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第二版)(2007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計算機網路(第二版)(2007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計算機網路(第二版)》是由吳功宜編著,2007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1世紀大學本科計算機專業系列教材。該教材可以適用於中國國內大多數普通高校計算機及相關專業,以及不同教學條件學校的網路課程教學的需要。

全書共分9章。各章之後附有習題,習題分為基本概念與術語、選擇題與計算、問答題,書後附有各章習題的參考答案。

基本介紹

  • 書名:計算機網路(第二版)
  • 作者:吳功宜
  • ISBN:9787302144434
  • 類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 頁數:430頁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3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字數:582千字
  • CIP核字號:2007163871
成書過程,修訂情況,出版工作,內容簡介,教材目錄,教學資源,獲得榮譽,教材特色,作者簡介,

成書過程

修訂情況

該教材是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規範”,及作者從事本科學生、研究生網路課程教學實踐與科研工作的經驗,結合網路技術的發展組織編寫而成。
在寫作、出版過程中,得到了北京大學李曉明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錢德沛教授的指導和清華大學出版社張瑞慶編輯、徐躍進、顧冰編輯的幫助。南開大學陳有祺教授、劉瑞挺教授、徐敬東教授、張建忠教授也給予了幫助,吳英博士幫助完成了書中的插圖。該教材的編寫得到天津市教委和南開大學教務處的立項支持;此外,作者還參考了相關的文獻資料。

出版工作

2007年3月1日,該教材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出版社工作人員
責任編輯責任校對責任印製
張瑞慶、顧冰
時翠蘭
孟凡玉

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9章。第1章討論了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發展與套用,並對網路計算研究與套用的發展進行了介紹。第2章討論了網路體系結構與網路協定的基本概念,對OSI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進行了分析與比較,為以後以TCP/IP協定為主線的討論打下基礎。第3章在介紹數據通信基礎知識與概念的基礎上,對物理層基本概念和主要協定進行了討論,對廣域網技術相關知識進行了介紹。第4章討論了基於點對點鏈路的數據鏈路層的基本概念與協定,對HDLC協定與Internet的數據鏈路層PPP協定進行了系統的討論。第5章討論了介質訪問控制方法及區域網路、城域網技術發展和套用,同時介紹了交換區域網路、虛擬區域網路、無線區域網路與高速網路技術。
第6章討論了網路互聯與網路層協定,對網路層的基本概念、路由選擇、IP協定、路由器與第三層交換技術進行了系統的討論,在此基礎上介紹了IPv6協定。第7章討論了傳輸層協定,對網路環境中分散式進程通信與傳輸協定的關係、Client/Server模型、傳輸層的基本功能,以及UDP、TCP協定做了系統的討論。第8章討論了套用層的基本概念和Internet套用層協定,並以典型套用層協定FTP的分析為例,對網路服務的基本概念、協定與協定數據單元等基本問題做一個總結。第9章討論了網路安全的重要性、網路安全技術研究的基本問題、加密與認證、入侵檢測與防攻擊、防火牆、網路防病毒、網路檔案備份與恢復技術,並對網路管理技術進行了系統的討論。各章之後附有習題,習題分為基本概念與術語、選擇題與計算、問答題,書後附有各章習題的參考答案。

教材目錄

第1章計算機網路概論11.1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1
1.1.1計算機網路發展階段的劃分1
1.1.2計算機網路的形成2
1.1.3網路體系結構與協定標準化的研究4
1.1.4Internet的套用與高速網路技術發展5
1.1.5寬頻網路與無線網路的研究與發展7
1.2計算機網路定義與分類11
1.2.1計算機網路定義的基本內容11
1.2.2計算機網路的分類11
1.3計算機網路結構13
1.3.1計算機網路結構的基本概念13
1.3.2現代網路結構的特點15
1.4計算機網路的拓撲構型16
1.4.1計算機網路拓撲的定義16
1.4.2計算機網路拓撲的分類16
1.5分組交換技術的基本概念17
1.5.1線路交換的基本概念17
1.5.2存儲轉發交換的特點19
1.5.3數據報方式與虛電路方式20
1.6典型計算機網路23
1.6.1ARPANET23
1.6.2NSFNET24
1.6.3Internet25
1.6.4Internet226
1.7網路計算研究與套用的發展27
1.7.1網路計算的基本概念27
1.7.2行動網路計算的研究與套用28
1.7.3多媒體網路的研究與套用31
1.7.4網路並行計算的研究與套用34
1.7.5存儲區域網路的研究與套用36
小結37
習題37
第2章網路體系結構與網路協定40
2.1網路體系結構的基本概念40
2.1.1網路協定的概念40
2.1.2協定、層次、接口與體系結構的概念42
2.1.3網路體系結構的研究方法43
2.2OSI參考模型44
2.2.1OSI參考模型的基本概念44
2.2.2OSI參考模型的結構45
2.2.3OSI參考模型各層的功能46
2.2.4OSI環境中的數據傳輸過程47
2.2.5面向連線服務與無連線服務49
2.3TCP/IP參考模型51
2.3.1TCP/IP參考模型的發展51
2.3.2TCP/IP參考模型各層的功能52
2.4OSI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的比較54
2.4.1對OSI參考模型的評價54
2.4.2對TCP/IP參考模型的評價55
2.5網路與Internet協定標準組織與管理機構55
2.5.1網路協定標準組織55
2.5.2RFC文檔、Internet草案與Internet協定標準56
2.5.3Internet管理機構58
2.6一種建議的參考模型59
小結60
習題60
第3章物理層63
3.1物理層與物理層協定的基本概念63
3.1.1物理層的基本概念63
3.1.2物理層基本服務功能64
3.1.3物理層向數據鏈路層提供的服務64
3.2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65
3.2.1信息、數據與信號65
3.2.2數據傳輸類型與通信方式68
3.2.3傳輸介質的主要類型72
3.3數據編碼技術78
3.3.1數據編碼類型78
3.3.2模擬數據編碼方法78
3.3.3數字數據編碼方法81
3.3.4脈衝編碼調製方法83
3.4基帶傳輸技術84
3.4.1基帶傳輸的定義84
3.4.2通信信道頻寬對基帶傳輸的影響85
3.4.3數據傳輸速率的定義與信道速率的極限86
3.5頻帶傳輸的基本概念88
3.6多路復用技術89
3.6.1多路復用技術的分類89
3.6.2頻分多路復用89
3.6.3波分多路復用90
3.6.4時分多路復用91
3.7同步數字型系SDH94
3.7.1SDH發展的背景94
3.7.2SDH速率體系95
3.7.3SDH的主要技術特點98
小結98
習題98
第4章數據鏈路層102
4.1差錯產生與差錯控制方法102
4.1.1設計數據鏈路層的原因102
4.1.2差錯產生的原因和差錯類型103
4.1.3誤碼率的定義104
4.1.4檢錯碼與糾錯碼104
4.1.5循環冗餘編碼工作原理105
4.1.6差錯控制機制108
4.2數據鏈路層的基本概念110
4.2.1物理線路與數據鏈路110
4.2.2數據鏈路層的主要功能110
4.2.3數據鏈路層向網路層提供的服務111
4.3面向字元型數據鏈路層協定實例111
4.3.1數據鏈路層協定的分類111
4.3.2面向字元型協定實例——BSC112
4.4面向比特型數據鏈路層協定實例——HDLC115
4.4.1HDLC產生的背景115
4.4.2數據鏈路的配置方式和數據傳送方式115
4.4.3HDLC的幀結構116
4.4.4數據鏈路層的工作過程120
4.5Internet中的數據鏈路層124
4.5.1Internet數據鏈路層協定124
4.5.2PPP協定125
小結127
習題128
第5章介質訪問控制子層131
5.1區域網路與城域網的基本概念131
5.1.1決定區域網路與城域網性能的三要素131
5.1.2區域網路拓撲結構類型與特點132
5.1.3傳輸介質類型與介質訪問控制方法135
5.1.4IEEE802參考模型135
5.2Ethernet區域網路137
5.2.1Ethernet的發展137
5.2.2Ethernet幀結構與工作流程分析139
5.2.3Ethernet實現方法146
5.2.4Ethernet物理地址147
5.2.5網路協定分析器及其套用148
5.3令牌匯流排與令牌環網150
5.3.1令牌匯流排網的基本工作原理150
5.3.2令牌環網與FDDI151
5.4高速區域網路的工作原理153
5.4.1高速區域網路的研究方法153
5.4.2快速乙太網155
5.4.3吉比特乙太網156
5.4.410GbpsEthernet158
5.5交換式區域網路的工作原理160
5.5.1交換式區域網路的基本結構160
5.5.2區域網路交換機的工作原理161
5.5.3區域網路交換機的技術特點163
5.6虛擬區域網路的工作原理164
5.6.1虛擬網路的概念164
5.6.2虛擬區域網路的實現技術164
5.7無線區域網路168
5.7.1無線區域網路的套用168
5.7.2紅外無線區域網路170
5.7.3擴頻無線區域網路170
5.7.4無線區域網路標準IEEE802.11172
5.8區域網路互聯與網橋的基本工作原理175
5.8.1區域網路互聯的基本概念175
5.8.2網橋的基本工作原理176
5.8.3網橋的層次結構177
5.8.4網橋的路由選擇策略179
5.8.5網橋與廣播風暴181
5.8.6多連線埠網橋與第二層交換183
小結184
習題184
第6章網路層189
6.1網路層與網路互聯的基本概念189
6.1.1網路層基本概念189
6.1.2網路互聯的基本概念190
6.2IP位址191
6.2.1IP位址的基本概念與地址標識方法的演變191
6.2.2標準分類的IP位址193
6.2.3子網與超網的基本概念199
6.2.4無類域間路由CIDR技術209
6.2.5專用IP位址與網路地址轉換NAT技術212
6.3IP分組交付和路由選擇216
6.3.1IP分組交付216
6.3.2路由選擇的基本概念217
6.4Internet的路由選擇協定220
6.4.1自治系統與路由選擇協定220
6.4.2典型內部網關協定RIP與OSPF222
6.4.3典型外部網關協定BGP229
6.5IP協定231
6.5.1IP協定的特點231
6.5.2IP數據報結構與報頭格式233
6.5.3IP數據報的分片與重組236
6.6地址解析239
6.6.1IP位址與物理地址的映射239
6.6.2地址解析協定241
6.6.3反向地址解析協定244
6.7路由器與第三層交換244
6.7.1路由器的基本功能244
6.7.2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245
6.7.3路由器的結構247
6.7.4第三層交換249
6.8ICMP協定252
6.8.1ICMP的作用與特點252
6.8.2ICMP報文類型253
6.8.3ICMP差錯控制功能253
6.9IP多播與IGMP協定257
6.9.1IP多播的基本概念257
6.9.2IGMP協定259
6.9.3多播路由器與IP多播中的隧道技術260
6.10IPv6與IPSec261
6.10.1IPv6協定的主要特點261
6.10.2IPv6地址表示方法264
6.10.3IPv6與IPv4報頭的比較265
6.10.4從IPv4到IPv6過渡的基本方法266
6.10.5IPSec協定269
小結270
習題270
第7章傳輸層275
7.1網路環境中分散式進程通信的基本概念275
7.1.1單機系統中的進程通信方法276
7.1.2網路環境中分散式進程通信的特點277
7.1.3網路應用程式進程間相互作用的客戶/伺服器模式279
7.1.4進程通信中客戶/伺服器模式的實現方法281
7.2傳輸層的基本功能283
7.2.1傳輸層端到端通信的概念283
7.2.2傳輸層協定的基本功能284
7.2.3網路服務與服務質量285
7.3用戶數據報協定288
7.3.1UDP協定的主要特點288
7.3.2UDP的基本工作過程289
7.3.3UDP連線埠號分配方法291
7.3.4UDP數據報格式293
7.4傳輸控制協定294
7.4.1TCP協定的主要特點294
7.4.2TCP的連線埠號分配和Socket地址296
7.4.3TCP報文段格式296
7.4.4TCP傳輸連線建立與釋放298
7.4.5TCP流量與擁塞控制301
7.4.6TCP差錯控制305
7.4.7TCP的計時器308
小結310
習題310
第8章套用層313
8.1套用層協定的基本概念313
8.1.1主要的套用層協定313
8.1.2TCP/IP協定族及協定之間的關係314
8.2域名系統314
8.2.1域名系統的基本概念314
8.2.2域名伺服器的層次結構317
8.2.3域名解析319
8.2.4域名系統性能最佳化321
8.3Email服務322
8.3.1Email的概念322
8.3.2Email服務工作過程323
8.3.3Email協定的發展324
8.3.4簡單郵件傳送協定325
8.3.5郵件讀取協定325
8.4FTP服務326
8.4.1FTP的概念326
8.4.2FTP服務的工作過程327
8.4.3匿名FTP服務327
8.4.4FTP客戶程式328
8.5WWW服務328
8.5.1WWW服務的基本概念328
8.5.2超文本、超媒體與超文本標記語言330
8.5.3URL與信息定位333
8.5.4WWW瀏覽器333
8.5.5WWW基本工作過程與協定層次337
8.6播客、部落格、網路即時通信與網路電視服務337
8.6.1新聞與公告類服務337
8.6.2播客服務338
8.6.3部落格服務340
8.6.4網路即時通信服務341
8.6.5網路電視服務342
8.7典型套用層協定FTP的分析343
8.7.1FTP模型與測試分析環境343
8.7.2FTP控制連線建立過程的協定分析345
8.7.3FTP用戶登錄身份驗證過程的協定分析348
8.7.4FTP數據連線建立過程的協定分析352
8.7.5FTP數據傳輸過程的協定分析353
8.7.6FTP連線釋放過程的協定分析358
小結361
習題361
第9章網路安全與網路管理技術365
9.1網路安全的重要性與研究的主要問題365
9.1.1網路安全的重要性365
9.1.2網路安全研究的主要問題368
9.1.3網路安全標準375
9.2加密與認證技術375
9.2.1密碼算法與密碼體制的基本概念376
9.2.2對稱密碼體系378
9.2.3非對稱密碼體系379
9.2.4數字信封技術381
9.2.5數字簽名技術382
9.2.6身份認證技術的發展384
9.3防火牆技術385
9.3.1防火牆的基本概念385
9.3.2包過濾路由器386
9.3.3套用級網關的概念389
9.3.4防火牆的系統結構391
9.4網路防攻擊與入侵檢測技術394
9.4.1網路攻擊方法分析395
9.4.2入侵檢測的基本概念397
9.4.3入侵檢測的基本方法398
9.5網路檔案備份與恢復技術400
9.5.1網路檔案備份與恢復的重要性400
9.5.2網路檔案備份的基本方法400
9.6網路防病毒技術401
9.6.1造成網路感染病毒的主要原因401
9.6.2網路病毒的危害402
9.6.3典型網路防病毒軟體的套用402
9.6.4網路工作站防病毒方法403
9.7網路管理技術404
9.7.1網路管理的基本概念404
9.7.2OSI管理功能域405
9.7.3簡單網路管理協定408
小結410
習題411
附錄ARFC文檔414
附錄B參考答案418
附錄C辭彙索引421
參考文獻431
(註:目錄排版順序為從左列至右列

教學資源

該教材有配套教師用書——《計算機網路教師用書(第2版)》。
書名書號出版社出版時間作者
《計算機網路教師用書(第2版)》
9787302163411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04.01
吳功宜、吳英

獲得榮譽

該教材獲得第八屆全國高校出版社優秀暢銷書二等獎。

教材特色

  1. 該教材與美國ACM和IEEE Computing Curricula 2005進展同步;
  2. 該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明確,內容以網路技術基本概念與基本方法為主幹,同時反映網路技術研究與發展成果;該教材體系規劃的過程中注意了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
  3. 全書結構符合學生循序漸進學習和自學的要求;
  4. 該教材配套教材齊全,能夠適應中國國內不同地區、不同條件學校網路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

作者簡介

吳功宜,南開大學計算機與控制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網際網路、物聯網與信息安全方向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歷任南開大學計算機系主任、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信息技術科學學院院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