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認知(speech cognition) 對口頭語言的感知和理解的總稱。個體在接受他人的言語刺激時,對其語音、語調等進行識別、辨認並將其轉變為具有符號意義的語言的過程。人在溝通過程中,不是簡單地感知語音特性,而是同時理解語言的含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言語認知
- 外文名:speech cognition
言語認知(speech cognition) 對口頭語言的感知和理解的總稱。個體在接受他人的言語刺激時,對其語音、語調等進行識別、辨認並將其轉變為具有符號意義的語言的過程。人在溝通過程中,不是簡單地感知語音特性,而是同時理解語言的含義。
言語認知(speech cognition) 對口頭語言的感知和理解的總稱。個體在接受他人的言語刺激時,對其語音、語調等進行識別、辨認並將其轉變為具有符號意義的語言的過程。人在溝通過程中,不是簡單地感知語音特性,而是同...
言語發展認知基礎理論(cognltbtheory 0flanguage dlopment)是指亦稱“言語獲得認知相互作用理論”。言語發展理論。皮亞傑在其認知發展理論中提出。認為語言是兒童的一種符號表征功能,是認知能力發展的一個方面及標誌。語言能力的形成與發展與其他認知結構一樣,是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在主客體相互作用過程中,動作...
言語知覺聽覺理論是言語理解認知理論的一種,與其相關的還有言語知覺的運動理論。對於言語理解過程來說,言語理解可以分為由簡到繁的四階段。對不同階段的感知有不同的感覺通道並有不同的規律。米勒通過Massaro和Cohen的實驗結果:言語知覺是視覺和聽覺信息並行處理的這一結論,總結出了關於人類言語知覺機制的兩種認知...
《言語的雙碼認知及其在大腦中的定位和定量分析》是依託浙江大學,由孫達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本課題通過正常人漢語節奏的單碼(音節系列)和雙碼(音節系列加語篇節律)認知測定,找到漢語節奏的單碼組合模式和語篇節律、語調群組合模式;在上述實驗前後分別採用大腦灌注和代謝顯像,探查單、雙碼認知在...
言語におけるとの言語的指標 (1) 池上嘉彥 何故プロトタイプ構造か ―日本語の「形容動詞」に見るプロトタイプ構造形成の歴史的考察― 上原聡 被動者―主語文の認知言語學的分析― 二枝美津子 ヲ格と道具目的語 足立公平 認知事象の複合的制約に基づく結果構文再考 ―構文現象の體系的記述を目指...
第九章 認知與語用 9.0 導言 9.1 言語行為 9.1.1 交際意圖 9.1.2 言語行為 9.2 建構言語行為 9.2.1 建構言語行為的分類 9.2.2 建構言語行為措辭得體的條件 9.3 信息性言語行為和合作性交際 9.3.1 會話預設和常規預設 9.3.2 合作原則和會話準則 9.3.3 會話含義和常規含義 9.4 強制性言語...
3.1 隱喻和轉喻:從言語修辭格到概念系統 3.2 隱喻,轉喻和情感範疇結構 3.3 作為思維方式的隱喻:來自科學和政治的例證 3.4 用轉喻思維:潛力與限制 第四章 主體與背景 4.1 主體與背景,射體與界標: 早期對於介詞的研究 4.2 主體,背景及兩個隱喻:簡單小句句型的認知解釋 4.3 其他類型的凸顯及認知...
《認知言語類型論原理》是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野研一郎 內容簡介 1959年京都府生まれ1983年金沢本科法文學部英文學科卒2011年京都大學大學院人間・環境學研究科博士後期課程単位取得滿期退學京都大學博士(人間・環境學)現在關西外國語大學短期本科部準教授主な論文・翻訳書『認知文法論序說(...
認知語用學 《認知語用學》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冉永平,莫愛屏,王寅
認知是漢語辭彙,拼音:rèn zhī,認知是一種意識活動,是個體認識客觀世界的信息加工過程和結果,對事物概念的判斷和 對(某個範圍內)事物規律的總結 。這些總結對客觀世界反映的程度代表對(這個範圍內)事物認知的高低。習慣上將認知與情感、意志相對應。感覺、知覺、記憶、想像、思維等是認知的載體和工具,通過...
《言語行為語力的認知語言學研究》是2014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段芸。內容簡介 《言語行為語力的認知語言學研究》面向從事語言學研究的研究人員、大學教師和研究生。認知語用學的進一步發展需要我們在理論、方法以及研究範圍方面做更多的思考。圖書目錄 叢書序 序 前言 Preface 第1章緒論 1.1引言 1.2...
《認知語用學概論》是熊學亮教授近年來語用研究成果的總結。作者認為,認知語用學的研究領域是符號在交際意圖、語境、推理等因素的干預下所作出的種種解釋。在探討了語言形式和語言內容之間的關係後,作者評述了(新)格萊斯會話含義理論、言語行為理論、相關理論等近年來語用研究的若干分支,對話篇的巨觀結構和單向語境...
這種能力水平高的人職業代表有記者、評論員、寫作家、演講家等,他們的言語智力能力強,思維具有整合性和高度靈活性,在這樣的職位中表現突出。多元智力理論認為,言語智力的認知方式與自己的內在狀態、自我反思、元認知(對思維的認識)和自己的精神世界有關。言語智力的要素分為:理解語序和單詞的意思、說服他人採取...
主要研究方向為普通語言學、認知語言學、對比語言學和語言教學研究等。內容簡介 第四章至第七章主要對言語行為動詞做語義認知結構分析。第八章至第十章包括兩個部分。第八章主要圍繞句法語義的對應關係,從題元層和行為層上做參與者角色的對應分析;第九章、第十章主要對言語行為動詞展開英漢語對比分析。第十一章...
6.教學過程:認知法把外語教學過程分為語言的理解、語言能力的培養和語言的運用三個階段。主要特徵 認知法有以下8方面的主要特徵。(1)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作用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指導學生從言語實踐中發現規則,並為學生提供創造性地活用規則的機會和情景,從而使學生掌握規則。(2)注重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隱喻話語理解的語用認知研究》對話語理解特別是隱喻理解具有重要的啟示:1.隱喻理解同時涉及社會因素和認知因素:2.言語交流中誤解不可避免;3.話語理解中個體差異應給予重視;4.當代隱喻理論的主要觀點應當弱化。除此之外,本研究對外語教學特別是對培養學生的“隱喻能力”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圖書目錄 Chapter 1 ...
《日本語研究のための認知言語學》是研究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籾山 洋介 內容簡介 わかりやすさを追求しながら、日本語研究にすぐに役立つことを目指した基本テキスト。日本語を例文に用いて、認知言語學の基本理論と重要理論を網羅した。 ポイントを明確にしてやさしくかみ砕いた解説を展開、箇條書き...
教學《為人民服務》一文時,學生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深刻思想內涵的認識比較模糊。為突破這一難點,我讓學生交流課外資料,結合插圖了解張思德的平凡事跡,並從這些平凡的事跡中體會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將比較深刻的道理與形象具體的圖畫聯繫在一起,學生說話的興趣和願望自然會被喚起,他們語...
“第二卷認知、知覺和語言”前言/21 第一部分基礎 第1章認知發展的神經基礎/3 CHARLES A. NELSON III、 KATHLEEN M. THOMAS和MICHELLE DE HAAN 第2章嬰兒的聽覺世界: 聽力、言語和語言的開始/62 JENNY R. SAFFRAN、 JANET F. WERKER和LYYNE A. WERNER 第3章嬰兒的視知覺/120 PHILIP J. KELLMAN和MARTHA...
認知風格是指個人所偏愛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認知方式。在心理科學研究早期,人們便注意到一部分人在思維中傾向於以言語的方式表徵信息,而另一部分則傾向於以視覺或表象的方式加工信息。Riding和Cheema描述可這方面的早期工作和Paivio的“雙重編碼”理論,作為調查在認知過程中言語表象的性質的基礎。發展簡史 40年代...
除了認識人類語言本質外,語言學研究還具有多種套用價值。在語言教育方面,藉由對於語言本身的了解,編成各種詞典、文法書、教科書供人學習語言,也有助於改善應對語言學習過程中遭遇到的困難與錯誤的能力。在不同語言翻譯方面,語言學理論對於筆譯和口譯有更多具體的指導,也有助於利用科技來進行機器翻譯。研究對象 現...
《言語幽默的語用認知探究》是2016年9月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尉萬傳。內容簡介 幽默背後隱藏著人類語言、文化、認知、情感、交際等方面的諸多奧秘。《言語幽默的語用認知探究》以語言為主線,對幽默言語現象從語言、邏輯、語用、認知等方面進行多維考察。從語言要素變異和邏輯變異兩個維度,結合社會文化...
認知技能指藉助於內部言語在頭腦中進行的動作方式或智力活動方式,但以抽象思維因素為其主要成分,所以有時也叫思維技能。在認識特定事物、解決具體課題時,感知、記憶、想像和思維等心理活動按一定的、合理的、完善的方式自動地進行,這就是認知技能。如閱讀、寫作、運算與解題等都屬於認知技能。定義及介紹 認知技能指...
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獲得各種各樣的知識, 主要依賴於人的認知能力。認知能力亦稱“認識能力”。指學習、研究、理解、概括、分析的能力。從信息加工觀點來看,即接受、加工、貯存和套用信息的能力。加涅在其學習結果分類中提出三種認知能力:言語信息、智慧技能和認知策略。組成結構 認知能力是人們成功的完成活動最重要的...
《說話的認知心理過程》一書的出版社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時間是2008年8月1日。內容簡介 《說話的認知心理過程(英文版)》出自荷蘭著名心理語言學家Willem. J. M. Levelt之手,堪稱心理語言學的經典之作,也是研究言語產出的必讀書目。作者從心理語言學的角度系統考察了說話的複雜過程,不但對失語症、外語...
合作與自我中心:言語交際的社會-認知語用研究 《合作與自我中心:言語交際的社會-認知語用研究》是中南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圖書。
1861年P.布羅卡由屍體檢查個案資料提出運動性言語“定位”於左半球第三額回的後部,接著C.韋尼克將左半球顳上回後三分之一部位同言語聲音的感覺聯繫起來。當時他們的發現推動了一個探索大腦內各種不同言語中樞的解剖定位研究熱潮。但由於言語是複雜的認知活動,當時還不具備可靠的生理學、解剖學研究技術和缺乏較成熟...
人們運用語言交流思想的過程既包括說話,也包括聽懂別人講的話,還包括寫字和閱讀,這些活動都是人的心理活動,都依附於個體而不是整個社會。言語要藉助語言才能實現,離開了語言,人們之間就只能通過表情、動作進行交際,而這種方式所能交流的內容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言語離不開語言,只有藉助語言才能實現人們之間的思想...
音素水平的治療:當兒童出現數個錯誤發音時,治療總是選擇正常兒童最早出現的音(也即最容易的音)入手,這個音稱為目標音,首先幫助兒童認識正確發目標音的口形及其他特徵,其次進行聽覺訓練,即區分目標音和另外一個聲音,接著讓兒童比較自己發目標音和正確目標音之間的差別,建立正確的感知,最後用語音定位法,讓...
言語發展認知基礎論(cognitive base theory of language development):亦稱言語獲得相互作用理論。以J.皮亞傑為代表的一派主張、從認知結構的發展來說明語言的發展,認為認知結構是語言發展的基礎。兒童的語言能力僅僅是一般認知能力的一個方面,即許多符號功能中的一種,而個體認知結構的形成和發展,既非環境所強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