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甲兵學院(解放軍坦克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甲兵學院

解放軍坦克學院一般指本詞條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甲兵學院(Army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s),簡稱“陸軍裝甲兵學院”,是陸軍兵種類高等教育院校,隸屬解放軍,院本部地處北京盧溝橋畔。該學院素有“陸戰之王的搖籃”美稱,是全軍裝甲兵人才培養基地、裝甲兵戰法訓法與陸上突擊裝備技術創新研究基地、陸軍院校對外合作交流視窗。

院本部(北京)前身為1953年在哈爾濱成立的軍事工程學院裝甲兵工程系,1961年以該院係為基礎在西安成立裝甲兵工程學院;1969年遷址北京,與第二坦克學校合併組建坦克技術學校,1976年更名為裝甲兵技術學校,1978年更名為裝甲兵技術學院,1986年恢復裝甲兵工程學院名稱;1999年5月由總參謀部轉隸總裝備部。2017年7月,陸軍裝甲兵學院於由原裝甲兵工程學院、裝甲兵學院、裝甲兵技術學院調整組建,副軍級,轄院本部、蚌埠校區和士官學校。該學院是全國重點工科院校,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是全軍16所學歷教育院校之一。

截至2023年6月,建有1個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中心、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全軍重點實驗室為代表的各類實驗中心(室)253個,建有覆蓋軍事共同、兵種專業、綜合演練各類訓練場地(館)141個。現有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1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術學位授予權,2個軍事領域和4個工程類別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有4個軍隊“十三五”重點建設學科專業領域、2個軍隊重點學科、3個北京市重點學科;開設15個本科教育專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甲兵學院
  • 外文名:Army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s
  • 簡稱:陸軍裝甲兵學院 
  • 創辦時間:1953年9月1日 
  • 辦學性質:公辦高校
  • 學校類別:軍事類
  • 學校特色:全軍裝甲兵人才培養基地 
    裝甲兵戰法訓法與陸上突擊裝備技術創新研究基地 
    陸軍合成部隊建設諮詢與服務基地 
    裝甲兵優良傳統和先進文化創新傳承基地 
    陸軍院校對外合作交流視窗 
  • 主管部門: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 
  • 現任領導:李勝利(院長)(校長) 、楊忠(政委) 
  • 專職院士數: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 
  • 本科專業:15個(截至2023年6月)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0個(截至2023年6月) 
    專業學位授權軍事領域2個(截至2023年6月) 
    專業學位授權工程類別4個(截至2023年6月)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截至2023年6月)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個(截至2023年6月) 
  • 國家重點學科:軍隊“十三五”重點建設學科專業領域4個(截至2023年6月) 
  • 校訓:信念 求實 獻身 
  • 地址:豐臺校區(本部):北京市豐臺區杜家坎21號裝甲兵工程學院
    蚌埠校區: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區
    士官學校:吉林省長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 院校代碼:91006 
  • 主要獎項:陸軍裝甲兵學院獲全國兵棋推演大賽冠軍(2018年10月) 
    裝甲兵初級指揮軍官融合式培養探索——“一線四階”鑄魂礪劍育人體系創新實踐獲國家級二等獎(2023年4月) 
  • 知名教師:單東升 、瞿凡森(政治教導員) 
歷史沿革,學校前身,合併組建,辦學條件,院系概況,學科建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合作交流,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研究成果,學術資源,校園環境,校園文化,學校標識,精神文化,社團文化,校區情況,豐臺校區,蚌埠校區,士官學校,行政管理,校友情況,所獲榮譽,

歷史沿革

學校前身

學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3年9月1日成立的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裝甲兵工程系。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甲兵學院
第二坦克學校軍官教導連第一期學員畢業典禮
1961年以該係為基礎在西安成立裝甲兵工程學院。1969年遷址北京,與第二坦克學校合併組建坦克技術學校;1976年更名為裝甲兵技術學校;1978年更名為裝甲兵技術學院;1986年恢復裝甲兵工程學院名稱,同年,取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99年5月,根據全軍院校體制編制調整,學院由總參謀部轉隸總裝備部

合併組建

2015年12月17日,學院整體轉隸陸軍。2017年,陸軍裝甲兵學院以原裝甲兵工程學院、原裝甲兵學院、原裝甲兵技術學院為基礎重建,轄院本部(原裝甲兵工程學院)、蚌埠校區和士官學校,裝甲兵學院、裝甲兵技術學院前身分別為1950年成立的坦克學校和1951年組建的第三戰車編練基地。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截至2018年5月15日,學院設有蚌埠校區、士官學校、基礎部、軍政基礎系、車輛工程系、兵器與控制系、信息通信系、裝備保障與再製造系、演訓中心等9個系部;截至2023年,設有15個本科專業。
學院專業設定
院系名稱
專業名稱
本科專業
機械工程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火力指揮與控制工程
指揮信息系統工程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
無人裝備工程
作戰指揮
通信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無人系統工程
偵察情報
裝甲車輛工程
武器系統與工程
裝備保障工程
資料來源:(截至2023年6月)

學科建設

學院擁有以工學和軍事學為主體、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綜合性學科體系,形成了覆蓋裝甲兵作戰指揮、偵察情報、兵種戰術等全環節,陸軍主戰裝備機械、控制、信息、武器等全技術,裝備論證、研製、試驗、使用、維修到再製造等全壽命的學科專業布局。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甲兵學院(解放軍坦克學院)
陸軍裝甲兵學院
截至2023年6月,學院有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1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術學位授予權,2個軍事領域和4個工程類別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有4個軍隊“十三五”重點建設學科專業領域、2個軍隊重點學科、3個北京市重點學科;開設15個本科專業。
學科建設類型
類別
名稱
北京市重點學科
導航—制導與工程、車輛工程、材料加工工程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兵器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
博士一級學科授權點
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博士二級學科授權點
導航—制導與控制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點
控制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數學、光學工程、電氣工程
註:截止至2024年(名單不全)

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6月,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專家1人,“求是獎”獲得者5人,國家“萬人計畫”教學名師2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畫(萬人計畫)4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軍隊科技領軍人才及培養對象6人,軍隊學科拔尖人才及培養對象10人,軍隊青年科技英才3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軍優秀教師16人,全軍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1人、優秀青年基金2人、軍委科技委卓青青年基金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8人。
院士
姓名
院士類別
備註
中國工程院院士
-
徐濱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
已去世
備註:資料來源(截止至2023年2月)
類別
姓名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專家
常天慶
“求是獎”獲得者
馬曉慶、董世運、魏世丞
國家“萬人計畫”教學名師
郭齊勝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馬曉軍
全軍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獲得者
臧克茂
軍隊科技領軍人才培養對象
郭齊勝
註:參考資料來源(名單不全)(截止至2024年)

教學建設

學院擁有以工學和軍事學為主體、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綜合性學科體系,形成了覆蓋裝甲兵作戰指揮、偵察情報、兵種戰術等全環節,陸軍主戰裝備機械、控制、信息、武器等全技術,裝備論證、研製、試驗、使用、維修到再製造等全壽命的學科專業布局。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甲兵學院(解放軍坦克學院)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學員在校期間主要學習四個方面的知識。
第一個方面是大學教育的基礎知識,主要包括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大學語文、大學英語、計算機基礎等。
第二個方面是軍政素質訓練,主要包括軍事理論、軍事技能、政治理論等。
第三個方面是相關學科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
第四個方面是著眼將來崗位任職的需要,與裝甲裝備密切相關的理論與技能。
學院本部於1994年在全軍院校首創了全員、全程、全方位、全時空的系統化德育工程,為新形勢下複合型軍事人才培養奠定了思想根基。具體實施內容為:
第一學年,在幫助學員實現從地方青年到革命軍人、從高中生到軍校學員的“兩個轉變”上“奠基”;第二學年,在扭住學員人生觀、世界觀和人生觀這個“總開關”上“培基”;第三學年,在提高學員政治鑑別能力、辯證思維能力的“兩個能力”上“強基”;第四學年在倡導學員到邊疆、到艱苦地區、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和自覺服從組織分配的“三到一服從”上“固基”。
學院建有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有覆蓋軍事共同、兵種專業、綜合演練各類訓練場地(館)141個。
十八大以來,先後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軍隊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0項、二等獎12項、三等獎30項;

合作交流

學院是全軍首批對外開放單位,先後為50多個國家和地區培訓外軍留學生3500餘名,接待了80多個國家300餘批次軍事代表團;先後圓滿完成了美國國防部長、俄羅斯陸軍司令、駐華武官團參訪和“中外記者進軍營”等重要外事活動,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展國際軍事交流的重要視窗。
同時,通過專家互訪、合作研究、聯合培養等方式,廣泛開展國際合作,與波蘭、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大學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關係。此外,學院充分發揮駐地優勢,常年依託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高校進行師資力量培訓,與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高校聯合開展科研項目攻關。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6月,學院擁有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1個(裝備再製造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等)、軍事科研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1個(機械產品再製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裝備保障研修中心、裝甲兵研究所、裝備動力研究中心等研究中心,以3個全軍重點實驗室(全軍裝備表面工程重點實驗室等)為代表的各類實驗中心(室)253個。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甲兵學院(解放軍坦克學院)
國家工程中心
科研平台
類別
名稱
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
機械產品再製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
裝備再製造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等
國家工程中心
裝備保障工程仿真中心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裝備表面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全軍重點實驗室
裝備再製造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全軍裝備表面工程重點實驗室等
註:參考資料來源(名單不全)

研究成果

學院主要承擔陸軍數位化部隊建設、“高新工程”裝備培訓、集團軍信息系統裝備綜合集成建設培訓;先後承辦了全軍“基地化、網路化、模擬化”軍事訓練成果展示、陸軍輕型高機動部隊裝備展示、民營企業高科技成果展覽暨軍民融合高層論壇、再製造國際論壇等重大活動。裝甲兵初級指揮軍官融合式培養探索——“一線四階”鑄魂礪劍育人體系創新實踐、面向合成營軍官指揮素養培育的兵棋推演課程創新與實踐獲國家級二等獎。
十八大以來,學院先後獲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軍隊)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9項、二等獎69項、三等獎186項,獲專利授權623項。
由學院本部與杭州工商聯會員企業浙江美科斯叉車有限公司、浙江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共同完成的“全方位移動平台關鍵技術研究與系列化產品研發”項目,被評為2014年“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學術資源

截至2015年5月,學院本部圖書館藏書近50萬冊,擁有50TB數字圖書文獻資源,與國家圖書館、總裝備部科技情報所等大型圖書資料中心建立了在線上檢索。
學院本部《裝甲兵工程學院學報》是以反映裝甲兵裝備工程技術、軍事理論等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學術刊物,創刊於1987年4月,雙月出刊,2002年國內外公開發行。2005年2月,《裝甲兵工程學院學報》被總參、總政批准為全軍軍事學重點建設學術期刊。曾先後獲得總參第一屆優秀期刊獎、全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評比三等獎、北京市高校系統自然科學學報評比一等獎。先後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英國“科學文摘(INSPEC)”等中國國內外知名期刊源與資料庫收錄。

校園環境

校園文化

學校標識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甲兵學院(解放軍坦克學院)
陸軍裝甲兵學院院徽
陸軍裝甲兵學院院徽由軍徽、陸軍軍徽、99坦克、書本、長城、齒輪、麥穗、橄欖枝、學院名稱、始創年份等元素構成,其中“人民裝甲兵”字樣為毛主席題寫。

精神文化

信念、求實、獻身
辦學理念特色:傳承大將精神,服務陸軍建設,緊貼裝備育人;
人才培養特色:全程貫穿培養、交叉滲透強化、指技融合育人;
鐵甲文化特色:傳承哈軍工、根植裝甲兵、面向新時代。“忠誠使命、艱苦創業、嚴謹治學、求實創新、尊師重教、合力育人”的“哈軍工”傳統,“忠誠無悔、忠武無敵、忠勇無畏、忠正無私”的光達精神,以及“鐵心向黨、鐵血育人、鐵骨礪劍、鐵拳打贏”的鐵甲文化,是學院發展的精神火種與力量源泉,是學院獨特的文化標識。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甲兵學院(解放軍坦克學院)
許光達大將雕像

社團文化

截至2015年5月,學院本部成立了包括美術攝影部、音樂舞蹈部、戲劇文學部、科技網路部等在內的38個學員俱樂部,全部由學員自主管理。通過開展各類競技體育比賽,組織各種文娛活動等,豐富學員的課餘生活。該校跆拳道隊在學院承辦的第五屆全國大學生跆拳道錦標賽中,與75所高校對抗,獲得4金5銀和團體總分第一名的成績;攀岩隊應邀赴澳門參加第七屆全國大學生攀岩錦標賽,面對來自俄羅斯、加拿大等國家共43所中國國內外高校的強手,摘得2項冠軍;龍舟隊參加北京市龍舟大賽,連續多年蟬聯冠軍,校內舉辦軍事體育運動會等。此外,該校還有長跑隊、登山隊、鑼鼓隊、游泳隊、定向越野隊等一批特色隊伍。

校區情況

截至2024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甲兵學院有院本部(北京豐臺)、蚌埠校區(安徽蚌埠)、士官學校(吉林長春)三個校區。

豐臺校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甲兵學院(解放軍坦克學院)
陸軍裝甲兵學院—院本部(北京豐臺)
校區地址:北京市豐臺區杜家坎21號
郵編:100072
院本部:院本部為原裝甲兵工程學院,前身是1953年在哈爾濱成立的軍事工程學院裝甲兵工程系。陸軍裝甲兵學院豐臺校區是裝甲兵生長軍官培養主陣地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工學、管理學、軍事學學術學位,電子信息、機械、材料與化工、能源動力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學習地點均在院本部(北京)。

蚌埠校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甲兵學院(解放軍坦克學院)
蚌埠校區正門(安徽蚌埠)
校區地址: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區
郵編:233000
蚌埠校區為原裝甲兵學院,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坦克學校;蚌埠校區是裝甲兵指揮軍官任職培訓基地。軍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第一年基礎課程學習在院本部(北京),後續專業課程教學和學位論文工作原則上按照“學員跟導師走”的要求,分別在院本部(北京豐臺)或蚌埠校區(安徽蚌埠)完成。

士官學校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甲兵學院(解放軍坦克學院)
士官學校正門(吉林長春)
校區地址:吉林省長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郵編:130031
士官學校:士官學校為原裝甲兵技術學院,前身是1951年組建的第三戰車編練基地。是裝甲兵士官培訓基地。

行政管理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院長
李勝利
政委
資料來源:(截止至2022年)

校友情況

校友情況
姓名
職務
滕敘兗
作家
王青海
陸軍裝甲兵學院教授、總裝信息化專家組專家

所獲榮譽

時間
榮譽
2018年10月27日
陸軍裝甲兵學院獲全國兵棋推演大賽冠軍
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