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村(雲南省大理州大理市大理鎮西門村)

西門村隸屬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大理鎮,地處大理鎮西北邊,距大理鎮政府所在地1.11公里,到大理鎮道路為混凝土路,交通方便,距大理市10公里。東鄰大麗公路,南鄰一塔寺與南門村相連,西鄰大理蒼山中和峰麓,北鄰桃溪河。轄 第一村民小組、第二村民小組等12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844戶,有鄉村人口2440人,其中農業人口2440人,勞動力98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06人。

全村國土面積8.43平方公里,海拔2026米,年平均氣溫17.4℃,年降水量1100毫米,適合種植糧食、蔬菜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737.38畝,人均耕地0.3畝,林地3613.38畝。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和第二三產業為主。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 2931 戶通自來水,有 180 戶飲用井水。有3291戶通電,有 3120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3215 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1684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1167 戶。 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水泥 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 0.80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0.70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94 輛,拖拉機 46 輛,機車 169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2,239.00 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2,239.00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48 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門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
  • 地理位置:大理鎮西北邊
  • 面積:8.43平方公里
  • 人口:2440人
  • 耕地面積:737.38畝
人文地理,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村務公開,文化教育,特色產業,

人文地理

大理鎮西門村由西門和北門兩個片區組成,下轄十個自然村,十二個村民小組,西片區的大紙房村、石門村、水碓村、蔥園村、中和村與大理古城緊緊相連。北片區的北門街、洪家村、甘家村、鳳翔村屬古城延伸區域,大水溝村坐落於古城內。西門村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形成了"城中有村、村中有城"的格局,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城鄉結合部。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大理古城的城市規模也在不斷擴大。西門村憑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和獨厚的區位優勢,吸引著許多的投資商來此開發、建設,現建成大理蒼山索道、天龍八部影城、大理神野水廠、三月街片區、中和坊、升輝大酒店、迎賓、城西、盛鑫等多家旅遊景點和企業,僅十多年的時間,使全村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加快了西門村,"農村城市化,城鄉一體化"的進程。
現在的西門是一個以漢族為主,白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共同混居的行政村。村民住房多以石木結構和磚混結構的二層瓦屋面庭院式住宅為主,房屋、大門、圍牆多伴體現白族民居建築風格。村民的生產生活、禮儀習俗、文化教育、飲食傳承漢族方式。村民每年都要參加各種盛會和活動,如每年的農曆"六月初一"為西門片區的本主節,"六月二十四"為北門片區的本主節,"八月初三"為財神會,正月初九為"松花會",千年趕一街,一街趕千年的"三月街"盛會在轄區如期舉行。
大理鎮西門村委會位於蒼山中和峰麓壩區,因地理位置坐落於大理古城西城門以西,故取名西門村。
解放前國民黨統治時期的保甲制度,北門片是十四保,西門片是十三保,統屬偽中和鎮管轄,解放後西北門統一成立北門鄉人民政府,1956年農業合作化,以自然村為單位,成立初級社、高級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統歸太和公社城郊管理區管轄,1960年體制改革分別成立北門大隊,西門大隊由大理縣第三區管轄,1962年西門大隊、北門大隊又合併為西門小公社,歸五里橋區管轄,1964年小公社改為生產大隊,仍歸五里橋區管轄,1965年底西門大隊劃歸大理中和鎮管轄,1966年9月至今西門大隊劃歸城郊公社延伸至現的大理鎮管轄。

基礎設施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3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539 戶;全村有3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有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 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666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36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2589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12,349.00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861.00 萬元;畜牧業收入 454.00 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4303 頭,肉牛 64 頭,);第二、三產業收入 10,714.00 萬元;工資性收入 152.00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3,162.40 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52.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205 人(,在省內務工 202 人,到省外務工 3 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35戶,共鄉村人口4999人,其中男性2608人,女性2391人。其中農業人口2030人,勞動力1303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04;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105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2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0.5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8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003.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84.00萬元,有固定資產165.78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13.9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文化國小,中學生就讀到陸良一中。該村距離國小校1.90公里,距離中學1.6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31人,中學生47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主要銷售往本縣。2010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0.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產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