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古納卡傣族文化園

西雙版納古納卡傣族文化園

西雙版納古納卡傣族文化園,成立於2008年,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內的一個古寨,古寨內無不體現著傣族文化的特色,傣族古老的文化遺產,西雙版納重點旅遊景點,西雙版納特色文化旅遊景點,是一處以傣文化與版納風情結合的旅遊勝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雙版納古納卡傣族文化園
  • 外文名稱:Dai cuiture park in xishuangbanna
  • 地理位置: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曼弄楓村民委員會曼賀納
  • 氣候類型:熱帶氣溫
  • 占地面積:2.7平方公里
  • 開放時間:旺季:06:30-18:30 淡季:06:30-17:00
  • 景點級別:傣族文化園
  • 門票價格:0
  • 著名景點:傣家工藝傳承(制銀,織布)
    古寺廟
    傣家水井
    傣文字傳承
    古寨內景
介紹,旅遊指南,景點介紹,風土人情,

介紹

曼賀納:一個頭枕南聯山體側,面朝形狀如乳的,乳溝是蜿蜒穿過壩子跌落進瀾滄江的流沙河,乳峰是對峙入雲的南聯山和曼西梁子的景洪壩子的一個傣族村寨。
歷史上,曼賀納緊挨傣族政治中心允柏鈧,默然的見證了傣族政權“景龍金殿王國和車裡宣慰使司署”的興衰。皇城被1996年那場百年不遇的洪水吞沒了,今天可見的,是沿流沙河河床延伸的。曼賀納居高臨下,避免了自然災害的肆虐。如今,曼賀納村隸屬於西雙版納旅遊度假區管委會,屬於壩區,國土面積2.7平方公里,海拔617米,平均氣溫22.6度,共有農戶96戶,共有人口411人。
西雙版納古納卡傣族文化園參考地址

旅遊指南

項目
簡介
門票
無需門票
開放時間
全年開放,旺季07:00-18.30 淡季07:00-17:30(9月 6月)
最佳時間
以秋季,冬季,春季最為適宜
交通
自駕游:進入景洪城區過瀾滄江大橋直行(800米)孔雀湖,孔雀湖環島左轉進入勐泐大道曼弄楓方向(3000米),直行到榕林大道路口左轉(1500米),右邊可見指示牌。
可跟團旅遊或計程車到本旅遊景點
特產
傣族手工製品,手工銀。大芒果等熱帶水果。
穿衣指南
地處熱帶地區,平均氣溫24度,夏春季除去一件短袖之外在備一件外衣。

景點介紹

傣族佛寺
寨子裡的傣族佛寺坐落在緩坡上,四周老樹參天,六丈外是鬱鬱蔥蔥的橡膠樹林。臨近佛門,濃蔭匝地,頓覺清涼。木鼓橫在側廊,牛皮的鼓面,顏色深淺不一。由此推敲,這面圓木鑿成的鼓,使用的年月不短了。禪房的門敞著,投眼進去,見一個上年紀的佛爺(主持)和一個年齡尚幼的小和尚在喃喃有詞的誦著貝葉經
傣族古寺廟美圖傣族古寺廟美圖
傣族的水井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傣族水井塔的建築頗具匠心,井身的造型和裝飾,都採用傣族崇敬的大象,孔雀,塔等做造型。井身鑲了許多小圓鏡,莊重華貴,這是因為傣族喜水,敬水,用水表示愛情,表達祝福,凡是傣族村寨都有各種形狀的水井塔,曼金堡水塔,就是典型的寶塔形水井。每一個遊客最好都去觀看水井塔,會給你帶來幸福。
西雙版納古納卡傣族文化園
原始森林風光
在曼賀納村寨周圍,圍繞著一大片森林,進入曼賀納村寨中就能深刻的體驗到了西雙版納的味道。從都市緩緩入眼的原始森林風光,讓人遐想不止,嚮往於此。愜意得呼吸著最純淨的空氣,享受著大自然帶來的澎湃與安心,流連忘返。
原始森林風光原始森林風光
傣族文字傳承課堂
古納卡傣族古寨里每個周末都會自發性的組織傣族文字教學小課堂,每每到了這個時候,那些放了學的小孩子都會過來,學習著,體驗著傣族文字的魅力。課堂還對外開放,不過教學都是免費的。
西雙版納古納卡傣族文化園
手工藝製作現場
曼賀納里的傣族居民非常的勤勞,手工藝製品非常的好,傣銀製作和織布是最常見的手工藝製品,寨子裡家家戶戶都會做些手工藝製品拿出來銷售,也是種自給自足的方式,或者他們一起在文化園內做這些手工藝,也不懼怕外人把他們的手藝學了去。
手藝製作美圖手藝製作美圖

風土人情

節慶、禮儀、祭祀食俗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潑水節期間,除酒、菜要豐盛外,各種傣族風味小吃也很多。如有一種糍粑是用糯米飯舂成團,包蘇子糖餡做成的圓餅,用抹上臘油的芭蕉葉包好,食時可用火烘軟或炸後蘸蜂蜜吃。粑絲是用水把米粉攪成顆粒,蒸熟後舂成團,擀成薄而大的圓餅,冷後疊成疊,食時燙軟入碗,撒各種調料。潑水糍粑是用糯米粉和成團,包紅糖蒸熟,再裹上一層炒香的碗豆面,用芭蕉葉包好可作待客點心。還有把糯米飯泥炸後做成的麻脆等。較重要的節日還有關門節(傣歷7月15日)、開門節(傣歷12月15日),均為小乘佛教節日。
在西雙版納傣族中,一家蓋房,全寨都要來幫助,新房落成要賀新房,先上樓的是小伙子,抬著牛頭,唱祝福歌,壯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婦女抱被褥,姑娘們端著飯菜依次而上,然後在火塘上支好三腳架,擺上眾桌,置酒備菜,唱賀新房歌,鄉親們還要給主人送一些象徵吉祥的禮物。
趕擺黃燜雞”是西雙版納男女青年以食傳言的求戀方式,即姑娘把黃燜的雞拿到市場上出售,如果買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會主動拿出凳子,讓其坐在自己身旁,通過交談,如雙方情投意合,兩人就端著雞,拎著凳子到樹林裡互吐衷情;如買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會加倍要價;再如“吃小酒’,在男女訂婚時,男方挑著酒菜去女方家請客,當客人散去後,男方由三個男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個女伴,共擺一桌共飯。“吃小酒”講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熱的;第二道要鹽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熱、深厚和甜蜜。婚禮之日雙方家裡都要舉行婚禮,大都先在女家進行。婚宴時,席桌上要鋪上綠色的芭蕉葉,菜餚有象徵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線儀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線繞過雙方的肩,又用兩白線分別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徵純潔,然後由高齡老人將糯米飯捏成三角形蘸上鹽,置於火塘上的三腳架的頂點上,任其火燒後自然脫落,象徵愛情像鐵一樣堅硬。
傣族還供奉自己村寨的社神,傣族稱“去拉曼”,也稱“披曼”,是保護神,每年要祭祀兩次,栽秧前為祈求豐收,秋收後為謝恩,要集體殺牛或豬一頭,各家備貢品送入供奉社神的房內,待念完祭詞後,大家共食。新加入社的成員,要用雞、酒和臘肉條供奉社神。在勐海等地屠宰祭牲仍保留著剽牛和魚食牛皮的風俗。西雙版納一次部落神,祭品有的須是黑牛、白豬。元江、新平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龍樹、龍神,元江江邊傣族每年農曆三月祭龍樹時,全村要殺紅牛,殺前在紅牛身上用白灰畫成花紋,還要在牛身上披紅綠布。同月還要殺豬祭“天公地母”以求保佑牲畜平安。
傣族的節慶
傣族重大節日有“關門節”、“開門節”和潑水節。“關門節”在七月中旬,這時正是農忙季節,佛教節日也大多集中在這段時間,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生產,同時還要舉行盛大的“賧佛”活動,以食物、鮮花、銀幣、紙幣等獻佛。“關門節”要持續三個月左右,到十月中旬的“開門節”為止。
傣族最盛大的節日是潑水節。時間在每年四月。按時序計算,陽曆的四月,相當於傣歷正月。潑水節也就是傣歷新年節,按照傳統習慣,這一天清早,人們要采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碧澄清水為佛像洗塵。做完這些以後,民眾性的相互潑水就開始了,只見一群群男女青年,用銅缽,臉盆盛水,湧出大街小巷,嬉戲追逐,逢人便潑,從頭到腳,全身濕透。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人們盡情地潑,盡情地澆,不論是潑者還是被潑者,都異常高興,笑聲朗朗……
潑水節期間,在寬闊的瀾滄江上,要舉行劃龍船比賽,水船扎以彩花,裝扮成龍,孔雀,大魚等形象,由數十男女青年奮力划槳前進,兩岸觀眾如雲,鑼鼓聲、喝彩聲響徹雲霄。
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這是傣族人民自己製作的煙火。用一根數丈長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藥等配料,置於竹子搭成的高架上。點燃引線,火藥燃燒,竹子即如火箭一般飛入雲天,在空中噴放出絢麗煙火,猶如花團錦簇,群星閃耀,光彩奪目,把節日的夜空裝點得特別美麗。
潑水節是個迎新的節日,歡樂的節日,一般要過三至五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