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物取象《易傳》的哲學、美學觀點。意謂模仿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具體事物的感性形象,確立具有象徵意義的卦象。《周易·繫辭下》:“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指明八卦等《易》象由觀物取象而成的過程和方法。《易》“成天下之文”(《繫辭》上),《易》象的形成、確立與藝術形象的創造顯然是有相通之處。“聖人有以見天下之頤,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同上).“象也者,像此者也”(《繫辭》下)。藝術形象正是對於這些“物象”的模擬。模擬是從“觀物”到“取象”的過程,只有觀察天地之文以及它們的交感、聚散,才能根據自己的直接感受,提煉、概括、創造出象徵物象的藝術形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觀物取象
- 來源:《易傳》
- 方式:仰觀俯察
- 意義:“象”是對於宇宙萬物的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