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細胞

視細胞

視細胞亦稱光感受細胞或光感受器。位於視網膜內最深處,能把光學刺激轉變成神經衝動的細胞。視細胞由外節、內節、胞體和終足四部分組成。胞體是含核的膨大部分,終足相當於軸突,內、外節相當於樹突。外節是視細胞的感光部分,有細胞膜內陷摺疊而成的片層(或圓盤)結構,其內含有感光物質。內節稍粗,含有大量線粒體,是能量代謝最旺盛的部位。外節和內節相連,從內節有9對小纖毛伸入外節,起傳遞興奮和物質的作用。

基本介紹

概述,視細胞凋亡機制,1、光損傷啟動視細胞凋亡,2、視細胞凋亡導致外核層細胞核丟失,

概述

視細胞分為視錐細胞和視桿細胞。在人的視網膜內約含有600萬~800萬個視錐細胞,12000萬個視桿細胞,分布於視網膜的不同部位。在黃斑中央凹處只有視錐細胞,而無視桿細胞。在中央凹的邊緣才開始有視桿細胞,再往外,視桿細胞的數目逐漸增多,視錐細胞的數目逐漸減少。視細胞中含有感光物質,在光刺激下,可發生一系列的光化學變化和電位改變,使視細胞發放神經衝動,衝動經視細胞(視錐或視桿)的終足傳給雙極細胞。

視細胞凋亡機制

1、光損傷啟動視細胞凋亡

從光鏡中發現,暗適應後的大鼠,在光照前及光照3h時視網膜無明顯改變。至光照6h時,視網膜外節出現空泡樣變,內節及外核層未見明顯改變。由電鏡發現,暗適應後的大鼠在光照前視網膜無形態學變化。在光照3h時,外節膜盤輕度腫脹模糊。在光照6h時,外節膜盤疊狀結構解離,間隙輕度增大,內節線粒體腫脹,外核層細胞核間隙增大,個別細胞核出現染色質邊集或向中央聚集。從TUNEL法標記中發現,光照前和光照3h時,外核層無細胞核被標記。在光照6h時,外核層有極個別的細胞核被標記,被標記的外核層細胞核皺縮,染色質凝縮成緻密的塊狀,多聚集於核膜下,呈現“新月形”及“環形”核等典型的凋亡細胞特徵性改變。有學者將這一現象稱作染色質邊集。由此可見,在光照的初期,視細胞損傷輕微,只傷及外節,繼而損傷其內節,隨著光照的繼續,視細胞損傷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細胞凋亡,即光損傷啟動視細胞凋亡的發生。

2、視細胞凋亡導致外核層細胞核丟失

在光照的初期,未出現視細胞凋亡。而在光照6h時,外核層即出現少量凋亡細胞核,外核層面積也開始減少。在光照9h時,外核層凋亡視細胞逐漸增多,細胞核逐漸減少,至光照12h時,外核層凋亡視細胞繼續增多,細胞核繼續減少。在光照15h時,凋亡視細胞數達到最高峰,外核層細胞核基本上也減少到最低水平,兩者的發展趨勢為,前者增高,後者減少,基本上是同步進行。統計學分析表明,視網膜外核層面積和視細胞凋亡的變化規律具有相關性。在損傷的外核層,無論是用光鏡還是用電鏡觀察,都未見炎性反應。這說明光照時外核層面積與視細胞凋亡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視細胞凋亡導致外核層細胞核丟失。因此,可以認為視網膜光損傷與視細胞凋亡很可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光損傷啟動了視細胞凋亡,後者導致外核層細胞核丟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