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大士像》是仇英、董其昌、文徵明創作的一幅中國書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觀音大士像
- 作者:仇英、董其昌、文徵明
- 分類:中國書畫>繪畫
- 尺寸:詩堂29×29cm;畫心55×28.5cm
《觀音大士像》是仇英、董其昌、文徵明創作的一幅中國書畫。
【名稱】元趙奕觀音大士像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元代 【文物原屬】故宮舊藏 【文物現狀】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簡介】元趙奕(西元14世紀前期)大士像,竹崖上,白衣大士趺坐,龍女隨侍身後。大士手中所持的淨瓶,幻化出一朵祥雲,善財童子立於雲上,躬身作揖禮敬。觀世音,為佛教諸菩薩的首席。唐時因避...
馬頭觀音,先天自有觀音法身,是六觀音之一,因以馬首置於頭頂,故稱此名。馬頭觀音是六道中畜牲道的護法明王,也稱馬頭明王、馬頭金剛或馬頭大士。簡介 外形 馬頭觀音通體赤紅,三面八臂,三目圓睜,獠牙外露,頭髮和鬍鬚著紅黃兩色並向上豎起,呈獅子無畏相。馬頭觀音的三面表示空靈悟性,八臂表示智悲雙運,三目...
《觀音大士像》是仇英、董其昌、文徵明創作的一幅中國書畫。作品簡介 【款識】仇英實父制。【鈐印】十州(朱文)、實父圖書(朱文)【題跋】披襟散發遊行自在,以救苦心遍十方界,廣錫胤嗣眾生攸賴,咦請看甘露灑垂楊,頓令超出紅塵外。嘉靖丙辰(1556年)仲冬朔日,長洲文徵明敬題於停雲館。鈐印:文徵...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 年代:宋代 題材:宗教 作者:佚名 技法:絳彩 原作尺寸:131.70×56.20cm 作品簡介:是幅繪觀音菩薩身著華麗錦衣,披配各式瓔珞,藍色的長髮垂肩,首戴莊嚴寶冠,冠中安置一尊阿彌陀佛像。一手執柳枝,一手持透明玻璃水杯。足踏青、白蓮花各一,款步而行,衣帶飄揚。其容貌寧和,狀甚安詳。
觀音大士造像 《觀音大士造像》是近現代畫家糜耕雲創作的一幅中國畫。畫作內容 尺寸:90×54cm 款識:南無觀世音菩薩。甲子元宵懷風堂糜耕雲敬造。印文:糜旭之印、耕雲老年、懷風堂、糜耕雲七十後作
菩薩,有文殊、普賢、彌勒、日光、月光、虛空藏、地藏,以及隨侍阿彌陀佛的二十五菩薩、觀世音等,不勝枚舉。其中觀世音菩薩尤為著名。觀世音菩薩又稱觀世音大士、觀自在、白衣大士等。菩薩兩字是梵語菩提薩埵的縮寫,也有譯成大道心眾生、大士、高士、覺有情等。明王 明王,有不動明王、降三世、軍荼利、大威德...
觀音,全稱“觀世音”,是梵文Avalokites' Vara的意譯,又譯作“光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觀音聲”等,別稱救世菩薩、蓮花手菩薩、圓通大士等。“觀世音”意思就是,世間一切遇難眾生只要一心稱念該菩薩名號,菩薩就會及時觀其音聲而前來相救。《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說:“觀世音...
株洲觀音岩,位於株洲縣城南5公里的湘江河畔, 南北朝梁武天監七年(508)建空靈寺,中奉觀音大士像,故又名觀音岩。株洲觀音岩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由南側山門拾級而上,有一牌坊上書空靈岸三字。過牌坊,為沿江石壁棧道,長約100米,曲折有致,直通寺內。寺後有石洞,縱深14米,高2.7米,寬9米,洞口與寺...
這是一幅白描畫,觀音菩薩長髮披肩,頭後有透明圓光,在華麗的坐榻上抱膝而坐。他的五官娟秀,眼細嘴小,是一尊女相觀音。作品簡介 秘殿珠林續編(乾清宮),頁95 故宮書畫錄(卷五),第三冊,頁127 故宮書畫圖錄,第三冊,頁21-22 白描觀音大士發安阿彌陀佛坐像,身披瓔珞,抱膝恬坐於大床上,其持物...
《觀世音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也有這樣的說法:“若造像觀音,坐華屋,著五色衣,胡跪拿掌,面向佛看,聽佛說法。下作毗陀,天女互跪坐,手奉花冠,著白衣,上向菩薩。”穿白衣而聽佛說法,用以表示聽從心地的純淨無邪和對佛的尊崇。《鹹淳臨安志》記載:“晉天福四年,得奇木刻觀音大士像。錢忠懿王夢白衣...
清吳道子款觀音大士像軸 清吳道子款觀音大士像軸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繪畫。
大乘之閣這尊佛像的全稱是大慈大悲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是與此世間眾生最有緣之菩薩,備受佛教徒的尊敬。觀世音的全稱,是梵文Avalokite svara的音譯,音譯“阿縛盧枳多濕伐羅”。又譯作:“觀世音”、“光世音”、“觀自在”等,別稱救世觀音、圓通大士等。“觀世音”意即世間一切遇難眾生只要一心稱念菩薩...
南海觀音作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觀音菩薩的道場,普陀山久負盛名,普陀山南海觀音像也是中國最有名的觀音露天立像,體現了觀世音菩薩“慧眼視眾生,弘誓深如海之法身”。佛像採用新型仿金銅精鑄,為普陀山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觀,成為海天佛國的象徵。“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觀音大士,是世上佛教信...
民國黃樨荃白描觀音大士像軸 民國黃樨荃白描觀音大士像軸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繪畫。
待人們一一照過驚疑不定之時,觀音菩薩現出寶相,但人們看到菩薩的相貌卻是有嗔有怒有喜,大不一樣。於是,人們便用菩薩沒有拿走的錢塑了一座三面觀音像供奉起來。表示觀音菩薩告誡眾生不要以為做了惡沒人知道,要多做善事,所謂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沒有人逃得了因果報應。6、白衣觀音 白衣觀音又稱白衣大士...
九龍觀音 九龍觀音是一件收藏於成都烏木藝術博物館的文物。此展品測定年份為5400±120年。其整體線條自然流暢、栩栩如生、維妙維肖。九龍觀音,有“九龍通聖”的美好傳說和寓意。觀音大士身側九龍環繞,發鬃面容柔美秀潤、超凡脫俗,襯托出觀音的空靈,悠閒自在心態,讓人嘆為觀止。現收藏於成都烏木藝術博物館。
《天竺寺參觀音大士像》是詩人王弘誨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何來三竺倚山椒,妙相莊嚴絕世囂。祥鳥擬窺丹鷲出,曇花偏傍白猿嬌。摩珠峰頂晴看月,梵語江門隱聽潮。六鑿塵根俱洗盡,可容香缽解金貂。作者簡介 王弘誨,字紹傳,號忠銘,廣東瓊州定安人。博觀群書,日記千言,弱冠登嘉靖四十年解元,四十四...
老僧說此為觀音大士,憫汝悲障重,垂方便示化。此後陝西地方誦經者益多。宋黃庭堅《觀音贊》說:"設欲真見觀世音,金沙灘頭馬郎婦。"十一、德王觀音(長者身):趺坐岩畔,右手持楊枝,左手置於臍前,表卅三身之梵王,梵王乃之主,其德殊勝,故稱德王。十二、水月觀音(居士身):作觀水中月形狀,以喻諸...
金廷標觀音大士圖,瀋陽故宮藏畫。立軸絹本設色,縱168、橫81厘米。作於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繪觀音大士足踩祥雲迎風而立,神思沉靜,兩手交合,頭帶寶冠,肩披輕紗。左上鈐“乾隆御覽之寶”,中鈐“珠林秘殿”,右上鈐“乾隆御筆”、“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寶蘊樓書畫錄”、款署“乾隆二十六年長...
13、一葉觀音:一葉觀音是七十二觀音相之一,因觀音乘一片蓮葉漂浮水上,故一葉觀音又稱蓮葉觀音。 相傳鄱陽湖一帶常遭水患,淹沒農田,沖毀房屋。一年盛夏之時,連降了一月的暴雨,湖水暴漲,巨浪滔天,眼看就要衝毀湖堤,洪水直下,一瀉千里,後果不堪 構想,萬千百姓的性命繫於一髮之間。觀音大士救苦救難,乘一...
唐朝宰相、名畫家閻立本,年輕時畫了一幅普陀觀音大士畫像。畫裡的觀音菩薩,頭戴珠冠,身穿錦袍,酥胸微袒,玉趾全露,右手執楊枝,左手托淨瓶,真是栩栩如生。明代成碑 明萬曆十六年(1588),抗倭名將侯繼高督師海疆,順游普陀,將歷年所得閻立本和吳道子所繪觀音像勒石,植碑於寶陀寺(今普濟寺)前殿。
另外一張照片與這一張基本相同,慈禧太后不是坐著而是站立著,左手拿著淨水瓶,右手拿著楊柳枝。她左邊身後有一個身穿武將戲裝的人,雙手合十,胸前捧著金剛杵。慈禧右邊站立著一個少女,手捧一函書冊。這兩張照片的布景中都有一塊寫有“普陀山觀音大士”的木牌,這兩張照片顯然是同一時間照的。當年給慈禧太后...
觀音寺之由來源於坊間。相傳,明萬曆十三年(1583)三月十五日,山民戴仁學等人拜於南海普陀山,朝聖歸來途經一山,見祥光閃于山中,三夜不斷。觀音菩薩託夢於戴仁學,告之此山某洞有觀音大士像。已醒,戴仁學遂循山探訪,果見一古洞,觀音大士像立於鐘乳石壁上。籌資重建 戴仁學見狀即奔告於鄉里。後鄉人籌資...
大士岩是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時任徐州知州姜焯所建,原為放鶴亭僧舍。興建僧舍挖地基時,發現一巨石長約八丈。姜焯授意工人雕為觀音大士像,原石當中有白紋一道,橫亘腰間,隨示名玉帶觀音,為了保護造像,建大殿三間,庇覆其上,後又陸續擴建,形成一座由園通寶殿、韋馱殿,僧寮、亭台、閣道組成的...
關於觀世音菩薩的形象,南北朝多依經典作男子,唐以後常作女相。是佛教中最受崇拜的菩薩。觀世音或譯作觀自在,古譯作光世音,唐代因避太宗李世民名“世”故略稱為觀音。所以現代翡翠雕刻中仿唐的觀音一般雕刻成為男相。觀音亦稱為大士、觀世音、觀自在菩薩、觀音菩薩、觀音媽、觀音大士。觀世音的道場在浙江...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觀音大士,是世上佛教信眾的信仰核心。“南海觀音慈悲大千,普陀新景光照千秋。”1995年劉大為先生受普陀山重興之祖、普陀山佛教史上第一位全山方丈---妙善長老委託,主創了普陀山南海觀音立像手稿,並得到了妙善長老的指點修正。普陀山南海觀音立像始建於1996年,1997年農曆...
根據這個詞意,中國古代翻譯的佛經中,還把菩薩譯為“開士、大士、聖士、法臣”等名稱。如把觀音菩薩稱為“觀音大士”,把普賢菩薩稱為“普賢聖士”。 在佛教初創的小乘時期,僅把釋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無成佛的悉達多王子稱為菩薩。大乘佛教創立後,根據“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論,把凡是立下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