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電東送工程

西電東送”工程是西部大開發的標誌性工程,也是西部大開發的骨幹工程。“西電東送”指開發貴州、雲南、廣西、四川、內蒙古、山西、陝西等西部省區的電力資源,將其輸送到電力緊缺的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和京、津、唐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電東送工程
  • 隸屬:西部大開發
  • 重要性:標誌性工程
  • 包括貴州雲南廣西
  • 解釋:標誌性工程
背景,目標,內容,意義,實際效益,

背景

實施西電東送是中國能源資源和電力負荷的不均衡性決定的。中國地域遼闊,能源資源分布極不均勻,煤炭資源的69%集中在“三西”地區(即山西、陝西和內蒙古西部)和雲南、貴州,水能資源的77%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地區。經濟較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能源資源匱乏,用電負荷卻相對集中。開發西部的水電和煤炭資源,實施西電東送是中國電力工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是變西部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滿足東部地區電力需求,促進東、西部地區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西電東送工程最早是在上世紀60年代提出的,但由於當時國家財力不足和技術水平不夠而無法實施。80年代,中國開展了實施西電東送的有關準備工作。1992年4月,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正式批准建設長江三峽水電站,進一步為西電東送的實施創造了條件。1999年,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決策,為西電東送的大規模實施提供了歷史機遇。2000年,原國家計委主持召開了西電東送發展戰略研討會,並向國務院提出了加快西電東送工程建設的建議,獲國務院同意。同年,貴州、雲南的第一批西電東送電力項目開工建設,標誌著我國西電東送工程全面啟動。

目標


西電東送”是“西部大開發”的標誌性工程。“十五”期間,“西電東送”將形成北、中、南三路送電線路:北線由內蒙古、陝西等省區向華北電網輸電,5年後將向京津唐地區送電270萬千瓦;中線由四川、重慶等省市向華中、華東電網輸電;南線由雲南、貴州、廣西等省區向華南輸電,5年後將向廣東送電1000萬千瓦。“西電東送”還將帶動中國設備製造業、電力施工業、建材業等的發展。

內容


西電東送工程是中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將西部地區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重大舉措,是西部大開發的標誌性工程和骨幹工程,由南、中、北三大通道構成,從2001年到2010年預計總投資在5300億元以上(不包括三峽電站)。南通道是指開發西南地區水電和雲南、貴州的火電,相應建設輸電工程聯合向廣東送電。中通道是指以三峽電力送出為龍頭,將輸電網路向西延伸至長江上游地區,實現川渝和華中地區共同向華東、廣東送電。北通道是指在山西北部、內蒙古西部向京津唐地區送電的基礎上,逐步實現黃河上游水電和“三西”地區火電向華北、山東地區送電。截至2008年底,西電東送三大通道送電能力已達6318萬千瓦,其中,南通道2018萬千瓦,中通道1750萬千瓦,北通道2550萬千瓦。
“十五”期間,國家批准了第二批西電東送項目開工建設,其中包括裝機容量420萬千瓦的廣西紅水河龍灘水電站和北通道火電項目。西電東送南通道新增向廣東送電1000萬千瓦,其中,雲、貴地區送電廣東700萬千瓦,三峽及華中地區送電廣東300萬千瓦,建成了800萬千瓦電源項目和貴州至廣東、三峽至廣東等500千伏交、直流輸電工程,其中,天廣5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雙極建成投運,開創了中國大容量交直流輸電系統混合運行的先河。隨著三峽水電站機組陸續投產,中通道新增向華東送電420萬千瓦和廣東送電300萬千瓦,建成了三峽至華東及川電東送等輸電工程,實現了川渝電網與華中電網交流聯網。北通道新增向京津唐和河北南網送電500萬千瓦,其中,蒙西300萬千瓦、山西200萬千瓦,建成了蒙西至京津唐、山西至京津唐和山西至山東等500千伏交流線路。
2007年底,貴州至廣東第二回±5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雙極建成投運,標誌著南方電網“六交四直”10條500千伏西電東送南部大通道的形成。該工程是中國第一個直流輸電自主化依託項目,系統研究、成套設計、主要設備製造等綜合自主化率達到70%以上,標誌著我國電力行業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

意義

西電東送,將西部的能源資源轉化成電能,同時為西部的電力提供廣闊的市場,不僅可以推動西部電力工業的發展,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而且能有效地改善西部地區能源消費結構,促進西部地區生態環境建設,有利於退耕還林和水土保持。西部電力發展了,還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冶金、化工等高耗能產業;西電東送可以改變東部地區電力供給不充裕、電力結構不合理的狀況,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東部日益嚴重的環保壓力,為東部提供清潔、優質、可靠、廉價的能源。實施“西電東送”是中國資源分布與生產力布局的客觀要求,也是變西部地區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促進東西部地區經濟共同發展的重要措施。

實際效益

西電東送工程實施至今,帶來了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一是西電東送工程為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既為當地經濟建設提供了大量資金支持,又將西部地區擁有的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同時也帶動了當地建築業、運輸業、服務業和農業的大發展,極大地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二是西電東送工程向東部地區輸送了經濟、高效、清潔的電力,不僅滿足了東部地區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又平抑了東部省份過高的電價,而且可以減輕東部發電地區日益嚴重的環保壓力,從而為東部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三是西電東送工程把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形成了東西優勢互補、共贏發展的局面,有利於西部大開發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順利實施。四是西電東送工程建設有利於推進西部地區城市化進程。建一個大型電廠,就會形成一個小城鎮,並形成一個具有一定輻射能力的經濟圈,帶動相鄰地區的發展。五是有利於江河治理和水資源合理利用。建一個大型水電站,不僅具有發電效益,而且還有防洪、供水、灌溉、航運等綜合效益,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六是西電東送工程配套建設了一批大型水電站和高效火電機組,實現了全國更大範圍內的資源最佳化配置,特別是水能資源的開發利用,有利於中國能源結構最佳化調整和生態環境改善,同時也拉動了電力設備製造業發展,使中國電力技術裝備水平又上了一個新台階,對實現電力工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西電東送工程直接帶動了西部地區電力發展,形成了一批大型水電基地和火電基地,對全國電力結構調整和布局最佳化具有重要意義。截至2008年底,西電東送的配套電源中,水電規模1858萬千瓦,占全國水電裝機規模的10.8%;火電規模為4460萬千瓦,其中絕大部分為單機60萬千瓦高效發電機組,對改善當地電力結構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西電東送的水電電能也相應提高了受端地區電力消費中清潔電能的比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