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關餄餎面製作技藝

西關餄餎面製作技藝

西關餄餎面製作技藝是邢台寧晉縣一項傳統手工技藝,已列入河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關餄餎面
  • 主要食材:蕎麥,高湯
  • 分類:麵食
  • 口味:鹹鮮
基本信息,名錄簡介,

基本信息

名錄名稱: 西關餄餎面製作技藝
編號: 5—8—16
名錄類別: 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地區: 邢台寧晉縣

名錄簡介

餄餎古稱“河漏”,傳說清康熙年間,康熙皇帝指派專人對全國各地的風味小吃進行統計上報,“河漏”作為其中之一上報朝廷,因其名字古怪引起康熙皇帝的好奇和注意,便要人做好,品嘗後讚不絕口。但因“河漏”與治理河道似乎犯“忌”,於是揮筆將“河漏”改為“餄烙”。
西關餄餎面製作始創於清嘉慶年間,由孫廷信創辦,孫家世居寧晉縣城西關(即今鳳凰鎮民主村),西關餄餎便由此而來,經孫氏家族七代人相傳至今已有二百餘年歷史。
西關餄餎面製作主料蕎麥麵被稱為穀類中最有營養的食物,富含澱粉、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P、維生素B1B2、蘆丁、鎂、總黃酮等。元代農學家王禎《農書·蕎麥》:北方山後多種,去皮殼,磨成面或作湯餅(即麵湯),不僅帶有特異的美味,且對身體大有裨益,李時珍《本草綱目》載:“蕎麥最降氣寬腸,故能煉腸胃滓滯而治濁,滯泄痢、腹痛,上氣之疾”。
西關餄餎面製作首先在用料上選料考究,專料專用。精選原產地的優質蕎麥,用50度溫開水和成軟硬適度的面塊,灶間支兩口大鍋,一鍋沸水用來煮麵,一鍋是煨好備用的肉湯,水鍋上架餄餎床,將和好的面塊塞入餄餎床漏窩內壓入鍋內撈出盛碗,澆湯加肉碼撒香菜,一碗鮮美可口的餄餎便製作完成。其次湯料精工細作,選用豬後臀部位的精肉經白糖炒色上色,並用傳統秘方煨制,然後再用豬大骨或大塊肉加祖傳秘方料熬制數小時做湯,秘方由天然花椒、大料、桂皮、丁香、肉蔻、香葉等四十多種佐料秘制而成,做出的湯色香味俱佳,同時根據顧客消費需要加些熟雞蛋煨入湯鍋更添了一味佳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