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泉(湖北省漢川市南河鄉觀音泉)

觀音泉(湖北省漢川市南河鄉觀音泉)

位於蘇州虎丘山觀音殿後,井口一丈余見方,四旁石壁,泉水終年不斷,清澈甘冽,又名陸羽井。陸羽與唐代詩人盧仝評它為“天下第三泉”。此泉園門橫楣上刻有:“第三泉”三字,每年吸引大量遊人前來遊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觀音泉
  • 外文名:guanyinquan
  • 地點:南河鄉北部,山巒疊峰的泐山中
  • 特徵:一清一濁,兩水匯合,涇渭分明
南河鄉北部,眾峰蟠絡,在山巒疊峰的泐山中,有一山泉,名叫觀音泉。觀音泉有兩個泉眼,同時湧出泉水,一清一濁,兩水匯合,涇渭分明,絕不相滲。遊人到此觀賞無不驚嘆兩泉之水:"奇哉!觀音泉"。這一奇異的自然景象,不僅引起許多遊客的興趣,也招來一些自然科學研究工作者探索其中奧秘,至今眾說不一。.....觀音泉既然以觀音命名,當然就與觀音菩薩的傳說有關。民間傳說此地有石身觀音壁立泉上,手裡的淨瓶噴出兩股水柱,一清一濁,清水賑濟人間良善,濁水洗淨塵世污垢。清代同治《漢川縣誌》記載:"此泉歲嘗一洗,洗出如脂,久始澄清,東清西濁。"古人有詩曰:“不通汝漢不通淮,一滴清泉何處來,想是瓶中清靜水,忽從地湧上蓮台”。兩說均涉及觀音菩薩,為觀音的命名作了注釋。
巍峨壯麗的觀音廟,與觀音泉緊緊相鄰,既顯示出自己的特色,也把觀音泉烘托得丰韻多姿。觀音寺內觀音金像輝宏莊重,栩栩如生,其大廳楹聯"松前洗缽雲垂地,石上讀經月在天。"不僅意境深邃,情景交融,也使觀音泉意在其中,耐人尋味。
觀音泉北谷的黃檀洞,也算觀音泉的奇景之一,這裡四面環山,唯中間平若砥,很多平整光滑的大方石參差排列,如幾如凳,相傳為神仙隱居之所,身人其洞,如臨仙境,仿佛看到仙人們在石上對弈,仿佛聽到陣陣仙樂的餘音。
觀音泉一帶,曾是革命者的搖籃,當年叱吒風雲的紅二十五軍政委王平章,便在這裡建立了根據地與敵周旋,不少烈士的鮮血,曾染紅了這裡的沃土,聳立在觀音泉西麓的烈士塔(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就是最好的見證。
解放後,觀音泉已被闢為林場,現在觀音泉周圍已林木蔥翠,菊花溢香,奇葩鬥豔,異草崢嶸,把觀音泉裝點得更加秀美。觀音泉已成為人們旅遊、憩息息的適宜場所。
觀音泉在蘇州虎丘觀音殿後,泉井所在的小院,清靜幽雅,園門上刻有“第三泉”三個大字。第三泉又名“陸羽井”,據《蘇州府志》記載,陸羽曾在虎丘寓居,發現虎丘泉水清冽沽瑩,甘美可口,便在虎丘山上挖一口泉井,所以得名。劉伯當評此水為第三。
與第三泉相通的還有“劍池泉”,在蘇州虎丘山下。一入“別有洞天”的園門即是劍池,門旁有“虎丘劍池”四個大字,筆力雄勁,為唐代顏真卿所書。據文獻記載,劍池之下,為春秋晚期吳國國君闔間之墓,為建該墓,當時徵調10萬民士,鑿池三年方成。因闔間愛劍,下葬時以寶劍3000殉葬。相傳秦始皇和東吳孫權曾遣人在此鑿石求劍,無成。鑿處遂成深2丈的長方形深池,故名劍池。池旁峭壁如削,刻有“風壑雲泉”四字,筆法圓潤,傳為宋代米莆所書。
虎丘雖然是座小山,但其山勢雄奇如蹲虎狀,它的峰頂,更像從海中湧出狀。虎丘寺石泉水,加上“碧螺春”,在此煮茶品茗,別有一番情趣。難J怪元朝名大顧瑛夸曰:“雪霧春泉碧,苔浸石瓷青,如何陸鴻漸,不入品茶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