驗14 交換乙太網的連線埠匯聚配置 215
實驗15 在同一個交換機上創建VLAN 216
實驗16 在Windows下建立無線區域網路 217
習題5 221
第6章 Internet接入 223
6.1 Internet接入概述 223
6.1.1 接入需求與接入類型 223
6.1.2 ISP 225
6.1.3 PPP協定 227
6.1.4 PPPoE協定 232
6.2 銅線接入 236
6.2.1 綜合業務數字網 236
6.2.2 非對稱數字線路 238
6.3 光纖接入 240
6.3.1 光纖接入網概述 240
6.3.2 光纖到戶及其套用 242
6.4 光纖/銅線混合接入網 243
6.4.1 HFC系統結構 243
6.4.2 HFC的頻譜結構和傳輸模式 243
6.4.3 Cable Modem模式 244
6.5 無線接入 246
6.5.1 無線接入概述 246
6.5.2 衛星通信 248
6.6 新一代接入技術:BPL和VLC 250
6.6.1 BPL接入 250
6.6.2 VLC接入 252
實驗17 用光MODEM + 無線路由接入 255
習題6 268
第7章 網路安全 269
7.1 網路入侵 269
7.1.1 惡意程式入侵 269
7.1.2 黑客入侵 271
7.2 數據加密與數字簽名 273
7.2.1 加密/解密算法和密鑰 273
7.2.2 對稱密鑰體系 273
7.2.3 非對稱密鑰體系 274
7.2.4 數字簽名 274
7.2.5 數字證書與PKI 275
7.3 身份識別 277
7.3.1 靜態口令 277
7.3.2 動態口令 279
7.3.3 基於密鑰分發的身份認證 281
7.3.4 基於數字證書的身份認證 283
7.4 安全協定 285
7.4.1 SSH 285
7.4.2 安全套接層協定 286
7.4.3 IPSec與虛擬專用網 287
7.5 網路隔離技術 288
7.5.1 數據包過濾 288
7.5.2 網路地址轉換 291
7.5.3 代理技術 291
7.5.4 網路防火牆 294
7.5.5 網路的物理隔離 298
7.6 網路入侵威懾 300
7.6.1 安全審計 300
7.6.2 入侵檢測 302
7.6.3 網路誘騙 305
7.7 信息網路安全的法律與法規 307
實驗18 實現一個VPN連線 309
實驗19 個人軟體防火牆設定 310
習題7 316

作者簡介

張基溫,先後擔任名古屋大學訪問學者,山西財經大學、江南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常熟理工學院、福建理工大學、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晉城學院等多所大學的專職、客座或兼職教授,北京大學博雅方略城市發展與信息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南京大學出版社總編顧問,太原高新技術區IT研究院實驗室主任,山西省緊缺人才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兼課程建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計算機學會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NIT考試委員會委員,江蘇省計算機基礎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山西省新世紀專家學者協會副會長。為清華大學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鐵道出版社等主編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計算機實驗與實踐、大學生信息素養等多個系列教材。研究和教學領域涉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信息經濟學、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服務科學,已發表學術論文一百餘篇,出版著作百餘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