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域與轉換:文學的媒介視域與文化符號的轉換》是一本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視域與轉換:文學的媒介視域與文化符號的轉換
- 作者:管寧
- 出版社:江蘇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811302226
- 開本:32 開
《視域與轉換:文學的媒介視域與文化符號的轉換》是一本書。
《視域與轉換:文學的媒介視域與文化符號的轉換》是一本書。內容簡介本書共分為“消費文化與文學轉向”、“媒介時代的文學”、“文化符號的轉換”3個部分,對網路傳媒時代背景下文學變身的媒介動因及市場現狀進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消費...
視域與轉換 《視域與轉換》是2011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管寧。內容介紹 消費文化與文學轉向;媒介時代的文學;文化符號的轉換共三輯。
論文選登 ■構式的語言符號觀 於鑫109 書刊評介 ■一體與多元之間:認知世界的符號學方法論——讀《文學符號王國的探索:方法與批評》 李玉鳳121 會議綜述 ■轉變:意義科學的挑戰——法國符號學學會(AFS)2022年國際會議綜述 張彥梅131 ■法國符號學國際會議上的中國聲音 王天驕145 ■《語言與符號》徵稿啟事151 ...
行道與守道:元至明初文人人生模式的生成與轉換 左東嶺 明代:古典文學的文本凝定及其意義 葉曄 《金瓶梅》詞話本與崇禎本關係之內證 周興陸 生活在別處——清詩的寫作困境及其應對策略 蔣寅 “觀風望氣”、類型學與文史考證:版本學的方法論問題 石祥 文藝學(欄目主持:高翔 楊新平)主持人語 視域融合、形式...
提交論文《符號學視域中的文本意義研究》2016年11月,北京 “後經典時代世界文學經典闡釋與教學策略”全國學術研討會 宣讀論文《論文學經典的典範式獨創性》所獲獎勵 2005年4月 獲2004年度南開大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2007年5月 獲南開大學“本科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徵文二等獎 2009年12月 獲南開大學文學院雲林...
在人類文化從書寫—印刷範式向電子—數字範式轉換這一千年巨變的時代,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文藝生產媒介理論,是學界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馬克思主義文藝生產媒介理論可以為新媒介文藝生產論研究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必要的導引。②文藝生產力是文藝生產方式變革過程重要的要素。作者以前人研究為基礎,以媒介生產為視域,把...
行道與守道:元至明初文人人生模式的生成與轉換 左東嶺 明代:古典文學的文本凝定及其意義 葉曄 《金瓶梅》詞話本與崇禎本關係之內證 周興陸 生活在別處——清詩的寫作困境及其應對策略 蔣寅 “觀風望氣”、類型學與文史考證:版本學的方法論問題 石祥 文藝學(欄目主持:高翔 楊新平)主持人語 視域融合、形式...
擁抱與裹挾:數字媒介時代老年群體的媒介素養研究——以抖音平台老年主播為例 第三部分 數字素養研究 數字時代媒介素養的內涵拓展 數字移民的困境:抖音平台“奶奶帶娃”污名化現象研究 器以載道:技術視域下傳統文化符號傳播的現代調適 數字時代鄉村振興戰略中的農民媒介素養——以臨安白牛村為例 美國公共圖書館數字...
開展文化藝術創作研究;交流諮詢活動;文化藝術產品研發;成果展示與轉化;承接政府及企事業單位委託的相關服務。科研團隊 現有專兼職科研人員217人,其中首席專家11人,首席顧問4人、顧問2人,特聘研究員5人,研究員86人,副研究員63人,助理研究員49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人員85人,具有博士學歷學位人員...
9位作家、評論家、媒體人齊聚一堂,圍繞文學評論集《阿來論》和文化符號“阿來”展開了精彩對談。9位嘉賓在發布會上開展了兩場對話,第一場對話圍繞《阿來論》的創作展開具有思想深度、銳度的交流對話,第二場對話以阿來書房為例探討“阿來”文化符號的具象表達。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張學昕,文學博士。先後畢業於中國...
目前,黑龍江大學有文化哲學碩士、博士專業。基本內蘊 有學者認為:對文化哲學範式的基本定位是釐清文化哲學的問題域限,進而推進和深化當代文化哲學研究的重要前提。本文認為,文化哲學並不是文化和哲學的外在結合,其中蘊含著哲學理論範式的重要轉換和躍遷:文化哲學不僅蘊含著新的人類學範式,而且蘊含著新的哲學範式。首...
在更普遍意乂上,布拉格學派模式喚起了這樣一種轉換——將一個符號轉變成為一個具體的可感之物。視覺符號研究較早期的對象主要是繪畫、雕塑、建築等圖像藝術。現代意義的視覺符號學遠遠超出了圖像藝術,廣泛地進入戲劇、電影、舞蹈,甚至衣食住行等生活領域,構成了現代文化符號的重要一支。延伸閱讀:Saint-Martin1987,...
民國西湖景觀文學符號媒介傳播概觀 “犯中求避”:作為一種敘述頻率 體認文學作品語言的美 《紅樓夢》中“茶”之文化符號探析 互文的魅力:四大民間傳說新釋 符號學視域下中國傳統畫論的英譯研究 聲像構造:文化意義與精神消解 符號學與翻譯研究 翻譯過程·語碼·語域 建立翻譯符號學的可能性 符號的跨文化解釋與重建...
本書整體上以時間為序,對中國古代易學、諸子學、陰陽五行、河圖洛書、唐宋佛學以及陽明心學進行了跨學科的交叉研究,挖掘其表意機制與倫理思想,這不僅是促進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現代轉化,也是中國學術積極參與人類人文社科建設、為人類社會的和諧發展貢獻中國智慧的一種努力 圖書目錄 “當代中國文化符號學研究叢書”緣起 ...
52. 張同勝. 比特之境網路時代的文學生產研究讀後[J].南陽師範學院學報,2013(1).53. 張同勝. 唐宋時期經典通俗化與雕版印刷術[J].濟寧學院學報,2013(2).54. 張同勝. 古代中國文論的現代轉換問題新論[J].中國中外文藝理論研究,2012.55. 張同勝,白燕. 從紅樓夢中的教育敘事看作者問題[J].明清小說研究,...
8(一) 視域轉換:從文學到哲學 15(二) 浪漫哲學:絕對的綜合或統一 24(三) 從理論到實踐:走向政治的浪漫派 27二、 理性的“新神話”:浪漫計畫的拱頂石 35三、 新神話的四重維度 38第一章“新神話”的歷史語境 40第一節溫克爾曼:作為寓意的神話 50第二節席勒:神話與現代詩 66第三節赫爾德...
一、審美範式的轉換:從意識形態的神話到全民娛樂的對話 / 313 二、文化隱喻的時代映現:從家國情懷到娛樂新感性 / 317 三、想像的共同體:回歸傳統的“原點”與人文精神的提升 / 319 第四節 主持批評學理論——符號學視域下電視節目主持人的文化想像 / 322 一、作為符號的電視節目主持人 / ...
3.《融媒體語境下電視真人秀節目的藝術原創與價值轉換》,《中國電視》,(CSSCI)2016年第2期。4.《認知傳播視域下的電視批評觀》,《編輯之友》,第二作者(CSSCI)2016年第5期。5.《中國“高概念”電視節目的產業創新與文化博弈》,《深大學報》(CSSCI)2016年第3期。6. 《現狀·瓶頸·突圍——當下國產...
陳金星,男,福建莆田人,生於1981年11月,1998年考入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院。2002年7月四川大學廣播電視新聞專業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2005年7月四川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2014年7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畢業,獲文學博士學位。2005年8月在閩南師範大學...
哲學視域中法的語言和思維層次 工程的生存論研究 馬克思對黑格爾現代性問題的批判與哲學方式的轉換 馬克思的需要理論及其當代意義 時間是人的生命尺度:馬克思時間理論的當代闡釋 生活境界論 後形上學語境中的當代政治哲學 人力資源管理思想的哲學解讀 哲學視野中的科學發展觀:從馬克思的觀點看 歷史辯證法:青年盧卡奇...
相比被抨擊的“屎尿詩”,賈淺淺不是沒有能拿得出手的作品。《田野》里時空交錯的巧思,有動靜結合的妙語,是精緻的田園小品,也是模糊的兒時記憶。《風吹過時間的河流》亦有時空概念轉換,仿佛看到作者悵然若失,想抓住記憶的尾巴,卻只能觸摸到一片虛無的無奈。(《北京商報》評)賈淺淺是一個擁有詩歌秘密的...
1.《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唯物主義”視域中的電視》,《文藝研究》2008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影視藝術》2008年第8期轉載 2.《E·P·湯普森階級意識學說的當代審視》,《社會科學輯刊》2008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政治學》2008年第9期轉載 3.《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的範式生成與轉換》,《中國社會科學》...
跨文化傳播視域下“一帶一路”紀錄片的理念創新與發展路徑李智45 海外大型工程項目與中國國家形象的建構 ——肯亞輿論格局中的蒙內鐵路田香凝53 淺議“一帶一路”倡議的國際傳播付曉靜馮長春64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對中國形象的認知哈嘉瑩尚曉燕70 “一帶一路”話語的媒介生產與國家形象建構孫發友陳旭光...
《新俄羅斯---俄羅斯國情學與語言國情學教程》《新編大學俄語基礎教程》《俄語教學中的文化移入問題》《試論俄漢言語交際中的文化誤點及誤因》《俄羅斯人名現象及其社會心理》《面向21世紀的大學俄語教學應處理好幾種關係》《現代俄語中的行語詞語》《轉變觀念,培養新世紀素質俄語人才》《俄羅斯國情文化》《三點支撐...
11.《地域文化符號的再生產——徽州建築的當代變遷》,《藝術學界》第17輯,2017年6月 12.《旅遊演藝框架下的地方文化傳播——以黃山市三台大型演出為中心的討論》,《蘇州科技大學學報》,2017年第2期 13.《文化交流背景下民國徽州演劇活動的變遷》,《民族文學研究》,2014年第2期 14.《非物質文化遺產視域下...
胡易容.論圖像敘述:泛媒介化與敘述理論擴容.《四川大學學報》2013.5.83-89 胡易容.符號修辭視域下的“圖像化”再現.《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11.2.57-63 胡易容.多重意文的開放體系:讀《皮爾斯:論符號》[J].符號與傳媒,2016(01):199-203.胡易容,譚光輝,李瑋.中國符號學的新展面——第一屆文化與傳播符號學...
25.《儀式化生存: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面向與表征模式》,《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14年第2期.26.《中國傳統文化的媒介化生存:知識轉換、國家認同與政治合法性》,《內蒙古社會科學》2014年7期.27.《論視頻內容生產:動力、目標和路徑——基於媒介融合的視角》,《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年第5期.28.《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