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馬鹿

西藏馬鹿

西藏馬鹿(學名:Cervus elaphus wallichii)首次被科學家發現是在150多年前,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西藏馬鹿排在中國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白唇鹿之前,學名叫“馬鹿西藏亞種”,又叫錫金紅鹿。雄性有角,一般分為6叉,最多8個叉,茸角的第二叉緊靠於眉叉。夏毛短,通體呈赤褐色;冬毛灰棕色。生活於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區。喜歡群居。夏季多在夜間和清晨活動,生產冬季多在白天活動。善於奔跑和游泳。以各種草、樹葉、嫩枝、樹皮和果實等為食,喜歡舔食鹽鹼。9-10月份發情交配,孕期8個多月,每胎1仔。分布於中國西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西藏馬鹿
  • 拉丁學名:Cervus elaphus wallichii,Cervus wallichi,Cervus elaphus affinis,Cervus canadensis wallichi ,
  • 別稱:馬鹿西藏亞種,馬鹿藏南亞種,錫金紅鹿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哺乳綱
  • 偶蹄目
  • 鹿科
  • 鹿屬
  • 馬鹿
  • 亞種:西藏馬鹿
  • 命名者及年代:Cuvier, 1823
  • 英文名稱:Shou Cervus
物種特徵,生活習性,種群現狀,

物種特徵

西藏馬鹿是馬鹿家庭中非常特殊的一員,為西藏自治區的特有物種。西藏馬鹿最初在錫金發現,因而又被稱為錫金紅鹿。在中國,曾分布在岡底斯山脈以南,雅魯藏布大峽谷以西的廣闊區域。1995年,記錄顯示西藏馬鹿僅分布在山南地區的桑日、錯那、洛扎、隆子縣等地。如今,西藏馬鹿的主要群體仍分布在西藏山南地區的桑日縣曾期鄉一帶,數量為300頭左右。

生活習性

西藏馬鹿有遷徙習性,冬、春季節時它們主要活動于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灌叢和高寒草甸之中,以高山柳、小葉杜鵑、金臘梅等灌叢的嫩枝、嫩葉以及高寒草甸草為食。西藏馬鹿過著群居生活,活動範圍不足一萬平方公里,且都是山地。
桑日馬鹿自然保護區內的馬鹿在傍晚過後,成群下山喝水。夏天來了,大約上百隻馬鹿組成一群慢慢向山腰遷徙,馬鹿們正在掉毛,所以從背後看上去,像穿了一件掉色的棉襖。每年的這個時候,雄性馬鹿會掉角,並且長出新的鹿茸,山上的蚊子則喜歡叮咬鹿茸,為此,雄性馬鹿會選擇在高處生活。而到了繁殖季節,雄性公鹿會接連兩到三天阻止母鹿喝水,待母鹿渴極,才和母鹿一道下山喝水,並完成交配。

種群現狀

西藏馬鹿是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國際上曾一度認為已經滅絕,1997年當地大致統計過一次,西藏桑日縣保護區內包括馬鹿和白唇鹿在內,共有2000隻左右,如今這個數量增加到了6000多隻。主要天敵是狼和猞猁,以及少量的猛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