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建設歷程,橋樑位置,建築設計,建築結構,設計參數,設備設施,運營情況,文化特色,建設成果,建設意義,
建設歷程
為了發展邊疆經濟和鞏固國防,保證昆明-打洛公路的暢通,20世紀60年代初期,雲南省曾在景洪市東北角上修建了一座10孔跨徑30米的鋼筋混凝土簡支T形梁橋-允景洪瀾滄江大橋。隨著交通量的增長,汽車載重噸位的加大,舊橋已不能滿足需要。另外採用普通螺紋鋼筋建造跨徑30米的梁橋,大梁下沿產生大量裂紋,引起了梁內鋼筋的鏽蝕。水泥質量欠佳,混凝土的老化現象與日俱增,逐漸變成了危橋,故有重建新橋維持通車的必要。
1993年4月,受西雙版納州交通局的委託,雲南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院 到現場進行橋位勘選、測量和地勘工作,並提交一份橋位勘測報告,由雲南省公路學會在全省範圍內徵集橋型方案。
1994年,雲南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院提交初步設計檔案。
1995年1月,牛紹堯副省長和雲南省政府有關委、辦、廳負責人在景洪召開的現場辦公會上,決定景洪瀾滄江新橋採用獨塔斜張橋方案。11月28日,西雙版納大橋開工建設。
1999年9月30日,西雙版納大橋建成。10月1日,西雙版納大橋正式通車。
橋樑位置
西雙版納大橋位於西雙版納州府景洪市,跨越瀾滄江,景洪港附近(南方向217米左右)。
建築設計
建築結構
- 整體布局
西雙版納大橋工程分為主孔和引孔兩部分,主孔為獨塔鋼筋混凝土斜張橋,引孔為預應力混凝土工字形梁橋。全橋設雙向縱坡,並在主孔橋塔處設定豎曲線 。主孔橋塔是斜張橋的主要承重結構,基礎由鑽孔灌注樁和承台組成。
- 設計特點
1.採用鋼絞線集束的斜拉索。西雙版納大橋採用江陰市華新鋼纜廠的熱鍍鋅鋼絞線,避免因電鍍而引起的氫脆。多層的防護措施,保證了斜拉索的使用可靠性。鋼絞線為單根繞盤運輸,單根安裝和張拉。
2.橋面系的安裝和澆築採用先進的托架施工法為了不中斷橋下的通航,採用可移動的掛籃進行施工。因施工掛籃的自重大,施工荷載不利放置,工程設計了一套施工托架,托架後端支承在已澆好的梁段上,托架的前端用斜拉索懸吊,使支承在已澆好段上的施工荷重減小4倍,達到施工荷重不控制設計的目的。
設計參數
西雙版納大橋全長約600.24米,總高107.5米,設計荷載為汽車一超20級,掛一120級。橋下淨空按Ⅳ—2限制性航道等級要求,淨寬80米,淨高8米,最高通航水位546.8米,設計洪水頻率:1/100。
西雙版納大橋主孔2×156米,引孔9孔跨徑30米,設定±2.0%的雙向縱坡,主孔橋塔基礎由68根鑽孔灌注樁和承台組成,橋墩高度17.12米,橋塔高度90 .38米,二者總高107.5米。
西雙版納大橋主橋為2×156米的A型獨塔雙索麵斜拉橋,飄浮體系,拉索採用扇形平面布置,全橋共布2×18對斜拉索。主跨主梁採用鋼筋砼π型梁,引橋為預應力混凝土工字梁,全橋3×29.94米+2×156米+2×27.9米。橋面總寬是變化的,但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的寬度不變,橋塔處寬30.76米,主橋端頭寬28.0米,引橋寬26.6米,橋面為:15米機動車道+2×3米非機動車道+2×2米人行道。
設備設施
- 監控設施
2005年,在西雙版納大橋上的主塔斜拉索上,安裝了一套HYCC壓磁式感測器及其配套設備,對大橋拉索的應力進行適時監控。
- 照明系統
2012年6月,西雙版納大橋開始建設亮化工程。2015年,在西雙版納大橋的橋塔、塔斜拉索、行車道隔離護欄、兩側人行道護欄、橋檐板、橋底板、橋墩等處安裝燈具2610套。2016年,完成西雙版納大橋下照明工程。
- 環島設施
2015年1月14日,西雙版納大橋金沙灘環島交通通行改造工程正式啟動。收縮金沙灘環島直徑5米;重新渠化環島通行方式,使東口、南口左轉相位在信號控制下實行小轉彎通行,並與噴水池路口、大潤發路口、曼斗路口信號燈實行協調控制。
- 市政設施
2016年,西雙版納大橋下段為改造為放高升戶外活動場所。
運營情況
- 通行事項
在傣歷新年節(潑水節)、西雙版納邊境貿易旅遊交易會等活動期間,景洪市對橋樑相關道路和路口實施交通管制,限制車輛通行。
在傣歷新年節(潑水節)、中國西雙版納瀾滄江國際公開水域游泳搶渡賽等活動期間,西雙版納海事局對西雙版納大橋至部分水域進行禁航。
文化特色
- 燈光特色
西雙版納大橋運用燈光語言,展現了“孔雀開屏”的地方元素,打造頗地域特色的夜間形象。大橋主塔運用多彩的LED投光燈進行照明,拉索採用投光燈對整根拉索光源追蹤,表現出光與影的變化,橋側用彩色造型壁燈對打彩色投光燈的方式體現三角立體燈光效果。設計增加了顏色的搭配再加硬條燈的跑動,形成以橋柱燈、硬條燈、投光光燈結合智慧型控制平台,完成對整座橋樑整體顏色或不同漸變顏色的控制。
建設成果
- 技術難題
西雙版納大橋橋址處的抗震設防烈度高,對大跨徑寬橋十分不利。
- 施工技術
西雙版納大橋採用橋墩與橋塔固結、橋塔與橋面分離的懸浮體系;採用四條斜腿分離的A型塔,使橋塔具有抗震穩定性;採用立面和平面都有傾斜度的立面索,有效減小橋面系的橫向擺動;3號墩和5號墩上設定豎向拉索,通過最外一根斜拉索而約束橋塔頂部的縱橫向位移;橋面系與塔腳之間設定防震擋塊,起到消能作用。
建設意義
西雙版納大橋是當時雲南省跨度最大、橋面最寬的斜拉橋,創造了多個全省第一:第一次採用A型獨塔雙索麵斜拉橋結構形式、在同類橋樑施工中首次採用塔吊施工塔柱、首次進行群錨體系的斜拉索鋼絞線的穿索與張拉、首次進行斜拉索錨張拉等工藝,標誌著雲南省建設橋樑的科技水平達到新高度。(雲南省交通運輸廳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