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蔽

解蔽

隱蔽和解蔽是指利用某種化學反應降低干擾物質的濃度以消除干擾的方法稱為隱蔽(或掩蔽);在被隱蔽後的金屬離子絡合物的溶液中,加入一種試劑,將金屬離子釋放出來的方法稱為解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解蔽
  • 外文名:demasking
  • 套用學科:分析化學
  • 別稱:破蔽
基本信息,套用,常用方法,

基本信息

解蔽作用,在金屬離子絡合物的溶液中,加入一種試劑(解蔽劑),將已被EDTA或掩蔽劑絡合的金屬離子釋放出來的過程,稱為解蔽或破蔽,所用試劑稱為解蔽劑。例如,用絡合滴定法測定銅合金中Zn2+和Pb2+。試液用NH3水中和,加KCN掩蔽Cu2+、Zn2+,此時Pb2+不能被KCN掩蔽,故可在pH=10時,以鉻黑T為指示劑,用EDTA標準溶液滴定Pb。

套用

舉例:Zn2+與Mg2+共存時,為了分別測定兩者的含量,可以先在pH=10的溶液中,加入KCN,使Zn2+形成[Zn(CN)4]2-配合離子而掩蔽,用EDTA滴定Mg2+。然後在滴定完Mg2+後的溶液中加入甲醛,破壞[Zn(CN)4]2-配合離子,使Zn2+重新釋放出來。用EDTA滴定Zn2+
解蔽反應如下:
[Zn(CN)4]2- +4HCHO+4H2O=Zn2+ +4OH- +4HOCH2CN

常用方法

1、置換反應,將掩蔽劑變為不反應的型體;
氟離子能隱蔽Zr4+,使它不與二甲酚橙發生顯色反應如加入足夠的Be2+,使形成更穩定的BeF,則Zr2+被解蔽而發生顯色反應。在pH=2時,鈮和鉭與草酸絡合,使鈮酸和鉭酸不析出如加入Al3+並加熱至90℃,則鉭從草酸絡合物中被Al3+置換而析出鉭酸,可用重量分析測定Cu2+能與二乙基氨荒乙酸鹽絡合成Cu(DDC)(DDC為二乙基氨荒乙酸二乙銨),加入Ag後起置換反應,生成Ag(DDC),釋放出Cu2+,可用EDTA滴定。
2、調節pH值;
調整pH增加酸度,絡合物會離解而釋放出金屬離子,解除隱蔽。酒石酸和檸檬酸在微酸性或弱酸性溶液中能隱蔽鐵和鋁,當溶液酸性增強時,它們被解蔽。
3、除去隱蔽劑;
氰化鉀在鹼性溶液中能隱蔽Cu、Ni、Zn、Cd等離子而形成M(CN)型絡離子,但只有Zn和Cd的氰絡合物能為甲醛分解。解蔽的鋅或鎘可用EDTA滴定。向Ag(SCN)絡離子的熱溶液中加入鹼性過氧化氫,可將SCN分解而將汞解蔽。鉛、鎘、鋇、鉍的EDTA絡合物不能沉澱成磷酸鹽,如用過氧化氫加熱破壞EDTA,則可生成沉澱;
4、用物理方法除去配位體以及改變金屬離子的價態等。
有些隱蔽劑會與一種價態的金屬離子穩定絡合而與另一種價態的絡合能力極弱,改變價態可發生解蔽。例如,在微酸性溶液中,硫代硫酸根與Cu穩定絡合,不與PAN發生顯色反應。如將溶液調至微鹼性,則絡合物中的Cu被氧化成Cu2+,它與硫代硫酸根的絡合能力很弱,就可與PAN起反應。在鹼性溶液中,Fe2+與2,2'-聯吡啶穩定絡合,發生顯色反應(成血紅色)。如加入氧化劑,則Fe2+被氧化成Fe3+而生成Fe(OH)3沉澱,不再與聯吡啶反應。
在某些情況下,掩蔽與解蔽完全是兩個可逆過程。如掩蔽鎂時,使溶液pH值大於12,以產生氫氧化鎂沉澱。解蔽時,只是使溶液pH值小於10,使沉澱溶解重新釋放出鎂離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