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以探討中國西部限制開發區人地關係調控的原理、機制及途徑為目標,分析了西部限制開發區人地關係的主要特徵和矛盾,研究了人地關係調控的機理和途徑,並提出有關政策建議。
作品目錄
第1章 緒論 | 第2章 西部限制開發區及其人地關係 | 第3章 人口、聚落遷移與人地緊張狀態改善 |
---|
1.1 西部地區人地關係研究的重要性 1.2 西部地區人地關係研究方案 1.3 相關研究評述 | 2.1 主體功能區劃 2.2 西部限制開發區 2.3 西部限制開發區人地關係特徵與矛盾 2.4 西部限制開發區人地關係調控的目標與方向 2.5 西部限制開發區人地關係調控的基本原理與主要途徑 | 3.1 人口、聚落空間分布的特徵 3.2 聚落變遷與人口流動 3.3 遷移變動的類型與過程 |
第4章 中心服務功能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 第5章 合理開發模式與可持續生計 | 第6章 結語 |
---|
4.1 人地關係調控的空間均衡過程 4.2 鄉村中心的形成與識別 4.3 鄉村中心的服務功能 4.4 依託鄉村中心配置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 5.1 宜州桑蠶優勢農業資源發展模式 5.2 延安石油資源開發模式 | 6.1 結論 6.2 不足和展望 6.3 討論:經濟地理學對空間均衡的解釋 |
創作背景
21世紀初期,快速城市化和工業化,區域發展的無序化與城市建設的盲目化,以及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與重點的根本性轉變,正在日益加劇著中國人與自然矛盾的衝突,嚴重製約著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客觀上迫切需要探索地球表層科學體系中“人類活動地域系統”的發展規律、結構模式、調控機制,以及“人地關係地域系統”中的人文作用、資源環境效應和人工環境干擾下的“人地關係地域系統”的演變規律。基於此,《西部地區人地關係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重要觀點有:一、西部限制開發區人地關係具有典型性、脆弱性和重要性特徵。典型性表現在該類型地區集中分布能源礦產資源開採區、生態旅遊資源開發區、農牧交錯生態脆弱區、大江大河上游等生態功能重要的區域,人地關係作用劇烈、在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占有重要地位;脆弱性體現在該類型區自然環境條件總體處於脆弱狀態,疊加人口持續增加、生產方式落後、公共服務體系薄弱、自我發展能力弱小,以及老、少、邊、窮等經濟和社會因素,人地關係總體處於緊張狀態、整體可持續能力較差;重要性表現在其特有的生態服務、民族團結、邊疆穩定、區域協調、均衡發展等重要作用。
二、西部限制開發區人地關係的主要矛盾為:人口壓力大,區域人地關係整體處於緊張狀態;生態脆弱性惡化,服務功能退化;自我發展能力弱,區域人地系統的整體發展水平較低。
三、西部限制開發區人地關係調控機理是:在科學識別和建設西部限制開發區地域功能的前提下(生態服務、食品安全保障、能源和礦產資源開發),通過區域人地系統的空間均衡、區域優勢資源的適度開發,實現人地關係的可持續發展,也即在解析、建設和強化西部限制開發區生態服務基本地域功能的基礎上,通過緩釋區域人口壓力、加強基本公共服務建設投入、構建可持續的生計發展模式等,促進該類地區的整體均衡和協調發展。
四、西部限制開發區人地關係調控的途徑和方式是:以人口的疏離和人口壓力的減輕為前提,合理組織人口的集疏過程,減輕人口壓力;以西部限制開發區的生態服務地域功能識別和建設為基礎,強化生態服務功能;加大外部扶持和建設投入,強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實現地域空間均衡發展;改善微觀個體的生計方式,提高自我發展能力,促進區域人地關係的可持續發展。具體包括:①通過人口流動和聚落變遷,以市場機制為主導,加強政府在人口遷移能力和遷移條件建設方面的投入力度,引導以農村剩餘勞動力為主的人口轉移,實現區域內人口總量減少、減小人口分母,緩解人口壓力和區域人地關係緊張狀態。②通過系統外部的輸入和支持,依託和發揮鄉村周期性集市的聚落中心服務功能和空間均衡功能,配置外部資源、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空間均衡目標。③發揮限制開發區在自然條件、礦產資源、土地和勞動力等方面的比較優勢,結合農戶微觀生計的可持續改善,進行適度的產業開發和合理的城鎮化集聚,做大區域人地系統的自然要素(土地、水、礦產資源等)、經濟要素(GDP、糧食、載畜量等)、社會要素(地方財政收支、財政轉移支付、基礎設施配置、公共服務體系等)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