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閣碾壓混凝土壩

觀音閣碾壓混凝土壩

觀音閣碾壓混凝土壩(Guanyinge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Dam) 位於中國遼寧省本溪縣境內的遼河支流太子河幹流上,以防洪、供水為主,兼有灌溉、發電等綜合利用效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觀音閣碾壓混凝土壩
  • 平均徑流量:11.1億立方米
  • 水庫總庫容:21.68億立方米
  • 水位相應庫容:14.2億立方米
概述,大壩特點,大壩工程,

概述

觀音閣碾壓混凝土壩(Guanyinge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Dam) 位於中國遼寧省本溪縣境內的遼河支流太子河幹流上,以防洪、供水為主,兼有灌溉、發電等綜合利用效益。壩址控制流域面積2795平方公里,水庫可使下游本溪市和遼陽市防洪標準提高至500年一遇洪水,遼陽以下農田防洪標準達到50年一遇洪水;還可將下游參窩水庫校核洪水標準由1000年一遇提高至10000年一遇。 壩址處河谷成不對稱U形,左岸山高坡陡地形完整;右岸溝谷發育,是南北展布的低矮單薄山脊;地形高程一般為300m以下。壩基主要為張夏結晶灰岩,岩體特性可滿足混凝土壩的要求,壩踵多為崮山組灰頁岩互層。大壩為碾壓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82m,由擋水、溢流、底孔及電站壩段組成(圖1)。共分65個壩段,壩頂全長1040m,壩體混凝土總量182.7萬立方米,其中碾壓混凝土量為96.58萬立方米。溢流壩為12個12m寬的表孔,最大泄量9492立方米/秒,設12m×8.7m弧形鋼閘門,採用挑流消能。大壩及主要水工建築物設計洪水標準為1000年一遇,相應洪峰流量為15700立方米/秒;校核洪水標準為10000年一遇,相應洪峰流量為22000立方米/秒。工程區地震基本烈度為Ⅵ度,設計烈度為Ⅶ度。

大壩特點

(1)該壩是中國第一座採用RCD工法建設的碾壓混凝土重力壩,大壩斷面為“金包銀”形式,外部和基礎為常態混凝土,內部為碾壓混凝土。常態混凝土上游防滲層厚3m,下游保護層厚2.5m,基礎墊層厚2m,壩體剖面見圖2。碾壓混凝土設計指標:抗壓C15、抗滲W2、抗凍F50。壩址多年最低月平均溫度-21℃,屬嚴寒地區,且施工期中有5個冬季,冰凍嚴重。配合比為:膠凝材料總量130kg/立方米,水泥91kg/立方米,粉煤灰39kg/立方米(占膠凝材料總量的30%)。骨料為天然河卵石,四級配,最大骨料粒徑120mm。單位用水量為75kg/立方米,控制出機稠度VC值為15s±5s。碾壓層厚81cm,分3層攤鋪,一次碾壓,壓實層厚75cm。層間間歇3d~5d,層間結合鋪2cm砂漿。碾壓混凝土與其周圍的常態混凝土同時升高。施工機械化程度高,人均機械裝備率0.14台件,平均混凝土澆築速度187立方米/h,最高日強度5300立方米,最高月強度10.7萬立方米,最高年強度50.48萬立方米。
觀音閣碾壓混凝土壩
(2)壩址位於喀斯特發育區,壩基及右岸近壩山體透水性強,防滲帷幕工程量大。設計防滲帷幕線全長1627m,其中河床段長1036m,帷幕灌漿總進尺20.5萬m,防滲面積18萬平方米。設計防滲標準為1Lu。防滲帷幕灌漿孔距2m,排距1.2m,局部為3排孔,多數為2排孔,最大孔深131m,灌漿壓力5MPa。施工方法採用小口徑鑽孔,自上而下逐段鑽灌,孔口封閉,孔內循環,不待凝高壓灌漿工藝。在中國率先全面使用灌漿自動記錄儀,排除人為因素干擾,及時、準確地對灌漿過程進行監測,有效地控制了帷幕灌漿的質量。

大壩工程

土石方開挖97.2萬立方米;混凝土澆築182.7萬立方米,其中碾壓混凝土96.6萬立方米;灌漿20.58萬m,總投資24.34億元。
工程1990年開工,1995年建成並投入正常運用,發揮了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