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區生態移民研究

西部地區生態移民是近年西部農村地區社會發展中的一項涉及面廣、規模宏大、影響深遠的區域人地關係協調行動,對於西部開發、建設西部生態屏障、改善西部生態惡化地區人口生活狀態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部地區生態移民研究
  • 作者:張小明
  • 導師:樊志民
  • 學科專業:農業經濟管理學
  • 時間:2008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移民 生態環境 西部地區
館藏號
D632.4
館藏目錄
2010\D632.4\6

中文摘要

生態移民由政府主導、組織,並提供資金、選定和建設遷入地,通過制度因素誘導生態惡劣地區居民降低非自願性,實現生態惡化地區的貧困人口通過空間上的遷移,以減輕原居住地的生態壓力,給移民以較好的生產、生活環境,進而提高他們的生產、生活水平。本文套用社會學田野考察、經濟學制度分析、模型構建、案例分析等方法從生態移民的緣起和現狀、制度供給、決策機制等方面分析生態移民的現狀與問題,提出西部生態移民發展戰略和對策。 首先,闡述生態移民的理論基礎和理論體系,認為可持續發展理論、生態恢復理論、生態經濟理論、移民理論、扶貧理論是生態移民的基礎理論,生態移民研究的核心任務是建立一個理想的解決生態惡化地區生態、經濟貧困的路徑和模式,促進生態、資源和人口的可持續發展。
其次,從西部生態變遷分析西部生態移民的緣起和現狀。客觀上本身生態脆弱加上歷史上不合理過度開發是西部生態惡化的主要原因。生態惡化導致的生態承載力下降疊加近現代以來人口增長使西部生態經濟複合系統難以自我恢復。自20世紀80年代始的生態移民是促進西部生態經濟複合系統恢復的有效措施之一,對西部生態、社會、經濟發展影響甚大,受到生態學、社會學、經濟學研究者的共同關注。據估計,目前我國西部生態移民達到320多萬人。順利實現生態移民的主要經驗是充分尊重民意、尊重民族風俗習慣,社會配套設施齊全,土地、戶口政策配套,使移民收入穩定。對西部生態移民的經濟、社會、生態綜合效益分析認為西部生態移民的綜合效益顯著,而移民文化心理適應、近距離遷移的生態效益尚顯不足。 第三,對西部地區生態移民類型進行歸納分析,重點分析不同類型生態移民的制度供給。根據遷移動因、遷出地、遷移距離、生產方式轉變、遷出安置方式等五個維度分析了十五個小類的生態移民制度供給狀況。整體上認為西部生態移民的制度供給不足,導致其資金投放、遷移目標設定、遷入地的選擇和建設存在缺陷和障礙。
第四,構建西部生態移民的決策模型。西部生態移民的決策主體包括國家、地方政府和移民個人。由於國家、地方政府和個人三者利益取向的博弈,導致三者在生態移民中的決策目標不同。國家的目標是生態和扶貧,地方政府的目標是政績和資金,個人的目標是獲取現金資助和好的生產生活環境。不同的目標導致決策因素的不同,認為生態和緩貧是國家生態移民決策的主要因素;認為政績、制度、資金因素是地方政府決策的主要因素;個體、遷移距離、遷入地基礎設施、社區文化、遷移者的成本效益是影響遷移者決策的主要因素,並以此構建國家、地方政府和遷移個人的決策模型。
最後,結合西部生態移民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從可持續發展角度提出生態移民的戰略思想、目標、措施、步驟,並為當前西部生態移民微觀操作提供了科學選擇與建設遷入地、最佳化政府行為等對策。認為遵循生態持續發展、土地有效供給、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完善、城鎮區域輻射等原則是科學選擇生態移民遷入地的基本對策;做好遷入地規劃、建設和社區整合是科學建設遷入地的對策;科學組織實施、保障資金、關注移民人口生產生活是最佳化地方政府生態移民行為的主要對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