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前村(福建省浦城下轄村)

觀前村(福建省浦城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地處福建省浦城九石渡自然景區境內的觀前村,是個具有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古村,自古以來為中原入閩重要水運碼頭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觀前村
  • 所屬地區:福建省浦城
  • 面積:29.78平方公里
  • 人口:3000多人
概述,歷史,

概述

舊時,溪中船排往來如梭;埠岸酒肆歌樓鱗次櫛比;街中遊人客商摩肩接踵,曾有“歌舞繁華之地,名人過化之鄉”之美譽。文化積澱異常豐厚, 1998年曾被福建省政府評為歷史文化名村。如今,人們走進村中不僅依然可以看到大量的古民宅、舊祠廟等明清建築,以及堪稱江南一絕的沿河吊角樓。南宋愛國大詩人謝翱的故居就在觀前村。觀前村至今還保留著一塊明萬曆元年(1573)的《皋羽謝先生祠記》石碑。歷史上南宋文學家江淹、宋代的朱熹、明代的徐霞客都在此駐足並留下了讚美這裡山水的詩文。
觀前村

歷史

觀前村,位於福建省浦城縣境內南浦溪畔。北距縣城南浦鎮約23km。 觀前村的興起,是"仙霞古道和南浦溪",閩浙兩省重要的水陸聯運線。在古代,錢塘江和閩江分別是浙江和福建境內的交通命脈。它們之間橫亘著仙霞山脈,穿過這條山脈而連線閩江和錢塘江的是仙霞古道,仙霞古道的南端即閩江航運的起點--浦城的南浦鎮,它的北端--浙江省江山市的清湖鎮,是錢塘江南源的航運起點,從清湖鎮到南浦鎮的路程,約有120km.。
觀前村與金斗山隔溪相望,金斗山有道觀,名金斗觀;村落在金斗觀前,故取名觀前。觀前有上坊、中坊、下坊3個村,面積(包括山、田)29.78平方公里,700餘戶,3000多人。
觀前在南朝就得到開發,已有航運業,唐代就比較繁華。自宋以來,已是浦城至建甌一帶的重要水運碼頭,為商賈仕宦北上中原、南下福州的必經之路,也是物產集散的重要碼頭。兼之此地風光秀麗,過客均在此停舟系泊,沿溪酒肆歌樓、客舍貨棧密布,街市甚為繁榮。其後,歷代沿襲。至1958年,賽(岐)浦(城)公路修通,水運衰退,街市逐漸冷落。
觀前村保留有大量古建築。沿溪的古碼頭、吊腳樓;卵石路面,建有涼亭的古街;深宅高牆的四合院;規模巨大、壯觀的水東社、關帝廟、觀音閣、謝氏宗祠、葉氏宗祠、張氏宗祠等公共建築,保留有宋至明、清歷代建築風格。
觀前依山傍水,古人稱“二水交匯,三山秀麗,誠南浦之名區”。村前溪水迴旋,村後金山、銀山、龜阜山環列,形成獅岩宿霧、龜阜眠雲、筆岫乾霄、飛瀑濺珠、橫樑疊翠、輪溪激漲、夏漲浴牛、秋江縱壹鳥八景。
觀前還有謝氏賢祠(謝翱故居)、禪寂寺、大宋敕賜南京光祿夫人陳、胡氏集穴之墓、大口窯窯址等名勝古蹟。
從南朝江淹起,眾多名人都曾遊歷觀前,留下許多佳作。江淹游觀前九石山,寫下《赤虹賦》;宋朝理學家朱熹的老師劉子翬到金斗山遊覽,寫下五律《金斗山望瀑布》;朱熹的父親朱松游觀前,住宿禪寂寺,寫下七言古詩《宿禪寂院》;朱熹應劉圭父之約,游觀前金斗山時,寫下七律《劉圭父約為金斗之游次韻獻疑聊發一笑》;明代,福建興公詩派壇主徐勃和詩人陳衎留下游觀前詩作多首;地理學家徐宏祖(號霞客)寫下《游金斗山小記》。清代,名人遊覽觀前更多,琉球使者程順則曾5次奉命率隊到中國向清廷進貢都經過浦城,並在觀前停泊遊覽,留下吟詠小武當山詩8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