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研究與思想史敘事

視覺研究與思想史敘事

《視覺研究與思想史敘事(套裝共2冊)》是重新審視和思考當代藝術歷史演變與現實狀況的一個新的角度、視野和方法。上卷“形式一觀念一話語”從歷時性的角度或是從所謂藝術史的“內在理路”,梳理了從形式到觀念、從觀念到話語這一藝術語言或視覺話語方式的轉換過程。下卷“眼與心,物與詞”從共時性的角度,分別從兩個同名主題出發,揭示和探觸內在於思想、文化、社會與政治領域中的視覺生成機制和觀看方式的變化。

基本介紹

  • 書名:視覺研究與思想史敘事
  • 作者:黃宗賢 魯明軍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品牌: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外文名:Visual Research and Narrative of History of Thought
  •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808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視覺研究與思想史敘事(套裝共2冊)》的主題為“視覺研究與思想史敘事”,這是重新審視和思考當代藝術歷史演變與現實狀況的一個新的角度、視野和方法。全書分上、下兩卷,上卷梳理了從形式到觀念、從觀念到話語這一藝術語言或視覺話語方式的轉換過程。下卷揭示和探觸內在於思想、文化、社會與政治領域中的視覺生成機制和觀看方式的變化。

作者簡介

四川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院長。文學博士。全國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教育學會理事,教育部高校藝術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著有《大憂患時代的抉擇——抗戰時期大後方美術研究》、《中國美術史綱要》、《海外藏中國歷代名畫》(第5、6卷)、《中國美術史與鑑賞》、《中國現代美術的大眾化思潮研究》等。四川大學藝術學院講師。歷史學博士。獨立策展人,批評家。近年來,先後策劃“格林伯格在中國”、“視覺與觀念:當代藝術與文化政治”、“眼與心:當代藝術與現象學視域”、“物與詞:視覺與思想”、“視覺考古:當代藝術實踐、批評與藝術史的交界”等學術會議及相關藝術展覽。著有《書寫與視覺敘事:歷史與理論的視野》等。

圖書目錄

《視覺研究與思想史敘事視覺文化與藝術史新論(上)》目錄:
上編從形式到觀念:格林伯格在中國
抽象藝術的理論死亡
格林伯格的意義
格林伯格的雙重遺產
格林伯格:現代主義與神話敘事
現代主義的“復仇”:格林伯格對極少主義的批判
格林伯格的藝術批評觀及其對美國現代藝術的影響
格林伯格與美國抽象表現主義
文化冷戰與中央情報局:“美國繪畫”的橫空出世(1945—1960)
後形式主義時期的格林伯格
圖像與語言的轉向
——後形式主義、圖像學與符號學
格林伯格能否成為我們的參照
中國有抽象主義藝術嗎?
抽象藝術的中國問題
——現代性視域下中國抽象藝術的本土化及其路徑選擇
《字球組合》中的“格林伯格”
“復調”的再造與對象的解放
下編從觀念到話語:當代藝術與文化政治
另類政治:施坦伯格和他的多重解釋論
作為“社會治療學”的觀念藝術在中國
觀念性藝術與持續闡釋一
我們為什麼沒有感知作品的能力?
革命想像、革命紀實與對革命的想像
——對發生在視覺政治中的中國當代攝影的一種考察
後革命時代的影像政治:公民倫理與革命倫理的
“道德商談”
——從小說《官司》到電影《集結號》
大眾文化與微觀政治
——當代藝術中的社會學切入
當代藝術的公共政治視界:藝術機構、藝術家及公眾
觀念的轉向:重構的政治記憶
——中國當代藝術的政治文化及其合法性問題
當代藝術與公共政治:從“圖像交往”到“藝術商談”
——以“成都春沙”(2004——2010)為中心
附錄
格林伯格在中國
——“2010格豐當代藝術論壇”綜述
“視而不見”抑或“見而不視”?
——“視覺與觀念:當代藝術與文化政治”學術研討會側記
作者簡介
上編眼與心:當代藝術與現象學視域
藝術直觀與形上學
——從意識現象學視域到身體現象學視域
姿態影像與影像化的姿態場域:從黃翊到威廉·佛塞
形上學、當代藝術與話語政治
眼與心與世界
從“看”到“看到”
——由梅洛一龐蒂的一句話談起
感同身受
——梅洛一龐蒂的可見性之謎與當代藝術
注意力與視覺性的建構:喬納森·克拉里和他的視覺研究
當代藝術及其不滿
——進入朗西埃的異見中
當代藝術中被觀看的偏差
符號、展演、症狀式閱讀:歷史的精神分析式探問
重釋“幻燈片事件”
——兼論《鬼子來了》與“國民性話語”之關聯
易象、模仿與抽象:從周易出發思考中國當代藝術的未來
下編物與詞:視覺與思想
簡析波德里亞的“物”理論
——關於物的理解與消費社會批判的一個簡明討論
在今天,藝術如何政治:雅克·朗西埃的美學一政治觀
藝術作為異質性:媒介、物性與材料
當繪畫淪為一種矯飾的藝術
——麥可·弗雷德的美術史與美術批評
現代主義辯證法的誤讀及其後果
——論弗雷德對極簡藝術的批判
劇場化:描述“物”的一種方式
嫦娥之影:金農《月華圖》與畫家的眼睛
機器與速度:隋建國的“大提速”
模擬與自然:展望的“假山石”
檔案與田野:“物”之視覺考古與當代藝術史寫作
——兼析張曉剛的言路與心路,1981—2011
用具一記憶一藝術:從日常情感到倫理政治
“眼與心:當代藝術與現象學視域”學術研討會綜述
藝術即“物”——“物與詞:視覺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述略
……
《視覺研究與思想史敘事視覺文化與藝術史新論(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