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學中以觀測地震現象為主的分支學科。一般來說,僅指地震儀器記錄資料的獲得和分析處理。
地震學中以觀測地震現象為主的分支學科。一般來說,僅指地震儀器記錄資料的獲得和分析處理。
地震學中以觀測地震現象為主的分支學科。一般來說,僅指地震儀器記錄資料的獲得和分析處理。英文 observation alseismology;解釋 包括觀測點選址,地震台網、台陣的觀測及數據處理自動化等。觀測是地震學家研究地震和地球內部結構的主要手段;...
地震學(seismology),研究固體地球介質中地震的發生規律、地震波的傳播規律以及地震的巨觀後果等課題的綜合性科學。固體地球物理學的一個分支。緒論 研究固體地球的震動和有關現象的一門科學,固體地球物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不僅研究...
用地震儀測定地面震動大小、發震時刻和地點等的一種觀測方法。通過研究地震活動的規律來進行預報可能發生的破壞性地震的方法,通常稱"以震報震"。1966年在我國河北邢台地區發生的7.2級地震中,人們曾總結出"小震鬧、大震到"的諺語。1...
現代測震學除了上述的研究內容外,還增加了許多內容,有:①地震觀測方法的研究(如台陣觀測,台網觀測)。②地震信號採集、傳輸和記錄技術的研究。③地震信號實時自動計算機處理的方法和技術的研究。④整套測量系統的傳遞函式的測定方法和...
全球範圍內,由國際地震學中心收集和整理來自世界各地約850個地震台的觀測數據,用計算機測定地震基本參數,並編輯出版國際地震中心通報(BISC)。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幾個多地震的省份都設立了區域地震觀測網,全國已有20多個基準...
當地震學為工程服務的時候,這種對近場效應的忽視就不能容許了,因為工程上所感興趣的地域恰恰是逼近震源一、二百公里的範圍之內。強震觀測工作就是針對這個範圍進行的。由於工程上的需要和強震觀測工作的促進,在20世紀60年代關於地震近...
地震作用 觀測是地震學家研究地震和地球內部結構的主要手段;地震儀記錄到的地面運動是地震學家開展研究工作的基本數據。地震儀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東漢時期張衡發明的候風地動儀,但是這台儀器只能記錄地震波到來的方向,故也稱為“驗震器”...
書中包括了地震學基礎知識和測震工作基本技能兩部分。其中,前五章以介紹地震學與測震學基礎知識為主,後五章以介紹測震台站和台網的建設、運行維護和數據處理的基本技術為主。具體內容包括地震學基礎、地震基本參數的測定、地震觀測...
勘探地震學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地震波在不同岩層分界面上所產生的反射、折射或衍射來確定這些界面的幾何關係,從而尋找地下的地質構造,特別是油氣圈閉。由於所用的震源是人工控制的,對地震波傳播的時問觀測可以達到很高的精度。地震方法是...
1962年原蘇聯梅德韋傑夫(C.B.Me且Be且eB)著有《工程地震學》一書,內容包括地震區劃和小區劃以及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反應。1983年日本又出版了金井清著的《工程地震學》,涉及了地震觀測、地震活動性、地面和建築物的振動、地震破壞...
古地震觀測是指中國先民在對抗地震災害中,除了發明候風地動儀來觀測地震以外,還通過數千年來的切身體驗和觀察,記載了大量的地震前兆現象的行為。簡述 中國先民記載了大量的地震前兆現象,例如地聲、地光、前震、地下水異常、氣象異常、...
《地震觀測技術與儀器》是2007年 地震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哈夫斯科夫 阿爾瓜西爾。基本信息 書 名:地震觀測技術與儀器(附光碟)定 價: 70.0 元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供使用地震儀器的地震學家和技術人員閱讀。本書試圖概述當前...
5.4 觀測和套用 第6章 地震射線 6.1 波動理論向射線理論的過渡 6.2 近震地震射線與地殼構造 6.3 遠震地震射線及地球深部構造 6.4 地球內部的速度分布 第7章 地震波的激發和震源機制 7.1 地震斷層和震源區的應力狀態 7.2 ...
在成果產出和套用上,加強觀測資料的套用和基礎研究。在人才隊伍的建設上,大力培養觀測技術研發人才隊伍以及加大觀測、分析人員的培養力度。與會專家和代表在研討會上就超寬頻帶觀測技術的發展以及超寬頻帶觀測在地震學、地球動力學和地震...
目前中心在職職工23名,其中研究員(含正研級高工)6名,副研究員(含高級工程師)6名,主要開展地震觀測技術,前兆觀測技術和數字地震學資料套用研究。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地震觀測技術實驗室介紹: 地震觀測實驗室以增強地震監測...
流體和固體的動態運動,火山中的傳播路徑通常是極不均勻的、各向異性的和吸收性的,具有不規則的地形和界面,包括各種尺度和方向的裂縫。因此,火山地震學對地震學家來說是最具挑戰性的,它需要在設計實驗和解釋觀測方面的獨創性。
研究方向 1、實時地震學套用研究 2、地震預測綜合方法研究 3、強地震孕育發生機理及短臨階段預測研究 4、地震活動性與地震孕育過程關係研究 5、地震預報基礎理論研究 6、區域地震台網觀測技術研究 7、地震現場科學考察技術 ...
從而提高了觀測的精度,特別有利於在天然地震很少的地區進行地殼深部構造研究。此外,通過固定地震台網或根據需要布設的臨時台網,對核爆炸等產生的地震波進行監測記錄,並分析研究,也是爆炸地震學的主要內容之一。
2.9.7 觀測簡正振型 102 2.9.8 簡正振型合成地震圖 105 2.9.9 振型衰減、分裂和耦合 108 延伸閱讀 109 問題110 編程112 第3章 地震學和地球結構 113 3.1 引言 113 3.2 折射地震法 114 ...
同時,在1883年開始對東京清周圍進行一等水準網的地殼垂直形變觀測。到1930年又建立了地殼形變的連續觀測方法。日本在積累近百年觀測資料基礎上,地震學家坪井忠二(C.Touboi),於1933年研究了 多次地震時地殼的不連續應變變化值,得出...
4.9 全球體波觀測 練習 第五章 走時數據的反演 5.1 一維速度反演 5.2 線性擬合 5.3 τ(p)反演 5.4 線性程式設計和規則化方法 5.5 歸納:一維速度反演 5.6 三維速度反演 5.7 地震定位 練習 第六章 射線理論:...
這本以中國地震局原局長陳章立研究員為主編,鄭斯華、劉傑研究員等為副主編的文集,匯集了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地震圖像與數字地震觀測資料套用研究實驗室”研究人員及其合作者近年來在數字地震學研究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全書共5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