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思維對科學思維的解蔽》是2007年6月25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鵬翔。
基本介紹
- 書名:歷史思維對科學思維的解蔽
- 作者:張鵬翔
- ISBN:9787500462118
- 頁數:276
- 定價:22 元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6月25日
- 開本:32開
- 條 形 碼 :978-7-5004-6211-8
內容簡介,目錄,作者介紹,
內容簡介
科學思維表明了傳統存在論哲學與科學的內在一致性,即設定性。這種設定性或假定性自身就造成了遮蔽。歷史思維則代表了生存論哲學向歷史學尋求支持的內在一致性。歷史思維就是要在歷史的境域裡對科學思維想當然的、自明的原始設定進行解說,從而澄明出活生生的思維活動本身。這種解說既要從機械、僵化、繁複的理性邏輯里敞明出本真的思維創造性、科學創造性,又要從我們自以為是的、單一的科學生活里還原出本真的人和人的生活,藉以對由所謂的科學時代而給我們造成的異化狀態進行糾偏。
目錄
緒論 現代哲學的歷史轉向及歷史學轉向
一 馬克思哲學實現的歷史轉向
二 馬克思哲學內部實現的歷史唯物主義轉向
三 現代西方哲學的歷史轉向
四 現代哲學的歷史學轉向
五 歷史思維的初步提出和規定
第一章 在思維立足點上的解蔽
第一節 人的生存與物的存在
一 科學思維是立足於物的,歷史思維則是立足於人的
二 物的本質是存在,人的本質則是生存
第二節 可能性存在與現成性存在
一 歷史是可能性存在
二 歷史的自由與必然是在可能性的存在境域裡獲得和解的
三 可能性存在對現成性存在的組建
第三節 活動性存在與靜態性存在
一 歷史是活動性存在
二 歷史思維是以活生生的思維活動作為自己現實的本體論基礎的
三 歷史是關係性存在、“無性”存在
第四節 歷史的客觀性
一 歷史的客觀性是由可能性和偶然性來解釋的
二 可能性、偶然性的客觀性來源於人的生存機制
三 生存需要的本體論意義
第二章 在思維樣式上的解蔽
第一節 邏輯與歷史
一 邏輯對歷史的強加
二 歷史是邏輯的源泉
三 歷史以體驗、情緒等非理性的因素構成了理性認識邏輯的開端,邏輯的全部秘密就在於其開端處
四 認識的主觀前提是歷史的產物
第二節 領會、理解、解釋
一 領會是邏輯的前提
二 理解是認識的前提
三 歷史思維的建構性
第三節 歷史思維澄明出了思維的本真狀態
一 歷史思維就是有創造性的活生生的思維活動本身,科學思維卻是這種活生生的思維活動本身異化、外或對象化了的產物
二 問題邏輯
第三章 在思維規律上的解蔽
第一節 矛盾是一種境界
一 科學思維把矛盾設定為外在的物性(存在與無),只是在現成性的層次里操作矛盾
二 歷史思維從人的生存機制去理解矛盾
三 作為境界的矛盾
第二節 境域是更加本真的存在
一 兩種存在並行不悖(可能性存在、現成性存在)
二 兩種境域的存在
三 存在自身的矛盾是在歷史的境域裡獲得解決的
第三節 歷史境域的重演
一 歷史是重演的
二 歷史思維遵循重演律
三 重演律對矛盾律的顛倒
第四章 在思維境域上的解蔽
第一節 從人的時間性、空間性看時間、空間
一 本真的時間、空間都是從人的生存來領會的
二 人的時間性是統一過去、現在、未來的真正的整體性
三 時間性境域是更加本真的存在
第二節 從過去到未來
一 未來決定性與過去決定性
二 由未來決定性而產生的向後的解釋順序
第三節 從時間解釋空間
一 科學思維是空間性思維
二 歷史思維是時間性思維
第五章 在思維學科基礎上的解蔽
第一節 科學對史學的僭越
一 科學思維向歷史學的盲目移植
二 傳統存在論哲學對史學的僭越
第二節 史學不同於科學
一 自然與歷史的分野
二 史學家與科學家面對各自對象的態度是不同的
三 科學研究的方法與歷史學研究的方法是不同的
第三節 史學對科學前提的解說
一 史學是關於人和人性的學問
二 史學是關於思維本身的學問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張鵬翔,男,1970年生,漢族,黑龍江省五常縣人,廣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1992年畢業於齊齊哈爾師範學院,獲學士學位,2000年在吉林大學獲馬克思主義哲學碩士學位,2003年在吉林大學獲馬克思主義哲學博士學位。學術領域為歷史哲學,主要興趣是科學與哲學在思維方式上對比問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