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言不盡意
朱自清《詩文評的發展》:“原來我們的‘求好’的藝術論淵源於道家,而道家不信賴語言,以為‘言不盡意’,所以崇尚‘無端崖之辭’。”後多用為書信結尾套語,表...
- 言盡意
西晉歐陽建的認識論命題.相對於言不盡意而言,認為言意是統一的"此猶聲發回響,形存影附,不得相與為二.苟其不二,則言無不盡矣,故吾以為盡矣." ...
- 言意之辯
言意之辯是魏晉學者對語言、概念能否表達思想的爭辯。“言”即語言、概念:“意”即思想。《周易》中已提出“書不盡言,言不盡意”。魏晉時,以苟粲、王弼為...
- 歐陽建(西晉太守)
歐陽建(269-300),字堅石,渤海郡南皮縣(今河北南皮)人,西晉官員、文人,大臣石崇之甥。魯公二十四友之一。著有《臨終詩》以及《言盡意論》,提出了古代唯物...
- 世說新語·文學
服在外車上,與人說己注《傳》意;玄聽之良久,多與己同。玄就車與語曰:“吾久欲注。尚未了;聽君向言,多與吾同,今當盡以所注與君。”遂為服氏注。【...
- 談證
晉 歐陽建 《言盡意論》:“若夫 蔣公 之論眸子, 鐘傅 之言才性,莫不引此為談證。”詞條標籤: 語言, 字詞 圖集 談證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
- 結意有餘法
【結意有餘法】 結尾的方法之一,由明文論家歸有光所總結倡導。他說:“人於結末處多忽略,謂文之用工,不在於尾,殊不知一篇命脈歸束在此,須要言有盡而意...
- 賀新郎·乳燕飛華屋
全詞以華美艷麗的形象,婉曲纏綿的情韻,曲折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情懷,描寫細緻,形象生動,言盡意遠,韻味無窮。作品名稱 賀新郎·乳燕飛華屋 作品別名 賀新郎·夏...
- 魏晉南北朝哲學
歐陽建針對言不盡意的不可知論提出了“言盡意論”。魏晉南北朝哲學神滅論與神不滅論的鬥爭 編輯 東晉南北朝時期,哲學上兩條路線鬥爭的重心轉移到唯物主義神滅...
- 結束段
方式主要有兩大類型:“力截奔馬”式,以力取勝,或就中段之勢收束,或卒章顯志,揭示題旨;“巧釀餘味”式,以味見長,或“臨去秋波那一轉”,含蓄蘊藉,言盡意遠...
- 文學第四
服在外車上,與人說己注《傳》意;玄聽之良久,多與己同。玄就車與語曰:“吾久欲注。尚未了;聽君向言,多與吾同,今當盡以所注與君。”遂為服氏注。【...
- 玉樓春·洛陽正值芳菲節
《玉樓春·洛陽正值芳菲節》是宋代學者歐陽修的詞作品。詞作主要通過景物環境和自己旅途生活抒寫依依深情,深婉含蓄,言盡意長。...
- 知書達禮·詩經
《詩》之雅,或鏗鏘,或幽怨,或清雅,或柔潤,言盡意遠,感盪心靈,《詩》之頌,或雄健,或肅穆,或虔誠,或謙恭,迴旋跌宕,意蘊無窮書名 知書達禮•詩經 出版社...
- 魏晉玄學(魏晉時期出現的學派)
重要成就與影響: 歐陽建的《言盡意論》,認為客觀世界是離開人的概念和語言而獨立存在的,但語言概念又是人們用以說明客觀世界的工具。這駁斥了當時玄學家認為語言...
- 語義圈
(一)言盡意論言與意之間的交集部分,符號與解釋者之間可以形成表達關係。46.言者,以諭意也。(《呂氏春秋·離謂》)47.執其所言而意得見,心之辨也。(《墨子...
- 輝煌中國:中國哲學智慧
言意之辯和《言盡意論》/76 葛洪和《抱朴子》/78 佛教的傳入與盛行/80 因果報應和神不滅論/82 佛教哲學的重要著作:《肇論》/84 一統經學局面的著作...
- 中國哲學史(中國傳統哲學的歷史)
名與物、言與理的關係如同響與聲、影與形的關係一樣,是彼此一致的,所以言能盡意。這是用唯物主義認識論的觀點對忘言忘象說的反駁,但對於“言”、“象”在...
- 歐陽姓
著有《言盡意論》。後因讒言被趙王司馬倫所殺。文章政事;獨步廬陵:全聯典指宋朝時期的歐陽修,廬陵人,中進士甲科,與韓琦同居相位,以文章冠天下,有《新五代史...
- 荀俁
馮友蘭認為荀俁和荀粲兄弟在這個辯論中,荀俁主張「言盡意」,荀粲主張「言不盡意」,而且荀俁所說的「言盡意」,是就性與天道等形而上的實體和原理而言的。...
- 問來使
陶淵明的詩問而有答,則顯得有點言盡意止,給人以複製生活的感覺。在詩的內容上,則有精煉和繁冗之分。王維詩獨問梅花,簡練蘊藉;陶淵明詩詩還問到其它事情,顯得...
- 中國邏輯史
從而使這本《中國邏輯史》成為一本包括年代最長和最具有新意的中國邏輯史通史...在揭露“以言為盡悖”等包含邏輯矛盾的詭辯命題中,進一步反映了矛盾律原則。《...
- 公元316年
這與裴頠的《崇有論》不同,後者肯定事物的有和有的先天性,並認為與萬物有關,與歐陽建的言盡意論一樣是對玄學的背叛,郭象是玄學的古典典範。郭象完成的玄學...
- 三國兩晉散文
西晉時期言意之辨、有無之辨十分激烈,是當時議論散文的一個主要內容,其中歐陽建的《言盡意論》和裴的《崇有論》是哲學史上的重要著作。此外,劉毅有《請罷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