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親賢遠佞
- 讀音:qīn xián yuǎn nìng
- 釋義:巧言諂媚的人
- 出處:《前出師表》
基本介紹,前出師表,原文,全文解釋,單字解釋,時代意義,
基本介紹
【詞目】親賢遠佞
【讀音】qīn xián yuǎn nìng
【釋義】佞:巧言諂媚的人。
唐·韓愈《順宗實錄》卷三:“爾其尊師重傅,親賢遠佞,非道勿履,非禮勿行。”
《明史·列傳七十二》:“上疏勸太子親賢遠佞,勤學問,戒逸豫,帝嘉之。”
【事例】
1.嘉靖親近嚴嵩
2.宋高宗親近秦檜
4.漢文帝親近賈誼
前出師表
原文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2>,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3>。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4>,欲報之於陛下也<5>。誠宜開張聖聽<6>,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7>;不宜妄自菲薄<8>,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9>。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23>;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24>。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23>。侍中、尚書、長史、參軍<25>,此悉貞良死節之臣<26>,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27>,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28>。先帝不以臣卑鄙<29>,猥自枉屈<30>,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31>。後值傾覆<32>,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33>,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全文解釋
先帝開創大業還沒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現在天下分為三部分,益州人力疲憊民生凋敝,這實在是形勢危急、存亡難料的關鍵時刻啊。然而侍奉守衛的大臣們在宮廷里毫不懈怠;忠誠有志的將士們在疆場上捨身忘死地戰鬥(的原因),這是因為他們追念先帝對他們的厚遇,想要報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實在應該廣開言路,聽取群臣的意見,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鼓舞志士們的勇氣,不應該隨便看輕自己,說話不恰當,以至於堵塞了忠臣勸諫的道路。
宮中、朝廷中,都是一個整體,獎懲功過、好壞,不應該因在宮中或在府中而異。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條法令或者盡忠心做善事的人,應該交給主管的官判定他們受罰或者受賞,來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而不應當有偏袒和私心,使宮中和朝廷刑賞之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這都是些善良誠實的人,他們的志向和心思忠誠無二。因此先帝把他們選拔來給予(輔佐)陛下。我認為宮內的事情,無論事大事小,都應當拿來問問他們,然後施行。一定能夠彌補缺點和疏漏之處,有很大好處。
將軍向寵,性情品德善良平正,通曉軍事,過去任用過他,先帝稱讚說他能幹,所以大家商議推舉他為中部督。我認為軍營里的事情,都拿去問問他,一定能夠使軍隊團結和睦,好的壞的各得其所。
親近賢臣,遠離小人,這是先漢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遠離賢臣,這是後漢所以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次跟我談論起這些事,沒有一次不對桓帝、靈帝的昏庸誤國表示慨嘆和痛心遺憾的。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都是堅貞可靠,能以死報國的忠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這樣漢室的興盛,就可以計算日子等待了。
我本是個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種,在亂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求在諸侯中揚名顯貴。先帝不認為我身份低微,見識短淺,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廬來拜訪我,拿當時的大事詢問我,因此我深為感慨和奮激,於是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後來遇到兵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重任,在危難的時候奉命出使東吳,那時以來已經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深知我做事嚴謹慎重,因此在臨終的時候把國家大事囑託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早晚憂愁嘆息,害怕託付沒有成效,有損先帝的聖明。因此我五月率兵南渡瀘水,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地方。如今南方已經平定,兵器裝備已經充足,應當獎賞率領三軍,北伐平定中原,希望竭盡我平庸的才能,剷除奸邪兇惡的敵人,復興漢朝王室,回到以前的都城。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忠於陛下職責本分的事情。至於處理事情斟酌情理,有所興革,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言,就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的任務了。
希望陛下把討伐奸臣,興復漢室的任務交給我,如果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用來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如果沒有發揚聖德的忠言,那就責備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怠慢,用來揭示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該自行謀劃,詢問治國的好道理,察明採納正確的言論,深深地追念先帝的遺願,我就受恩、感激不盡了。
現在我要出征遠離陛下,面對著表文眼淚滴落,(激動地)不知道說了什麼。
單字解釋
<2>益州:漢行政區域十三刺史部之一,地有今四川省,甘肅省和陝西省一帶,當時治所在成都,這裡指蜀漢。疲弊:貧弱。
<3>誠:確實是。秋:時候,日子。古人多以“秋”稱多事之時。
<4>蓋:發語詞。追:追想。殊遇:優待。
<5>報:報答。陛下:對皇帝的稱詞。
<6>宜:應該。開張聖聽:擴大聖明的聽聞。聖:古時對皇上的尊稱。
<7>恢弘:發揚、振奮的意思。
<8>妄自菲薄:毫無理由地自己輕視自己。
<9>引喻失義:說話不恰當。路:途徑。
<10>宮中:指宮庭內朝中的親近侍臣,如文中的侍中、侍郎之類。府中:指丞相府中的官吏,如文中的長史、參軍等。
<11>陟(zhì秩):升。臧(zāng髒):善。否(pǐ匹):惡。
<12>作奸:做奸邪事情。犯科:觸犯科條法令。及:或。為:做。忠善:好事。
<13>有司:有關的專管官署或官吏。論:判定。
<14>侍中、侍郎:都是皇帝左右的親近侍臣,不僅隨從出入,還備顧問。侍郎,即黃門侍郎。郭攸之:南陽人,性和順,先後與費禕、董允同為侍中。費禕(yī衣):字文偉,江夏鄳(盲meng)人,後主即位時為黃門侍郎,後遷侍中,位至大將軍,錄尚書事。延熙十年,被魏降人郭偱刺死。董允:字休昭,後主即位時為黃門侍郎,尋遷侍中,以能抑制宦官黃皓,對後主多有匡助,以侍中兼尚書令。
<15>愚:“我”的謙稱。以為:認為。無:無論。
<16>悉:都。咨:詢問。
<17>裨補闕漏:彌補缺點和疏漏之處。
<18>向寵:蜀大臣向朗的兄子,後主時先後任中部督和中領軍。
<19>性:性格。行:品行。淑均:和善公平。
<21>舉寵為督:當時蜀大臣擬推舉向寵為中部督,主管宮廷禁軍的事務。
<22>行陣:軍隊的行列,泛指軍隊。
<23>先漢:猶言前漢,西漢。
<24>後漢:指東漢。傾頹:傾覆、頹敗。
<27>貞良:堅貞誠實。良,忠誠坦白。死節:以死報國的氣節。
計日而待:指很快就會到來。
<28>躬:親自。南陽:漢郡名,治所在宛(今河南省南陽市)。苟全:苟且保全。
<29>求:追求。聞達:有名聲。聞:聞名。達:得志,顯貴。
<30>卑鄙:地位低微,見識鄙陋。
<31>猥(wěi):辱,這裡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屈尊前來相訪。
<32>許:答應。驅馳:奔走效勞。
<35>傷:有損。明:英明。
<37>駑鈍:這裡以劣馬(駑)和不鋒利的刀(鈍)來比喻才能的平庸。
<38>攘除:剷除,排除。奸凶:指曹魏。
<39>舊都:指漢朝曾建都的長安和洛陽。
<40>斟酌損益:斟情酌理,掌握分寸。
<41>進:奉上。盡:完全。
<42>托:交付,託付。第一個效:效力的機會。第二個效:功效,成效。治:處罰。靈:在天之靈。
<43>慢:怠慢、疏忽。
時代意義
“親賢遠佞”的時代意義
聖賢,框扶社稷之才,造福於民;奸佞,敗壞朝綱之輩,禍國殃民。親賢遠佞者,乃明君、聖君也,能創造一個繁榮盛世;忠奸不辨,賢佞不分者,昏庸之君也,能腐朽一個社會。親賢遠佞,無論是在古代的君主社會,還是在今天的民主時代;無論是在官場,還是在商場,或是平頭百姓的生活圈子裡,親賢遠佞都是同樣的道理。這就是本文所研究的親賢遠佞之時代意識和現實意識。
一、“親賢遠佞”的含義理解
“親賢遠佞”一詞來源於諸葛亮的《出師表》,由“親賢臣,遠小人”一句演變而來。佞,即奸佞、小人之意。“親賢遠佞”是專為勸諫古代君王明忠奸、辨賢佞而用,即親近有才能的賢人,疏遠阿諛奉承的小人。曾有學者這樣評價《出師表》:“看《出師表》不流淚者,必為不忠”。可見,諸葛亮先生是何等的苦口波心啊,然這阿斗劉禪,又何以不能理解這“親賢遠佞”的道理呢?其實,這“親賢遠佞”的道理也並不難理解,莫說是他一位君主,就連一般的平頭百姓都知道:是賢臣就親近他、重用他,是小人就遠離他、並除掉他,多簡單的一個道理呀。然而,要理解這一道理並不難,難就難在賢臣與小人該如何去識別,這才是關鍵的關鍵。
二、“親賢遠佞”的文化烙印
在我國歷史上,凡能親賢遠佞者,必能開創一個繁榮昌盛的盛世,如我國的盛唐時期,因有納諫如流的一代聖君李世民,便有了敢於死諫的魏徵,於是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時代。又如漢朝的“文景之治”、清朝的“康乾盛世”等,每一個盛世時代的出現,絕不是偶然,總會有一位親賢遠佞的聖君出現。反之,每一個朝代滅亡的軌跡,也都是忠奸不分、賢佞不辯的昏庸之君放權於奸佞,不斷迫害忠臣,的結果,最典型的如安祿山判亂、魏忠賢當權以及岳飛、戚繼光之死等。在新中國的現代史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動亂,也是毛澤東晚年時期“四人幫”這一夥奸佞作亂的結果。同樣,一個企業的興衰成敗也離不開一個親賢遠佞的英明領導。
三、古今“親賢遠佞”的典範
所謂一代之治,必有一代人才治之;一代聖君,必有一代賢才輔之,這已是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在我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親賢遠佞,得到賢臣輔助,開創一代繁榮盛世的典範很多,筆者認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周文王、劉備和李世民。
3.1 文王聖賢太公輔。紂無道,天下起而伐之。在商紂統治時期,無道紂王的“親佞害賢”,在奸佞的慫恿和煽動下,賢臣被大量殘害,朝綱敗壞,社會極度混亂,天下民怨四起。在眾多的伐紂義軍中,唯有周文王堪稱聖賢君主,最能親賢遠佞,於是便得到了一代奇才姜子牙的輔佐。其時,姜太已年逾八十,由於未遇聖君,他也苦等了八十年。這便是“太公八十遇文王”的故事。得遇周文王后,太公深感知遇知恩,在輔佐文王的四十年里,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終於輔佐文王開創了一個和平盛世。
3.2 劉玄德三顧茅廬。臥龍芻鳳得其一者可平天下,這是時下仁人志仕對一代奇才諸葛亮治國策略的評價。然而,在劉備身邊的一些人,很是不理解他為什麼要對一個山野村夫如此的禮賢下士,一顧、二顧還三顧。用張飛的話說,“一山野村夫而已,何必大哥親自前往,我等用一根麻繩綁將而來便是”。事實證明,劉備是正確的。如何沒有他的“三顧茅廬”,就不可能得到諸葛亮這位治世奇才,也不會有後來“三足鼎立”的局面,更不可能有劉備的帝王之位。
3.3 李世民巧除奸佞。李世民敢於納諫,得到魏徵、徐茂公、秦叔寶等一乾賢臣良將的鼎力輔佐,開創了史稱“貞觀之治”的大唐盛世,可謂是親賢遠佞的典範。在李世民的君主生涯里,敢於冒死直諫的魏徵經常提醒他要親賢遠佞,但誰是賢臣呢?他經常對身邊的每一個進行細緻的觀查和分析,像魏徵這等鞠躬盡瘁的,自然就是賢臣。那誰又是小人呢?平時雖有人賢臣良將經常進言說身邊某人是奸佞,須及早除掉,但又苦於沒有證據,他無法確認。有一次,他帶領身邊的親信到城裡視察民情,走到一棵彎樹下,他便對這棵彎樹評論了一番:哎呀,這棵樹怎么長得這么彎呢,真是百無一用。這時,身邊的一名親信連忙接過話題,也是把這棵彎樹好好地評論了一番,他評論得比李世民更加的銳利,比入木三分還要入木三分。行罷,又遇見一棵高大畢直的樹,李世民又故意地把這棵樹評論一番。還是那位親信搶先接過話題,也把這棵樹好好的評論了一番,他評論得還是比李世民的要更加細膩,更加的入木三分。就這樣,李世民馬上證實了這位很會討好主子的奸佞,並果斷地除掉了他。
四、“親賢遠佞”的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
4.1 以史為鑑正後人。在古代的君主專政制度下,“親賢遠佞”是專門為勸諫君主的專用名詞。在漢朝時期,曾有漢文帝“宣室求賢訪逐臣”的故事,只可惜他是“不問蒼生問鬼神”。這是典型的對賢才的遭踏,後人才有“可憐夜半慮前席”的感嘆。在民主社會的今天,選什麼樣的人、用什麼樣的人,直接關係到黨的興衰成亡,關係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成敗。因此,充分了解“親賢遠佞”的歷史文化烙印,在班子建設、民主決策等工作中,廣泛做到“親賢遠佞”,全面營造一個尊重人才、激勵人才、關心人才、善用人才的良好環境,對於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加快推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時代意義。
4.2 注重關心老實人。黨的十七大以來,中央組織部提出了要注重關心關注老實人的用人導向,強調“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鑽營者得利”,這是對新時代“親賢遠佞”的詮釋。所謂老實人,就是那些老實做人、紮實幹事、不跑不要、不拍不鑽、不圓不滑的人,這裡的“老實人”雖不完全像“親賢遠佞”所指的那樣大聖大賢,但至少與其“賢”是具有相同性質的。因此,“親賢遠佞”在領導幹部識用、用人的具體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識和警醒意義。
4.4 親賢遠佞人人實用。在我們的現實的生活中,親賢遠佞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老人常告訴我們:“不是泥黃不爛路,不是親的不害人”,說明在我們生活的圈子裡、朋友之間、夥伴之間、搭檔之間,同樣有忠奸和賢佞的存在。中國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重感情、重仁義是我們的優點,但也是我們容易被奸佞之人利用的弱點,如在傳銷的陷阱里,總是親連親、戚連戚地不斷陷進去。這有兩種現象:一種是出於好意的,牽線者本身不知道自己陷入傳銷的情況下,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讓親戚朋友有財一起發,有錢一起掙,於是儘量把自己的親戚朋友都拉進去,這也是人的一種自私心裡,是好意的自私。另一種是他本人已經知道身陷傳銷的圈套後,為了從發展下屬方面提取報酬,以彌補自己的損失,而別人又不容易上鉤,就只好從自己的親朋好友下手了。這就是我們身邊“親賢遠佞”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