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基本情況,經濟來源,發展,
基本情況
村莊建於明代洪武年間,距今已經有700多年歷史。因譚姓人居多,又地處平泊,故取名譚家泊。清代乾隆年間,大雨成災,村中原來一小溝被沖成河(今為辛安河)。原溝兩岸的居民分別向東、西兩岸遷移,從此形成以河為界的東、西兩村,河西即為西譚家泊。當前,土地面積4000多畝,活動場所1240多平米。西譚家泊村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村中有多處古建築,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省級驗收中建於民國元年的老學堂、寫有抗美援朝標語及毛主席語錄的牆壁被確定為新發現文物。
經濟來源
西譚家泊村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早期以發展種植業為主。自1985年村民普遍開始採用傳統方式種植方式以來,西譚家泊村就打起了“西瓜牌”。1992年前後,又引進了嫁接技術和大棚種植等先進種植技術,“西譚家泊大地雷瓜”的名號聞名煙臺。每年村裡的西瓜都供不應求,經銷商直接到村民的地頭進行預訂,村民每畝純收入最高可達一萬元。2002年馬山工業園成立,村里土地逐漸被徵用。以綠葉製藥為代表的多家企業進駐西譚家泊村,有效地拉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當前,村集體經濟主要來源是土地租賃和承包工程項目,村民以經商和養殖為主要經濟來源。
發展
如今,村里高度重視基礎設施建設,2007年對村里主要道路進行了硬化,告別了“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2008年修建了擁有30多間房的村委大院,並在村里安裝路燈,從晚亮到早有效的減少了交通事故和犯罪事件的發生;2009年對濱海路西譚家泊段種植松樹,提高了綠化面積,美化了環境。通過一系列措施,村里由原來的滿街都是豬圈、草垛、垃圾場,變得乾淨、整潔、有序,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村里還投資建設了黨建活動室、娛樂室、籃球場、健身場等,滿足了不同年齡階段村民的文化生活需求,極大地豐富了廣大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村里還組建了籃球隊,統一購置了服裝,每天堅持訓練,並組織了與多個村莊之間的籃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