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經四帖疏

淨土宗教經典《觀無量壽經》的注釋書。亦稱《觀經疏》、《證誠疏》或《四帖疏》。唐·善導大師注。4卷。此書由玄義分、序分義、定善義、散善義四部分組成,故稱《觀經四帖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觀經四帖疏
  • 性質:觀無量壽經的注釋書
  • 別名:《觀經疏》
  • 作者善導大師
《四帖疏》內容,《疏》其特點是,《四帖疏》版本,

《四帖疏》內容

《四帖疏》認為,一切善惡凡夫都可以仰仗阿彌陀佛的願力,往生極樂淨土。《疏》將把稱名念佛作為正業,而把讀經、禮拜、讚嘆、觀察作為助業,認為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均可往生淨土。這“他力”和“稱名念佛”兩個立場,構成了後世淨土宗的基本點。

《疏》其特點是

①辨《觀無量壽經》的宗體不同。以觀佛三昧及念佛三昧二義為宗,一心回向發願往生淨土為體。
②顯示往生的門路不同。即經中所說定、散二門,本書以十六觀的前第十三觀為定善,後三觀為散善,定善是韋提希啟請,散善是佛陀自說。
③淨土的果體不同。眾生所生的淨土和所見的彌陀佛身,本書認為是報身報土,並主張凡夫身可以帶業往生。
④指出須要發三種心。即若有眾生願生淨土者,發三種心即得往生;一為至誠心即真實心,二為深心即深信心,三為回向發願心。
⑤指出唯有念佛蒙阿彌陀佛光明攝取。善導大師據《觀經》“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之義而自設問:“備修眾行但能回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普照唯攝念佛者?”,隨即指出因念佛之行有“親緣”、“近緣”、“增上緣”三種特別之處,所以“自餘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校也”。
⑥說明二類淨業,一者正行,二者雜行。正行是依據淨土三經一論所說,為讀誦、觀察、禮拜、稱名、讚嘆五行。其中稱名行,即念佛名號,為正行中的正定業,《疏》曰:“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其餘讀誦、觀察等四行作為回向,名為助業。除此正助二行已外自余諸善悉名雜行。
⑦第一次指出《觀經》雖然說的大段是觀想,實際在暗示持名。善導大師根據經文“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註解道:“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四帖疏》版本

此書傳入日本後,註疏甚多。著名的有淨土宗良忠的《觀經四帖疏傳道記》15卷,證空《觀經四帖疏他筆鈔》10卷,智圓《觀經四帖疏私聚鈔》16卷,顯意《觀經四帖疏楷定記》36卷、《觀經四帖疏疑端》4卷,南楚《觀經四帖疏重笠鈔》12卷,圓慈《觀經四帖疏西山康永鈔》3卷,了音《觀經四帖疏六角鈔》8卷,立信《觀經四帖疏深草鈔》10卷,貞凖《觀經四帖疏新記》16卷等;淨土真宗的義教《觀經四帖疏講錄》14卷,慧然《觀經四帖疏顯彰記》11卷,嚴藏《觀經四帖疏證定訣》10卷,自牽《觀經四帖疏證定鈔》26卷,僧朗《觀經四帖疏記》10卷,普行《觀經四帖疏私記》7卷,了空《觀經四帖疏郢匠記》16卷,僧睿《觀經四帖疏義疏》4卷,月筌《觀經四帖疏會解》22卷,深勵《觀經四帖疏講義》20卷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