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野生大麥》是198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邵啟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藏野生大麥
- 作者:邵啟全
- 類別:農學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82年7月
- ISBN:130311912
《西藏野生大麥》是198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邵啟全。
《西藏野生大麥》是198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邵啟全。內容簡介 西藏野生大麥在栽培大麥起源與進化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關栽培大麥起源的各種學說和西藏野生大麥有著密切的聯繫。本書是關於西藏野生大麥的一本專著。書中對西藏...
《基於組學方法研究西藏野生大麥特異種質的耐鋁機制》是依託浙江大學,由蔡聖冠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鋁毒是酸性土壤上限制作物生長的主要毒害因子,提高作物耐酸鋁能力對於促進土壤資源利用具有重大意義。西藏野生大麥是...
《西藏野生大麥HvHKT1轉運蛋白的耐鹽機制及其套用研究》是依託浙江大學,由韓勇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西藏野生大麥因其豐富的遺傳多樣性而備受關注,近年來已挖掘到多個對鹽、鋁毒、乾旱等非生物脅迫具有很強耐性的...
《HvEXPB7介導的西藏野生大麥耐旱機理研究》是依託浙江大學,由賀小彥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乾旱是限制作物產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根毛是吸收養分和水分的重要器官,對植物耐旱性起著重要作用。本項目前期鑑定到西藏野生...
《野生大麥離子轉運蛋白HvHKT7和HvHKT2;2的耐鹽機理及套用研究》是依託浙江大學,由曾建斌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青藏高原一年生野生大麥是我國獨有的珍貴資源,蘊含有優異的耐鹽種質。高親和性鉀轉運蛋白(HKT)因...
《中國西藏大麥遺傳資源》是2000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得泉 。內容介紹 本書是當代中國論述西藏大麥遺傳資源方面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一部專著,獨具中國特色。全書共六章。西藏大麥生產與生態區劃;通過對西藏栽培大麥和近緣...
為二倍體,染色體數2n=2x=14,核型與栽培大麥基本相同。具有碎穗特性,比栽培大麥早熟半個月左右,穗軸自然斷裂後入土進行繁衍,形成時空隔離機制。與其它野生大麥種雜交後代不育,存在遺傳隔離。分布範圍 分布於西藏自治區。主要價值 半...
野生大麥是自然界自行繁衍的大麥屬Hordeum L.植物。比栽培大麥較耐寒、耐旱、耐瘠、耐鹽鹼、抗病,可作為大麥品種改良的種質資源,在生產中通常用作改良鹽鹼地的前期牧草來種植。全世界大麥屬植物多數是野生大麥,除禾穀亞屬subgenus ...
取得的主要結果及其科學意義為:(1)揭示了我國青藏高原一年生野生大麥與栽培大麥的進化關係,明確我國的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地區是世界栽培大麥的一個重要進化與起源中心,結束了長期來國際上關於西藏野生大麥存在與否的爭論,並闡明了該地區野生...
西藏裸大麥的栽培特性 閻學禮 西藏小麥的遺傳群體 邵啟全、李長森、巴桑次仁 西藏半野生小麥 邵啟全、李長森、巴桑次仁 察隅縣的水稻生產 王泰倫 西藏高寒農區的作物生產 路季梅 阿里的作物生產 閻學禮、黃煜濤 西藏的作物病害 徐雍皋、...
青稞,英文名hulless barley,是禾本科大麥屬的一種禾穀類作物,因其內外穎殼分離,籽粒裸露,故又稱裸大麥、元麥,主要產自中國西藏、青海、四川、雲南等地,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糧食 青稞米是青稞經清理、脫皮、分級、色選等工序後製成...
多數研究認為栽培大麥起源於野生二棱大麥(H.spontaneum),在中國沒有發現野生二棱大麥,因此栽培大麥的起源地仍有爭議。自50年代初以來,中國科學家程天慶、邵啟全、李璠等先後在西藏、青海發現了包括野生二棱大麥在內的各類型野生大麥,...
52. 馮宗雲,張義正,張立立,凌宏清. 套用微衛星標記研究西藏野生二棱大麥的遺傳多樣性及地理分化[J]. 高技術通訊,2003,13(10).53. 馮宗雲,張義正,凌宏清. 大麥基因組中的微衛星標記及其套用[J]. 遺傳,2002,24(6).54. ...