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回響時間

計算機回響時間

回響時間是一個計算機,顯示器成像等多個領域的概念,在網路上,指從空載到負載發生一個步進值的變化時,感測器的回響時間。在計算機中,回響時間分為用戶回響時間和系統回響時間。計算機回響時間,也可以稱之為系統回響時間,是計算機對用戶的輸入或請求作出反應的時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計算機回響時間
  • 外文名:Computer response time
  • 學科:計算機
  • 定義:計算機作出反應的時間
  • 有關術語:回響時間
  • 領域:作業系統
簡介,時間片,概述,時間片分配,分時系統,概述,分時系統的特徵,

簡介

在計算機中,回響時間分為用戶回響時間和系統回響時間。計算機回響時間,也可以稱之為系統回響時間,是計算機對用戶的輸入或請求作出反應的時間。系統回響時間的計算要考慮到用戶的數目,用戶數目越多,回響時間必須越快,不然就難以保證每一個用戶都有可以接受的回響時間。回響時間和時間片的大小有關,一般情況是:時間片越短,回響時間越快。在分時系統中,對計算機回響時間有著較高的要求,主要是因為分時系統將一台計算機提供給多個用戶同時使用。
用戶回響時間是指單個用戶所感受到的系統對其互動式操作的回響時間。用戶的眼睛存在視覺暫停現象,只能在察覺0.1s以上的視覺變化,用戶回響時間在此範圍內就可以了。

時間片

概述

時間片(timeslice)又稱為“量子(quantum)”或“處理器片(processor slice)”是分時作業系統分配給每個正在運行的進程微觀上的一段CPU時間(在搶占核心中是:從進程開始運行直到被搶占的時間)。現代作業系統(如:WindowsLinuxMac OS X等)允許同時運行多個進程 —— 例如,你可以在打開音樂播放器聽音樂的同時用瀏覽器瀏覽網頁並下載檔案。事實上,由於一台計算機通常只有一個CPU,所以永遠不可能真正地同時運行多個任務。這些進程“看起來像”同時運行的,實則是輪番穿插地運行,由於時間片通常很短(在Linux上為5ms-800ms),用戶不會感覺到。
時間片由作業系統核心的調度程式分配給每個進程。首先,核心會給每個進程分配相等的初始時間片,然後每個進程輪番地執行相應的時間,當所有進程都處於時間片耗盡的狀態時,核心會重新為每個進程計算並分配時間片,如此往復。

時間片分配

通常狀況下,一個系統中所有的進程被分配到的時間片長短並不是相等的,儘管初始時間片基本相等(在Linux系統中,初始時間片也不相等,而是各自父進程的一半),系統通過測量進程處於“睡眠”和“正在運行”狀態的時間長短來計算每個進程的互動性,互動性和每個進程預設的靜態優先權(Nice值)的疊加即是動態優先權,動態優先權按比例縮放就是要分配給那個進程時間片的長短。一般地,為了獲得較快的回響速度,互動性強的進程(即趨向於IO消耗型)被分配到的時間片要長於互動性弱的(趨向於處理器消耗型)進程。

分時系統

概述

計算機科學中,分時系統(英語:time-sharing)是利用多重程式(Multiprogramming)與多任務處理(multitasking)等技術,讓多個用戶在同時間內可以分享相同的電腦資源。一般來說,計算機用戶(可以是多個)是通過特定的連線埠,向計算機傳送指令,並由計算機完成相應任務後,將結果通過連線埠反饋給用戶的。
在早期的計算機系統中,計算機處理多個用戶傳送出的指令的時候,處理的方案即為分時,即計算機把它的運行時間分為多個時間段,並且將這些時間段平均分配給用戶們指定的任務。輪流地為每一個任務運行一定的時間,如此循環,直至完成所有任務。
這種使用分時的方案為用戶服務的計算機系統即為分時系統。

分時系統的特徵

分時系統與多道批處理系統相比,具有非常明顯的不同特徵,由上所述可以歸納成以下四個特點:
(1) 多路性。允許在一台主機上同時聯接多台在線上終端,系統按分時原則為每個用戶服務。巨觀上,是多個用戶同時工作,共享系統資源;而微觀上,則是每個用戶作業輪流運行一個時間片。多路性即同時性,它提高了資源利用率,降低了使用費用,從而促進了計算機更廣泛的套用。
(2) 獨立性。每個用戶各占一個終端,彼此獨立操作,互不干擾。因此,用戶所感覺到的,就像是他一人獨占主機。
(3) 及時性。用戶的請求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得回響。此時間間隔是以人們所能接受的等待時間來確定的,通常僅為 1~3 秒鐘。
(4) 互動性。用戶可通過終端與系統進行廣泛的人機對話。其廣泛性表現在:用戶可以請求系統提供多方面的服務,如檔案編輯、數據處理和資源共享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